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南京大屠杀再添新证 国际友人救伤员旧址被找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30日02:24 中国青年报

  

南京大屠杀再添新证国际友人救伤员旧址被找到
江南水泥厂原俱乐部两层小楼。小车摄

  

南京大屠杀再添新证国际友人救伤员旧址被找到
乡下老百姓抬着伤员去靠传教士们供给的急诊医院。摄于1938年2月17日。马吉摄

  

南京大屠杀再添新证国际友人救伤员旧址被找到
现藏美国耶鲁大学神学院图书馆的“辛德贝格案例”。刘家峰摄(资料图片)

  

南京大屠杀再添新证国际友人救伤员旧址被找到
农民抬着伤员,来江南水泥厂小医院和急诊室求治。福斯特摄(资料图片)

  

南京大屠杀再添新证国际友人救伤员旧址被找到
一位农民伤员接受治疗。马吉摄(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戴袁支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国际友人救治伤员的江南水泥厂小医院和急诊室的旧址已经找到”,“《拉贝日记》第630页~635页的13幅历史照片就是其救治伤员的真实记录”。这是“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拉贝国际和平与冲突化解研究交流中心”将于10月31日在南京揭幕前,此间史学界部分人士传递并认可的一则消息。

  10月26日上午,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孙宅巍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张连红教授,驱车20多公里,来到南京城外的江南水泥厂,现场听取了本报记者的介绍,认同了上述两个结论。

  1997年8月出版的《拉贝日记》,第630页~635页收录了13张农民运送伤员和伤员就医的照片。

  重要遗址在何处?

  10月26日上午,雨住天仍阴。孙宅巍研究员、张连红教授下车后,来到江南水泥厂原俱乐部两层小楼(见图一)前。这是该厂的标志性建筑,建于上个世纪30年代。

  去年10月初,丹麦人玛丽安赠给本报记者一批历史照片的拷贝,其中有一张就是以这幢锥顶小楼为背景的。画面是农民抬着伤员,正进入这幢小楼所在的单位。图片说明是:“乡下的老百姓抬着伤员去一家靠传教士们供给的急诊医院。摄于1938年2月17日。请注意,人们运送伤员的工具非常简陋,伤员大多数是在日军占领后受害的平民。”(见图二)

  玛丽安的舅舅辛德贝格,在侵华日军进攻南京前夕,受丹麦一公司聘用,曾在江南水泥厂保护该公司所售设备。

  记者打开《拉贝日记》,向两位专家展示第630页的两幅照片。它们的画面也是农民抬着伤员,除没有“摄于1938年2月17日”这一句外,照片说明与玛丽安赠给本报的那张说明基本相同。

  1938年2月16日~17日,由辛德贝格开车接送和陪同,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主席马吉到江南水泥厂调查,写下《栖霞山之行报告》。他还拍摄了惟一一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并写下解说词。

  马吉《影片解说词》中第5号影片第4个镜头的说明是:“这是乡下人把伤员运往南京近郊的急救医院的情景。摄于1938年2月17日”。

  “这些不知能否说明玛丽安赠送的这一张照片,与《拉贝日记》上的这两张照片,是马吉所摄影片的同一组镜头?”记者请教两位专家,“这儿所说的‘急诊医院’、‘传教士开设的诊所’、‘近郊急救医院’,就是指南京大屠杀期间江南水泥厂小医院和急诊室;照片上农民正抬着伤员去江南水泥厂小医院和急诊室,时间是 1938年2月17日。”

  两位专家认同这个结论。他们都知道,当时为了保护提供情况的人不受日军报复,许多记载都有意将人名、地名做了模糊处理。

  记者收集、检索到的史料以及调查当年的难民记录都显示,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江南水泥厂设有小医院和急诊室。它是因日军两次阻挠辛德贝格将乡下的伤员送进城内的鼓楼医院治疗,由辛德贝格商请鼓楼医院和红十字会赠送若干药物、绷带并派遣护士后设立的;当时受聘前来护厂的德国京特博士,也曾请中医为伤员和难民医治。可以说,江南水泥厂小医院和急诊室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国际友人进行人道救助的一处重要遗址。

  那么它的旧址又在什么地方呢?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