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题 > 正文

北京论坛话和谐:和谐社会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30日03:05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和谐”的传统意蕴与现代引申

  “北京论坛(2006)”召开前夕,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袁行霈主持编写的《中华文明史》刚刚出版发行。在27日的论坛开幕式上,他结合编纂体会谈到“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之一”就是“选择和平和谐”:“文明的发展离不开和平和谐,唯和平才能使文明的成果得以保存,唯和谐才能使文明稳步发展。”

  在随后的“世界格局中的中华文明”分论坛上,中国传统的“和谐”观念及其现代意义成为与会人士讨论的热点。

  “中国人以和为贵,以和为善,以和为美。追求和谐,是中华文化精神和民族精神的显著特点,是中华文明的传统价值观。”北大国学院副院长吴同瑞在发言中表示:“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也是中华文明传统价值观的必然选择。”在去年的北京论坛上,吴同瑞参加了儒学文献大型丛书《儒藏》的研讨,今年则结合《中华文明史》引申发表了自己的见地。

  “要建立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前提是相互了解相互尊重。不了解就容易发生误解、偏见。”他说,《中华文明史》是一部向世界介绍中国的书。据了解,由众多海外学者参与的该书的翻译工作已经展开。

  “把中国

传统文化的和谐观念介绍给世界,是中国学者的责任。”吴同瑞表示。

  “中华文明中关于和谐的观念,对于解决当前中国和世界面临的种种问题,无疑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袁行霈阐释了传统观念的现代意义,这是对1988年巴黎一群诺贝尔奖获得者声明的呼应:“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的孔子那里去汲取智慧。”

  和谐社会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认为,本届北京论坛以“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主题,对于中国“不仅是现实意义,而且有长远的意义”,因为“中国将按照科学的发展观,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正正义、诚心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

  目前,中国社会中尚存在城乡差距日渐扩大,医疗卫生制度不完善等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这些妨碍社会整体和谐的问题,在本次论坛上受到高度重视。

  经济论坛围绕构建和谐的城乡关系这一主题展开讨论。经济论坛负责人、北京大学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姚洋教授说:“构建和谐的城乡关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城乡关系的发展是文明进程重要的一步,将来的城乡关系向哪个方向发展,是探讨人类和谐发展很重要的方面。”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可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手段,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内容。”

  在构建和谐的城乡关系中,农村医疗保障是一个重要方面。在公共卫生分论坛上,四川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毛正中教授认为:“合作医疗是农村的保障制度,应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统一的保障制度,把由民政部门管理和由

卫生部门管理的医疗救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衔接起来。逐步将农村合作医疗和城市的职工医疗保障接轨。”

  解决上述这些问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治理机制。政府管理分论坛以“和谐社会与治理机制”为主题,讨论了和谐社会的治理强调互动性,政府向服务型转变,老百姓采取各种方式参与构建和谐社会。

  “公共治理的目标就是追求善治。善治是指通过治理实现和谐社会。因此,如何使社会消除不稳定、不和谐,是公共治理的重要目标。”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李景鹏教授解释说。

  和谐世界是与会者的共同期盼

  中美公共政策和法律中心主席杰弗里·雷蒙参加了“WTO·政府·企业”分论坛,WTO多哈回合谈判的农业补贴话题是分论坛讨论的重点。“我们必须认识到各国农业组织的传统和运作方式是不一样的,并在此基础上达成谅解,这样才能在这个问题上有所进展。”看到了各国国情差异的他提出建议。

  “国际贸易对共同繁荣非常重要。但单纯的法律和贸易并不能创造世界和谐,只有一个办法——不同文明方式的融通才能创造和谐。”他深有感触地说。

  从吴同瑞到雷蒙,他们都看到了和谐世界已成为必然趋势。

  “一个和谐的世界,必然是多样化的世界,各种不同的文明应该和谐相处,互相交流与借鉴。”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院士在发言中认为。

  “首先要能够相互倾听,能够了解对方。”章新胜表示,“只有充分倾听,才能够相互尊重,而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相互借鉴和学习,这些都是共建和谐世界的必然前提和基础。”

  “我们谈文明和谐与共同繁荣,即要强调对话合作,互利共赢。”北京市副市长赵凤桐说。作为2008奥运会主办城市的负责人,他对和谐的理解和奥运分论坛专家的理解是一致的。

  奥运分论坛的落脚点在多元文化的和谐发展上。分论坛负责人、北京大学董进霞教授介绍说:“奥运会有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士参与,是多元文化交流的充分体现。奥运会是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事件,不仅是体育赛事,而是全球性的社会文化现象,为世界人民和谐共处提供了机会。”

本报记者 任成琦 赵 珊

  相关专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