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内蒙古伊利荣获“中国十大贡献企业”荣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30日18:51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呼和浩特10月30日消息(记者郑颖)2006年10日28日-29日,由《小康》杂志社主办的以“全面小康与新农村建设”为主题的“2006第二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从上百家企业中脱颖而出,伊利集团作为唯一企业代表做主题发言,并荣获“中国十大贡献企业”的至高荣誉。

  据悉,该论坛是融官产学于一体的国家级、权威性学术论坛。在论坛上,各界精英
汇聚一堂、激情论剑,共商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问题。

  本届论坛吸引了党和国家领导、有关部委和各省市领导及著名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同时,论坛吸引全国一百多家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和关注,论坛期间更是形成了“新农村建设”的舆论热潮。

  一位著名经济学家在会上强调说:“企业的发展不能唯自身利润是图,行业的老大不仅仅是追求销售额和利润的最大化,而是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还要为国家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为社会做出贡献。”

  那么伊利为什么能够被评为“中国十大贡献企业”,伊利集团在助力新农村建设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让我们来看看下面几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孤独并忠诚的“纳税状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长久以来,中国国有企业不得不承受纳税负担过重的的尴尬与痛楚。

  作为中国乳品企业的领军者,伊利身有体会。近几年来,外资企业在税收上享受的“超国民待遇”,造成“行业老大”伊利的利润低于竞争对手。而与此同时,一项权威数据表明:在2005年,伊利集团向国家纳税近9亿元,比第2名至第10名的纳税总和还要多。在2006年,伊利纳税更是达到创纪录的5亿多元,“纳税状元”的美誉实质名归。

  回眸伊利集团风雨兼程的成长路,我们惊诧的发现,在背负重担前行的路上,伊利始终心系国家大局。沉默而不躁动,让伊利的付出熠熠生辉。十多年来,伊利集团累计纳税近50亿元,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目前,伊利集团已经累计投入4亿元用于各项公益事业。这在行业内也是最高的。

  孔子云:“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伊利在品牌价值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儒商”的大家风范,富而不骄,贵而有节。在伊利人的心中,国家的大富大贵才是真正的大富大贵,而企业的大富大贵并不全都体现在财富的积累上。“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也是伊利集团富有的体现,我认为积极纳税是企业起码的商业道德,希望更多乳品同行不要仅仅考虑企业自身利润,加入到积极纳税这个行列,努力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大的财富,实现企业发展与对社会贡献的双赢,在全国纳税500强里面,乳品行业只有我们一家,我们感到很孤单。”伊利集团总裁助理张剑秋说。

  在此次论坛上,张剑秋表示:伊利在更好的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也会带领其它兄弟企业一起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二:关注员工利益,构建内部和谐

  在伊利集团,身处生产一线的农民工却是踏实而幸福的。在伊利现代化的厂房里作业,享受与城市工同等的社会保障和发展机会,他们体会到了融入城市的喜悦。在本届论坛上,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首席农业分析师陈渝指出:伊利集团全方位的承担社会责任给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板!

  近几年来,就在很多地区还在为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头疼时,伊利已经实现了农民工的应保尽保。伊利严格执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并依法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伊利的社会保险不但覆盖了城镇职工,而且覆盖了所有农民工。据统计,从1992年以来,伊利已累计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1.8亿元人民币,其中呼市地区累计缴费1.06亿元人民币,累计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数倍于同行企业。

  张剑秋说:“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首先企业的员工要实现小康,企业内部必须和谐。伊利的稳健发展,关系着三万名员工和三万个家庭的幸福。”

  据统计,伊利为员工提供了带薪年休假、免费工作餐、生日贺金、婚礼贺金等内容丰富的福利项目,各种福利项目多达40余项,其中法定福利项目仅占15%,企业自定福利项目占85%。伊利集团因此被全国工商联、全国总工会、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评为“全国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在内蒙古地区仅此一家企业获此殊荣。

  关键词三:授之以“渔”而非“鱼”,伊利奶农的“共产主义”

  面对日益严峻的三农问题,伊利集团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号召,努力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力。

  多年来,伊利集团通过经营模式的不断创新,推广龙头企业、各类经济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实现了从个体散养到“公司+农户”,到“公司+牧场小区+奶户”,再到“公司+规范化牧场园区”模式的提升。在伊利的带动下,五百万奶农脱贫致富奔小康。

  现在,伊利在全国推进奶牛合作社模式可以说实现了奶农们的“共产主义”。例如,通过这种模式,内蒙古碾格图村牛奶产量提高了20%-30%,据不完全统计,仅奶款一项,碾格图村的月收入达90余万元;在这种模式的带动下,土左旗已经成为全国奶牛养殖第一大县,全旗奶牛存栏数20万头,是1998年的20倍。

  多年来,伊利集团累计为奶户发放奶款150多亿元;以滚动的方式累计向农户发放购牛款近20亿元。为确保乳品行业的健康发展,伊利集团一次性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防疫工作补贴和疫病防治;设立奶牛风险基金2000多万元,补偿奶农在养牛过程中的意外损失,从而解除奶农的后顾之忧。伊利集团总裁张剑秋说:“伊利致力于‘全国奶农俱欢颜’,致力于新农村的全面建设。“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伊利从根本入手,不仅出资解决奶农们的实际生产生活,更关心如何才能从根本上帮助他们,教给他们致富的方法。伊利集团出资修建乡村道路,进一步改善农村的交通条件,帮助奶农提高技能,这些做法都从根本上帮助了农民增收”。

  近年来,呼和浩特奶业的发展带动了整体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这与伊利集团为呼市乳业在资源、人才、声誉、管理、规模发展等方面所做的巨大贡献是分不开的。在伊利的带动和引领下,呼和浩特涌现出了蒙牛、奈伦等一大批的乳品企业,也成就了呼和浩特“中国乳都”这块金字招牌。中国乳业也正是因为有伊利的带动和引领,使得我们有理由坚信“中国乳业的未来十年属于中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