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南方人物周刊专题 > 正文

反思“红衫军”退潮:倒扁运动能否再掀高潮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1日14:28 南方人物周刊

  当“机锋”不再,倒扁运动能否再掀高潮?

  -陈文杰 发自台北

  施明德住院、红衫军退潮、马英九声望重挫、陈水扁依然挺立,这是施明德发动“反贪腐倒扁运动”以来,最受关注的话题。

  此因在“反贪腐倒扁运动”发展过程中,台湾约有百万民众参与其间,历经“九一五围城”、“双十天下围攻”两场规模盛大的抗议活动,结果居然是陈水扁稳居宝座、马英九声势重创,这是谁都料想不到的结局。

  错失两次机锋

  确切地说,过去施明德等人主持的群众运动参与者均以男性为主,妇女、学生、幼童都退居二线,因此冲撞性较强,运动目标容易达成。然而这次施主导的运动,妇女、学生、幼童高居60%以上,又是中产阶级出身,其走上街头的目的仅是表达对“贪腐”的“执政”当局的不满,而不希望民进党垮台。

  类似这种情境是施明德等过去没有碰到的场景,所以在思考上,施在要不要采取碰撞策略,逼陈水扁下台或让民进党垮上,陷入两难困境。

  具体事证如“九一五围城之夜”,马英九要求施让出凯道路权,倒扁总部一度议决将人马转入包围民进党中央党部,以群众优势逼迫民进党与陈水扁切割,结果此议遭施否决。施否决的理由是“贪腐”者是陈水扁一家两姓,而非民进党,包围民进党反而使民进党与陈水扁绑在一起,于是在施主导下,红衫军被迫撤出凯道转至台北火车站,离民进党中央党部仅有1.5公里之遥。

  施明德“老革命家的温情主义”,非但民进党不领情,甚而引起内部争论。

  接着“双十天下围攻”,连出身泛蓝的民意代表均力主完成包围陈水扁府邸运动后,群众应静坐不走,然而在倒扁总部出身泛绿的副总指挥简锡阶等人坚持下,为扩大战果,居然将民众引军入东,反而放弃包围府邸的动作,这一次决策失误,加上围城之夜撤军的“新仇旧恨”,令群众大量流失。

  两次机锋的错失,问题均出自施明德为还台北市长马英九的“恩情”,由于马英九位居台北市长,为免群众事件扩大殃及池鱼,对施所发起群众倒扁运动自有诸多限制,孰料在群众运动情势大好之际,马出面干预碰上温情主义的施明德,“宋襄公之仁”,谁都没有料到使陈水扁强渡关山。当“机锋”不再,施明德被迫再选决战点,能否再掀高潮?令施颇有时不我予之叹!

  尔后施住院期间,或出院再度进驻广场,均拒绝接听马英九电话致意,就是施已暗下决定对政治人物不宜有“宋襄公之仁”。

  危机与转机

  为使倒扁运动走入群众,施开始将政治运动转型为长期社会运动,以此逼迫政治人物认清人民力量。然而,施明德转型能否成功,关键在于知识分子的参与。

  回顾在1980年代、90年代民进党发起的群众运动,于事前必然透过知识分子的论述抢得议题讨论权,待形成风潮即发动群众运动以取正当性,事后再透过知识分子的总结,去打击“执政者”的合法性,故而民进党在短短15年内“合法”夺得政权。待民进党“执政”,由于陈水扁一家两姓的贪腐,距离人民、社运界、知识界越来越远。

  按理施明德倒扁总部与“在野”党派吸纳这三股力量齐力反扁,然而倒扁总部处处受制马英九,彼此合作又是貌合神离,导致知识分子参与感不足,无法形成舆论压力逼陈水扁下台。

  具体事证如:胡忠信、张友骅、陈文茜等均出身绿营,长期以来批扁不遗余力,他们与施明德倒扁总部维持不错的关系,然而在关键时刻,马英九身边策士竟然认为,这些绿营出身的倒扁人士居心叵测,想用马英九的手来打倒陈水扁,

国民党绝不能中计。对于国民党的论调,施明德听后为之气结。

  其实施明德反贪腐倒扁运动的退潮,对台湾政治人物而言,既是危机,也是转机。

  从民调数字分析,红潮退却后依然有32%民众支持施的反贪倒扁运动,这个数字远超过蓝绿政党的认同度,说明红潮退却时仅是在蓄积下一波倒扁能量。

  目前泛绿学者在红潮退却发起“公民社会与台湾民主”运动,拉出本土战线与草根民众进行对话,并与倒扁总部决策人士如张富忠、简锡阶、魏千峰等人沟通,暗示这两股势力有合流趋向。

  对此施明德看得非常清楚,施认为红衫军运动来自中产阶级支持,有其能量,亦有其局限。为拉出本土战线,施必须透过知识分子的论述,使陈水扁“铁杆”民众能理解反贪腐与民主政治的关系,再透过“公民教育”的模式,说明贪腐对民主政治的危害,因为执政者有权才能进行贪腐,以此打破民进党或陈水扁建构的弱者形象。

  相关专题:南方人物周刊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