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艾甫:84份阵亡通知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1日15:14 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真情实录》 | |||||||||
今天,我们要为您讲述一位老人的故事:10年前,老人无意间在旧书堆里发现了几本泛黄的小册子,册子上写着许多人的名字。此后的十年,这位老人为了这名单上的人,踏上了漫长的找寻之路。这些人是谁?老人为什么要找他们呢? 这个暑假,华中科技大学大二的学生彭茜和几个同学走访了当地电视台、民政局和档案馆,他们要找人,可是线索很少。
湖南衡阳县民政局地址办工作人员:“我们(地址办)是1986年成立,以前1949年的资料很少。” 彭茜和同学们还是抱着最后一点希望,因为这是在帮一位老人完成一个十年来都没有完成的事业。这位老人是谁,十多年来他到底要寻找谁呢? 王艾甫,就是那位老人。他在山西太原市收藏协会当会长。老王酷爱收藏文物史料,经常去太原南宫的旧货市场。十年前的一个早晨,他在旧货市场的一个旧书堆里,发现了一堆发黄的纸片。 王艾甫:“一看就傻眼了嘛,那就特别激动,周围人都看到王艾莆有点神经病,我就是说不顾一切的啦,也不怪你周围有人没人,好象周围什么都空了。刨了刨了一本,是不是还有啊,从早上的七八点钟到中午的时间,最后找到四本。” 王艾甫找到的4本小册子,是写着"太原战役阵亡将士"的登记册,里面详细记录了太原战役阵亡将士的姓名、年龄和籍贯,总共是866人;还有1本是太原战役阵亡战士的通知书,共84份。太原战役是解放战争攻坚阶段的重要一仗。从1948年10月5日起一直持续了半年,1949年4月20日,解放军对太原发起总攻,4天后解放了山西,结束了国民党阎锡山对山西长达38年的统治。根据记载,太原战役共歼敌13万,我军牺牲1万8千人。身为太原人的王艾甫,看到这几本阵亡战士的登记册和通知书,非常震惊,立即向摊主提出要买下来。 王艾甫:“那3000块钱,我说你这么贵啊,那你不能少点嘛,他说少了不卖,拿过来,这个时候搞不下来,心态是非要不可。” 3000元的开价,对于当时月退休工资才300元的王艾甫来说,是一整年的收入,但他仍然掏空腰包,还向朋友借了钱将这些小册子买下,王艾甫不是好奇,而是心里有疑惑。 王艾甫:“其实我最大的疑惑,它就是为什么那么重要的东西到了社会上去,在我那个时候并不认为它是假的。” 按照王艾甫理解,阵亡战士登记册是部队文件,阵亡通知书应该发放到烈士家属手里,为何会遗落在民间?为解开这些疑惑,王艾甫走访了曾参加过太原战役的原十四军副军长王立岗。 王艾甫:“王军长,你看,太原战役登记册198师政治部,你从这章和这装订的线和这纸,你看看象不象,是不是原来的东西?” 王立岗:“这个没有问题,当时就是这么个情况。那时候这样子也比较简单,装订一下,有的还把它叠起来。” 王艾甫:“这个用什么写的?” 王立岗:“用沾水笔写的,过去没墨水,从哪去买墨水啊?” 王立岗:“可能战争之后掉了,有的它准备移交了,移交到地方的,地方把它掉了。因为战争行军过程不一样,乱,遗失这东西可能性比较大。” 王立岗老人仔细辨认,这些确实是当时部队的文件。按他的解释,可能当时保管文件的同志负伤牺牲,也可能在移交地方时遗失;而84份阵亡通知书之所以没有发出,可能是烈士的原籍当时还没有解放。自己也当过兵的王艾甫突然意识到,遗失的阵亡通知书对烈士的家属来说,也许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王立岗:“对一个家庭来说,一个娃娃牺牲了,这可不是简单的事情,而且刚才看到的都是被抓去当国民党,再当解放军再牺牲,这个他家里面是相当地痛苦。” 老人说,当年不少人曾被国民党抓去做壮丁,而后加入解放军,他们牺牲后不知情的家人一直在当地抬不起头,承受的精神负担难以想象。为了证实登记册上的烈士是否确有其人,王艾甫走遍了太原的各大陵园。 王艾甫:“吉祥、马预祥,哎找到一个贵州的一个龙华章,苗族的一个战士。名字对了,说明这个册子更真实了。” 烈士阵亡登记册的真实性已经勿庸置疑,王艾甫决定,一定要把这遗失的84份阵亡通知书交到烈士的亲人手中。 王艾甫:“我感到不是84张阵亡通知书,它是84具遗体摆在我面前,所以我想让他们的家人了解得到它们。” 为了让牺牲烈士的家庭早日了却牵挂,从1996年开始,王艾甫就按照阵亡通知书上的信息,为烈士寻找亲人,寻找他们真正的家。 王艾甫:“甘肃的2个,安徽的是8个,广东的是两个,香港的一个……” 王艾甫:“当时想得比较简单,把他四川的跟哪一个县的跟他们民政部门一说,让人家民政部门通知人家家里,/就是花点邮费,2毛钱邮上一封信,或是几块钱打上一个电话。” 但是,民政部门给王艾甫的回复是:由于新中国成立前战争失踪人员一直缺乏准确的统计,他们无从寻找,而登记册上有关烈士的信息又太简单。在打了无数电话,写了几百封信后,王艾甫依旧一无所获。10年过去了,84份牺牲烈士的阵亡通知书依旧没能送出一份。 2005年6月,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王艾甫在太原举办了一个展览,并将这些阵亡通知书展出。这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而他的出现,使这僵持了10年的找寻出现了转机。 汤华明:“他们是为国,死的是军人,我也是军人啊,我也打过仗啊。我觉得我有义务,我有职责为他们找回家的路。” 汤华明,《武汉晚报》的记者,他抄下了11位湖北烈士的信息,利用"十一"假期,一趟趟往乡下跑,找当地的老人打听。 汤华明:“想的办法更多,找公安局、刑警队他们帮忙,他们有车,他们人多,可以帮我们问问。” 2005年秋天,终于有了好消息,湖北孝感市云梦县的烈士郝载虎的家找到了。 汤华明:“当时找到的时候,我认为我立了一大功。“ 10月26日,王艾甫带领着太原市收藏协会的会员来到湖北孝感,给郝载虎的亲人送去这份迟到了57年的阵亡通知书。 王艾甫:“为了太原的解放,他献出了鲜血和生命,今天特意把通知书和登记册和在我们太原牛驼寨的照片、墓区的照片送过来向你们老两口敬礼。” 记者:“长什么样的高度啊?” 郝载虎堂弟郝章群:“不高蛮瘦。哪里找得到,他一直没回,就说当兵,回信说当兵,一直没有回/他的家里也没什么人,他有个哥哥,哥哥早就死了。” 汤华明:“各位乡亲向郝载虎烈士三鞠躬。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 郝载虎的堂弟郝章群说,郝载虎自幼父母伤亡,从小就住在他家,直到被国民党抓去当了壮丁。 郝章群一直不敢公开地去寻找堂兄,到现在,郝载虎都没留下一张照片,如今见到了烈士的阵亡通知书,郝家的亲人几十年的心理负荷终于放了下来,热烈地在村子里放起了鞭炮。 汤华明:“现在突然有人把阵亡通知书送到大堂上来,那是最高的礼节了。” 王艾甫:“确实不是一个人一个家的问题,整个一个村落,所有人都感到是份荣誉,感到是一种光荣。” 在各地媒体的帮助下,王艾甫共找到10位烈士的亲人,湖南3位、安徽1位、甘肃1位、山西3位、湖北2位。 记者:“自从《武汉晚报》刊登了为烈士寻亲的消息之后,这件事情在社会上引起重大反响,其中也包括引起了华中科技大学师生们的关注。”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王艾甫的名字和84份阵亡通知书,华中科技大学的学生们也自发地加入到他的队伍中,利用寒暑假到各地寻访。 彭茜是电子学院大二的学生,这次暑假她与4位同学回到家乡湖南衡阳,寻找同是衡阳的一名叫"肃启华"的烈士。 彭茜:“在没有回家之前,我就向父母爷爷奶奶辈打听过,并没有他们给我的那个地址。” 彭茜同学:“我们开始想通过这个姓名去找,因为肃这个姓很少,但是我们去当地的地名办去查了以后,这条路就走不通,因为当地没有这个姓氏。” 由于通知书上的资料过于简单又事隔半个世纪,处在困境中的学生们似乎找不到方向,他能否突围,能否找到"肃启华"烈士的亲人呢? 学生们的求助很快得到了当地电视台的支持,在他们的帮助下,寻访小组来到了当地的档案馆。 彭茜:“我们在县的烈士英明录里,找到了仅仅跟他是姓不同的一个人。” 湖南衡阳县档案馆工作人员:“找到了,呆鹰岭区的萧启华,1949年在山西太原阵亡。” 烈士英明录中的"萧启华",是不是同学们要找的肃启华呢? 彭茜同学:“萧的繁体字就比肃字多个草头,然后我们核对他们的部队番号,发现完全一致,这个时候我们基本确认就是这个烈士了。” 档案馆工作人员:“有可能的话,最好先去民政局的那个优抚科能不能查到资料,如果能再去那个地方走访一下。” 学生:“任何一步,你觉得你隔得很近,但是还是有可能失败。” 呆鹰镇镇政府工作人员:“解放前后区域地名变化很大,石源有姓萧的,角山也有姓萧的。”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阵亡通知上可能是将"萧"误写为"肃"了。这时,寻访小组再次找到民政部门,查看"萧启华"烈士的详细资料。 衡阳县民政局优抚股工作人员:“这些烈士嘛由于牺牲的年代很久远了,这些烈士的档案材料不一定有,但是只要有一线希望我尽力给你们找好不好。呆鹰岭石元村萧启华,是这个人吗?” 彭茜一行不敢耽搁,马上赶到呆鹰岭区镇石元村。 彭茜:“你知道有个烈士叫萧启华的?” 村民:“是的,他们家有这么多兄弟,富、贵、荣、华。” 萧启华的哥哥萧启富:“想,怎么不想,找不到了啊。” 萧启华的侄子:“我也不知道叔叔怎么死的,我也总搞不清楚,只知道他是烈士。” 萧启华的哥哥萧启富介绍,他家有五兄弟,当年去当兵的两人都没有回来,家人只知道他们在战争中牺牲,如何牺牲,在哪牺牲他们无从得知,这点在萧家家谱上也有记载。可以肯定,"萧启华"就是学生们要找的"肃启华"。 彭茜:“你叔叔在山西那边牺牲了,但是阵亡通知书一直没有发到这边来,我们现在初步确认了。我们就是想把阵亡通知书,送到烈士的家属手里头,让你们心里头踏实一点,了却心愿。” 萧启华亲属:“感谢你们不远千里来到我们这里,感谢你们帮我们澄清一下。” 大学生:“以前总感觉为国效力很远很远的感觉,现在经历过这么一个过程以后,其实不远,就在自己身边这些事情。” 大学生:“这个烈士是我们家乡人的骄傲,应该让家乡人知道他。” 当一个个烈士家属被找到,王艾甫总会独自来到这些烈士的墓碑前,擦去墓碑上的尘土,再摆上一束鲜花,告慰这些为国捐躯的英灵。十年的寻找,只有王艾甫自己和家人才知道这其中的滋味。 王艾甫妻子:“反正这个事情既然做了,那时候就不好埋怨,你不应该买(阵亡通知书),你不仅赚不了钱还贴了不少给家里带来多大负担。” 王艾甫:“作为这个十年来说头发是会变白的,精力是会耗尽的,钱也花了不少,但是这些(钱)将来还是会来的,真正说是能够为这84个烈士能真正找到家的话,我感觉这是我最大的一个安慰吧。” 随着媒体和大学生们的参与,为烈士寻亲的队伍也越来越庞大。今年70高龄的霍老太太在寻找了57年后,终于等来了父亲霍小山为国牺牲的确切消息。这天,她执意要赶50多里山路,来拜祭自己的父亲。 从两岁起,霍小山的女儿就天天盼着父亲归来,没想到,这一等就等白了头。 王艾甫:“57年了,有时候实际也是一种高兴也是一种难过。” 霍老太:“不是你还找不到呢。” 霍老太:“很早就去当兵了,没说牺牲了, 也不以为他牺牲了,还以为他在什么地方。” 这些阵亡通知书上的烈士们,在静静的墓碑后聆听着亲人们的诉说,他们不会知道,是一位老人用了10年的心血把他们带回了故里,带回了自己的家。 王艾甫:“有些东西我们可以忘记,但是唯独这个历史,也就是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确实不应该忘记。” 如今,84份阵亡通知书中已有21份找到烈士的亲人。 十年的找寻终于有了些结果,这让王艾莆和一起参与寻找烈士的人们感到欣慰。尽管迟到了57年,然而能为牺牲的烈士正名,能让亲人们了却一份牵挂,这份辛苦也得到了回报。王艾甫说,历史不应该被忘记,其实同样不应该被忘记的还有这位70岁的老人自己,因为有了他10年的执着,我们才看到了烈士后代含泪的笑容。 (2006年9月30日《真情实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