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合作将进入稳定收获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2日02:57 东方早报 | |||||||||
昨天的《金融时报》上,世界银行行长沃尔福威茨如此谈及中非关系:“为了共同目的,世行和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捐助国,正在支持非洲伙伴,为穷人创造切实机遇。就此所作的努力中,中国作为经验和资源的贡献来源,作用日益重要,越来越受到欢迎。” 为世行称道的中非合作再次掀开崭新的一页———昨天起,具有多
中非合作论坛及在背后支撑论坛的中非大规模经贸合作始于2000年。在前期经贸合作的基础上,本届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旨在全面提升中非合作层次,就中非之间实现“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共建”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达成“北京共识”,并以此作基础,为未来中非之间更大范围的合作共赢谋篇布局、协调步伐。 有鉴于此,非洲53个国家中与中国有外交关系的48个国家,均派出高级别代表团前来北京,其中大多数国家由总统或总理亲自带队。一个大国和一个总人口超过8亿的洲际地缘板块的亲密接触———对双方而言,都属史无前例的重大外交活动。 从非洲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中国瓷器追溯,中非交往历史可谓久矣。当代中非交往,若以1956年中国与埃及建交算起,正好满50周年。然而迄今为止,在中国的商务人士和企业家群体中,在地方政府的视野里,非洲依然“朦胧和遥远”。就普通民众的认知,非洲还停留在历史地理教科书里。 是的,非洲依然总体贫穷,若以人均GDP计,中国目前大致是非洲国家的3倍。然而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始,尤其是步入新世纪后,非洲在总体上开始摆脱政治动乱、种族冲突、饥饿灾荒对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经济发展总体上告别了不升反降的困惑。最近几年,非洲经济连续以平均3.5%的速度递增。更为重要的是,在完成民族独立运动之后,多数非洲国家在经历了30年到40年的国家制度再造的反复曲折后,基本上建立起各具特色的民主政治体制。与此相伴相生,基本的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在多数非洲国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如是,非洲已经具备开掘自身经济发展潜能的体制基础和市场基础。 入世为中国与非洲国家发展经贸合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契机。交往的迅速扩大促成双方共同加深对“中国需要非洲,非洲需要中国”的认同与理解。中非双方经济结构的互补性特强,非洲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急需引进发展所需的启动资金、技术和项目。中国生产的初中级工业产品,成熟的初中级技术和成套工业装备,熟练的技术队伍非常适合多数非洲国家的发展需求和消费需求。2000年首届中非论坛之时,中非经贸合作规模才几十亿美元,到今年预计可突破500亿美元。可见,中国的发展和非洲的发展,完全可以做到互为所倚,互相促进。 互惠互利是一切合作赖以长久维持的前提条件之一。无论是前四十年“零敲碎打”的合作还是近十年成规模、多领域并举的大范围合作,当代中非合作史已经向世人提供了双赢和多赢的国际范例。今天,中非合作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以全球化背景下地缘经济与地缘政治的结构相似性和结构互补性为基础。可以预期,以此次中非高层峰会为新起点,中非合作将发展到全方位的战略合作层次。 上海作为中国对外经贸文化交流的最大平台,将为中非合作承担自身的责任并从中受益。上海的企业家、经贸界、文化界等等,你们应该放眼非洲大陆。 早报首席评论员 鲁宁订阅东方早报请登陆东方早报网站或拨打 962288 或 8008208696;优惠多多、实惠多多、资讯多多。相关专题: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