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国何以应对所谓对非新殖民主义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3日01:42 中国青年报 | |||||||||
本报记者 刘坤喆 11月3日,备受各方关注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将正式拉开大幕。峰会中方筹委会秘书长、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2日表示,中非领导人将在峰会上全面规划双方未来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他认为,峰会必将为中非友谊和合作注入新的活力。
然而,就在中非各领域合作开始焕发出“新的活力”的同时,西方媒体,甚至一些颇具权威性的要人和智库,却对中非合作的成果和潜力明显流露出了“酸葡萄”心态,并给中国冠以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的帽子。显然,这并不符合客观事实。但面对这样一种已然存在的声音,中国应该怎样做才更有利于各方的发展?“中非合作不针对第三方”的声明,有着怎样的客观事实依据?中国现在与非洲的往来,与当年西方列强对非洲的殖民主义到底有着怎样的本质区别?本报记者近日就这一系列问题采访了几位国内的非洲问题专家。 西方单挑中国批评显然不合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非洲研究室主任贺文萍认为,中国对非合作和往来与当年西方帝国主义对非洲的殖民主义有着本质上的不同。首先,殖民主义的本质是政治上控制和干预别国,经济上进行垄断和掠夺。而中国在政治上一直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经济上也没有想要垄断非洲国家的经济,而是更多的强调互利合作、互补共赢、共谋发展。而且,中非之间的贸易和投资,都是基于双边的平等谈判,是完全征得非洲国家同意的,有的还是对方主动提出合作意向的。因此,中国现在和非洲的往来显然不是所谓“新殖民主义”。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非洲室主任徐伟忠则进一步认为,中国现在遵循着国际上通行的经济交往规则和经济秩序。不客气地说,这些规则和秩序事实上也并不是由中国主导的。因此,西方把中国单独挑出来进行批评显然是不合理也是不合适的,西方国家反而应该为非洲提供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而作出更多的努力。 中国如何打消所谓“新殖民主义”看法 面对着这样一种已然存在的声音,中国应该怎样应对?是置之不理,还是有所对策? 徐伟忠坦言,西方国家有一部分人很难改变,因为他们抱着这样一种思维——这里曾经是我的势力范围,现在就应该继续是我的势力范围;另一部分人则抱着过时的“零和”冷战思维。对这两部分人,是很难说服的,无论中国怎么做,都可能会受到他们的批评。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什么都不能做。徐伟忠认为,非洲和欧美的很多有识之士都已经认识到,非洲和中国的合作有利于非洲发展,因为中国给非洲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很多困难。所以,批驳这一荒谬论调的最有利武器就是,保证中非关系继续良好、顺利地发展。在这个前提下,有必要适当地进行一些公关外交和说服工作,既让西方真正了解中国对非洲都做了什么,也让非洲彻底了解中国都给了非洲怎样的实际帮助。 除此之外,贺文萍认为,通过实际行动来体现中国一直坚持的“中非合作不针对第三方”的立场,也能比较有效地打消西方一些国家的疑虑。而且,在非洲大陆的发展问题上,中国和西方也可以是合作的关系,可以共同帮助非洲脱贫。贺文萍认为,现在是21世纪了,一个或一些国家的富裕不能建立在另外一个或一些国家的贫困基础上。中国和西方国家如果共同努力,那么,就完全可以让非洲也加入到全球化发展的列车上来。 “不针对第三方”是说到做到的 西方一些国家对中国与非洲国家关系的发展之所以会如此“神经紧张”,其目的无非是为了保护它们在非洲的既有利益,不希望看到甚至想阻碍中国在非洲影响的扩大。事实上,当前中非关系的现实有力地证明,中非合作根本不针对第三方。 贺文萍表示,中国参与到非洲的经济活动中,并不是去挖谁的墙角。从历史上来看,非洲曾是英、法、美等国的势力范围,而且到现在,它们也和非洲有着很多经济上的联系和文化教育上的往来。虽然被视为“后来的竞争者”,但实际上,中国在与非洲国家的往来中,根本没有与西方国家发生冲突的意思。中国并不想动他们的“奶酪”,而是“开发你们没有开发过的地方”。比如中国到尼日利亚去进行石油勘探,尼方向中石油集团提供的4个区块的油田开采许可证,两处位于富产石油的尼日尔河三角洲,另两处则位于自然条件相对恶劣、尚未开发的乍得湖区域。在这些区块开采石油,不仅对欧美国家的石油跨国公司在尼的石油利益不构成任何威胁,而且能通过资金和技术的输入,帮助尼日利亚勘探和开采未知的石油处女地,实现投资来源和开采技术的多样化,在石油工业决策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所以,贺文萍强调说,中国政府一再宣称的“中非合作不针对第三方”,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句掷地有声的实在话。 本报北京11月2日电 相关专题: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