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万人相亲“收成”寥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6日15:19 新民晚报

  自由恋爱,意味着一切靠自己,事实上很多人的最大困难,不是决定跟谁不跟谁,而是根本就没有足够的候选人。集体式的相亲将足够多的“候选人”拉进了同一个饕餮盛宴,分散在各个角落的缘分机会被批量生产出来。

  缘分批量制造

  在10月28日的白领姻缘会上,万余名单身男女及其亲友团涌入武汉市解放公园会场,中心广场寸土寸金,树干、墙面都被利用起来,甚至靠近1号门的垃圾桶上都贴了28张“征婚广告”。参加的人员来自各个行业,有公务员、教师、职员、学生等等,年龄从20岁到66岁,收入从几百元到亿万资产,万人“相亲秀”制造了足够多的空间。

  一位毕业于名校的29岁女总经理将“择夫”启事制作成板报,并由弟弟在现场派发传单,自称“出得厅堂,入得厨房”的她引得不少人上前询问。

  在这场集体式的相亲中,每一位参与男女都是收获颇丰、“阅人无数”,挑肥拣瘦地一场下来,几乎人人怀里都揣着10个左右的电话号码。一名与同学一起参会的男生说:“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回去再慢慢挑选。”

  新“包办婚姻”

  相亲“流水线”有着格式化的人物简介,编号、年龄、身高、收入、工作性质、择偶期望值,总共不到百字,是描述男女主角的全部内容。虽然简单得只及皮毛,“流水线”上生产的婚姻却是兼具自由恋爱、包办婚姻的两大优点。一方面,子女将恋爱中的自由选择权交给父母,在万人相亲会上由父母圈定多名“达标”候选人,为子女牵线搭桥;另一方面,青年男女仍保有最终的自由裁定权,毕竟最优人选还在于事后一对多式的单线接触。

  曾多次参与相亲活动筹办的武汉市妇联宣传部的马新闪对会场上父母替子女相亲的现象哭笑不得。她说:“现在的单身青年特别是35岁以下的人群,从报名登记到相亲,半数都没有到现场,由父母一手包办。几乎每次大型的相亲节会场看上去都有点重阳节的味道。”

  采访中,年轻人对此种方式也较为认同。不少人说,父母社会经验多,他们看中的人一定不会差,而且也没有强制成分,合则来不合就算了,成功与否还是看人。谈起理想中的浪漫爱情,年轻人的笑里除了羞涩,还多了一份始终掩饰不了的苦涩。

  “产出率”不高

  盛况可以与当前最火爆的招聘会媲美的“万人相亲”活动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在这条缘分格式化的“流水线”上,爱情产出率极低。

  毕竟在这里自由恋爱中的不均衡不仅不会消失,反而会更为放大。从未考虑参加集体相亲的武汉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办公室干事郑怡说,在自由恋爱市场上,一般来说每个人对应的候选人顶多2个到3个,但是在集体相亲会上择偶是赤裸裸的“大鱼吃小鱼”式的竞争:条件好的人成“大鳄”,一个人面对的可能是几十个候选对象,而处于弱势的单身愈发被忽略。

  多候选人的结果是强者愈发挑剔,弱者无人可挑,从而直接影响配对成功率。以28日的白领姻缘会为例,考虑到男女比例为1比3,满打满算不考虑任何挑选因素,配对率也只有30%。如果再考虑到年龄、身高、职业等其他因素,无限可能下掩藏的是极低的成功率。

  郑怡以“中彩票”来形容成功的概率。她说,一个同学上次从相亲大会带回来十个备选女孩的联系方式,当时颇为得意,结果联系了几个都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最后终于网住一个还算满意的女孩,交往了几个月以后,女方忽然翻脸。原来这个女孩和他交往的同时还跟其他几个在相亲会上认识的男士交往着。

  面对热闹、讽刺、怀疑交杂的“万人相亲”会,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长城说:“微量气泡影响不了香槟美妙,万人相亲背后隐藏着单身潮、婚姻观、社会心理变迁等多项研究命题,但无论怎样追求,幸福本身最为重要。”新华社(沈翀熊金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