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专题 > 正文

时空连线:北京论坛奏响和谐曲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6日22:20 央视《东方时空》
时空连线:北京论坛奏响和谐曲

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时空连线:北京论坛奏响和谐曲

意大利小伙子做的宣传画


  央视《东方时空》11月6日播出节目《北京论坛奏响和谐曲》,以下为节目内容。

  主持人:

  10月27号,来自于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名学者相聚北京,共同探讨共建和谐世界的话题,这就是刚刚结束的第三届北京论坛。现在就让我们到论坛上去听听学者们的声
音,去感受一下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

  10月27号,第三届北京论坛开幕,这届论坛为期三天,以“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总主题,以北京雄厚的文化底蕴为依托,致力于推动亚洲太平洋地区人文社会科学问题的研究,促进该地区乃至世界的学术发展和社会进步。

  

北京大学校长 许智宏:

  北京论坛主要是围绕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当然社会科学很宽泛,政治、经济、国际关系都在其中,所以我们更多的体现一种,怎么来建立一种和谐的——我们在中国是建立和谐中国、和谐社会,在世界范围怎么来建立一个和谐的世界,通过这种讨论,促进世界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这是我们论坛的宗旨。

  此次北京论坛除了开幕式按照惯例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之外,其它主要学术活动都在北京大学举办,设有史学、传播学、经济学、政府管理等十个分论坛,从不同侧面研讨着“和谐”这一当前社会的关键词。

  记者:

  第三届北京论坛的主题是“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因为北京论坛的这种专业性与学术性,这三天我们在论坛的十个分会点走过之后,就发现其实专家们讨论的那些还是非常深奥的,没有一定的文化积淀,听起来确实有点费劲。但是你又能够感受到北京论坛的这种开放性,特别是对年轻人的这种开放性,只要你对任何一个分论坛感兴趣,不需要办理繁杂的手续,就可以到里面去倾听专家、学者们的演讲讨论,感受智慧的火光。

  北京论坛创办于2004年,此后每年举办一次,是由北京大学、北京市教委和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联合举办的国际性学术论坛。随着2008年

北京奥运会的临近,本届北京论坛首次开设了与奥运会有关的分论坛,探讨奥林匹克运动与人类文明的和谐发展,这其中有关2008奥运会大学生志愿者管理的演讲,最吸引年轻人的目光。

  香港岭南大学教授 布莱.布瑞杰:

  当然在香港,英语是非常基本的技能,许多学生在学校学习英语,但我想不仅仅是很基础的外语水平,和外国人打成一片,去回答他们的各种问题更为重要,有时候他们要回答的不是一些简单的问题,而是比较复杂的问题。

  当然北京论坛就需要各抒己见,针对奥运会志愿者的问题,有的专家就提出,要把志愿者人选扩大到更大的范围。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 易剑东:

  我特别希望在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出现一个多种年龄、多种行业岗位的人,一同为奥运会做贡献的局面,比如说退休的人也可以做交通引导者,比如说很多外企的职工能不能够通过某些政策,在奥运会期间让他来服务,这样力量的加入,将会使得奥运会更加完满,因为年轻人无论有多高的专业水平和外语水平,他终究自身不会是极有社会经验的人员。

  北京论坛提倡的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专家、学者们的观点或许不同,但态度都是包容的。另外记者还注意到,虽然学术性和专业性在本次论坛占主流,但专家们也没有忽略那些大众更为熟悉的文化现象,比如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就被专家们在北京论坛上品头论足了一番。

  因为春晚对中国人的影响太大了,在春晚中体现了一个社会最主要的意识形态的部分,所以通过去看春节联欢晚会,它体现了什么,它是怎么去体现的,中国的老百姓是怎么去评价春晚的,可以看出我们这个社会它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可以讨论的,我觉得这些都可以在春晚的议题中体现出来。

  那么来自香港和台湾的学者们,是如何看待春晚这一文化现象的呢?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 陈韬文:

  因为中国大陆是一个从权利到文化都是非常集中的,从中央外放出去,所以每年要搞一个大的节目出来,又跟传统配上关系,将意识形态、文化在这方面表现出来,这个表现在别的地方是完全没有可能的,因为一定有个非常强大的中央政府才有这种文化的涉及。

  台湾政治大学教授 冯建三:

  在这样一个时代里面,要用这样的机会来凝聚国民,有一个向心力,感觉我们是一起的,都是一家人,共同过一个节日,这样一个情况当然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必要的。

  记者:

  刚才我在论坛上走了一圈之后,我听到确实是一些高层的学者专家,他们这种思想的碰撞,但是我感觉好像,第一老百姓还是有一些距离,那我们论坛今天我们讨论的这些内容,对百姓甚至对中国今后的发展,您觉得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吗?

  许智宏:

  北京论坛是一个高层次的学术论坛,所以我们并不期望它马上会对或者中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什么作用,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因为参加论坛的都是国际上著名的非常有名的学者,而这些人对各国的政策,实际上各国政策的制定以及执行有非常大的影响,所以我们首先作为学术问题来讨论沟通,我们也许不一定马上会取得共同的认识,但是这种沟通,对各国之间的相互的理解、各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包括我们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理解是至关重要的。

  记者:

  在第三届北京论坛上,你除了可以听到专家、学者们的演讲,热烈的讨论之外,还能够听到在其它论坛上完全听不到的声音,比如我们现在听到的鼓声。

  让我们镜头再往我左手的方向转,您可以看到,在那里有很多国家在展示各自的文化,其实这是这一次北京论坛专门设的一个别开生面的展示平台,也应该说这个平台是专门为年轻人提供的,来自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的年轻人,在以他们各自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国家的文化,展示自己民族的文化,应该说他们这种展示方式是青春的,是充满活力的,是一种文化的碰撞。

  记者:

  在这个展示现场,我发现了一些非常有意思的小细节,比如说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意大利的展区,它有一个宣传画叫做“聚焦意大利”,在这里。我们看这个宣传画非常有意思,在画面左边是意大利味十足的雕像大卫。往右边看,右边是地地道道中国的兵马俑,甚至曗个兵马俑还很时尚的,手里拿了个相机,嘴里喊“茄子”,完全不同的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融,让我们读出了一些与众不同的特殊味道。

  意大利

留学生:

  这个兵马俑代表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个雕塑大卫代表了意大利的传统文化,他们俩在一起,就像是两国的文化在一起交流沟通。这个兵马俑拿着照相机说茄子,好像在采访,两个人要沟通,这其实也是两个国家之间的沟通。

  主持人:

  其实刚才那位意大利小伙子做的宣传画,他是用两国人民都非常熟悉的一个文化符号,勾勒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主题,那就是“沟通和交流”,其实这个主题也是北京论坛的精神所在。确实,只有沟通交流了才有互相的了解,而在了解的基础上才能求同存异、共同发展,最终达到和谐的目的。

  相关专题: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