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外科学家联合在长江流域寻找最后的白鳍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6日23:06 国际在线

  新华网武汉11月6日电(记者 沈翀):6日,由中国、美国、瑞士、日本、英国、德国6个国家科学家组成的国际考察队开始在长江流域搜寻被称为“水中熊猫”的白鳍豚,以评估这种珍稀水生哺乳动物的种群现状以及它们的栖息地情况。

  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王丁介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白鳍豚被列为世界最濒危的12种动物之一,为中国长江流域所独有。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白鳍豚的分布区不断缩小
,数量明显下降。上世纪80年代初,长江中约有400头白鳍豚;90年代初,数量下降到150头以下。

  1997年到1999年农业部曾连续3年组织过对白鳍豚进行大规模的监测行动,当时确认白鳍豚的数量已低于百头。农业部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副处长何建湘说,由于此后搜索寻找白鳍豚的工作一直没有全面展开,现在已无从确认白鳍豚的数量,可能还在下降。

  截至目前最后一次有人亲眼目睹过白鳍豚的身影是在今年4月,中科院水生所的科学家们估计长江流域白鳍豚数量已不到50头。王丁博士说,近10年人类对长江的开发和利用加剧,这条河流能否继续承载白鳍豚的生存和繁衍令人怀疑。

  他说,为此急需进行一次流域性大规模科考行动,了解白鳍豚的资源现状和分布状况,为政府和有关科研机构保护白鳍豚提供基础性的科学数据。同时,考察也将关注同样处于濒危边缘的江豚的生活状况。

  考察活动的主要发起人瑞士白鳍豚保护基金会主席奥古斯特·夫鲁格介绍,参加考察的科学家25人,其中外方专家13人,他们在各自的科研领域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考察首次全面引入了声学方法,并选择在长江的枯水期11月份,豚类在这时候都集中到较窄的河道,结果的精确度与可信度将大大提高。

  从行程上看考察活动覆盖了白鳍豚的所有历史分布江段,二艘科考船6日从武汉百威码头出发,上行至宜昌,然后掉头往下游,直达上海。预计考察历时45天左右,行程约3336千米。

  王丁说,这次考察工作的意义不仅在于白鳍豚和江豚的保护,更是对整个长江水生生态系统的保护。因为白鳍豚、江豚等长江淡水豚处于生物链的最末端,是长江水生生态系统健康状态的指标。

  记者了解到,以中科院水生所为首的中外科学家从1986年就开始一系列的白鳍豚和江豚保护工作,包括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人工繁殖研究。根据科学家的建议,中国政府在长江中下游建立了6个不同级别的保护区。1980年至2002年世界上唯一一头人工饲养成活的白鳍豚“淇淇”曾在水生所内生活了约22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