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专题 > 正文

市民需找办法替代开车 赶车族称地铁延长运营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7日00:34 华夏时报

  其他·普通百姓说

  私家车主:坚持个四五天,还行

  市民李先生是大学教授,家和单位都在海淀区,平时开车上下班。中非论坛前,他就从报纸和电视上看到要采取交通管制,并倡导市民少开一天车。因此,从1日开始一直到5日
,他就骑自行车上下班,也减少了出行次数。

  在谈到李先生这几天不开车的感受时,李先生说:“坚持四五天还行,时间长了还是感觉不方便。这两天刮大风,想坐公交车不方便,没有直达车。还是开车方便,还舒服。”

  资料: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介绍,中非论坛期间,共有504个机构、407家车友会、411685位私家车主承诺2日、3日不开车,4日、5日少开车,并付诸行动。

  建议:贾元华认为,号召私家车主少开车只是临时性的措施,大家牺牲一下眼前利益也是可以忍受的。但是要成为长效措施,关键在于给私家车主提供一个合适的可以替代私家车的其他交通工具,那就是公共交通。贾元华举例说,中非论坛期间,走机场高速的市民是受影响最大的群体。但是目前地面公交和轨道交通都不发达,市民找不到一个可以替代开车的更好的办法,只能开车。因此,目前正在建设中的机场轨道专线2008年开通后,给市民提供了代替开车的更好的交通方式,机场高速路的拥堵问题将大大缓解。

  赶车一族:地铁延长运营,真好

  市民刘先生是报社的编辑,下班时间一般在深夜12点以后。平常下班回家都赶不上坐地铁,只能打车。中非论坛期间,八通线延长运营1个小时,每天可以坐地铁回家,节省了不少开支。

  资料:自10月31日至11月7日,北京市公交车在日发车12万个车次的基础上,增加1.2万个车次,达到建国以来的最高水平,并预备100辆机动车应急。同时,

北京地铁运营公司日增开220列车次。北京地铁1、2号线和八通线分别延长运营时间1个小时。据统计,峰会期间,公交车的满载率由平常的80%以上降低到70%左右,市民选择公交出行比例,从2005年年底的29%增加到40%。

  建议:对此,市交通委副主任刘小明表示,通过此次峰会可以看出,市政府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策略是完全正确的。他同时也表示,在中非论坛期间采取的各项交通保障措施,经过评估后,都有可能成为长效机制。

  -华夏总结

  峰会期间交通保障七大措施

  措施1、封存公车

  按照峰会期间的交通保障方案,“峰会”期间,驻京中央、国家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公车的50%,北京市属各机关、单位以及外省市各级驻京机构公车的80%,被控制封存,不得上路行驶,远郊区县进入五环路以内的车辆削减总量达到80%。

  措施2、增加公交

  自10月31日至11月7日,北京市公交车在日发车12万个车次的基础上,增加1.2万个车次,并预备100辆机动车应急。同时,北京地铁运营公司日增开220列车次。北京地铁1、2号线和八通线分别延长运营时间1个小时。另外,交管部门通过媒体大力倡导市民利用公交出行,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保障公交成为城市交通的主力军。

  措施3、短信提醒

  每天通过短信发布道路交通情况和提示广大司机应该注意绕行的路线。这次道路交通信息的发布,交管部门注重体现了一个服务,就是如何绕行路线及如何避开道路交通管制的区域。

  措施4、交通预报

  首次在媒体发布“明日交通预报”,提示本市第二天在道路交通方面将会受到哪些影响,哪些路段会受影响,出行者应该怎样绕行,并在媒体和网络刊登了绕行路线图,而且专门制作了三维动画绕行的小短片。

  措施5、民警疏导

  从11月1日至6日,全市6000多名交警分布在各个主要路口路段进行积极疏导。首次把“从机场北线、京承高速绕行预计行驶30公里,正常行驶时间40分钟”,写进交通通告。

  措施6、错峰上下班

  机关错峰上下班,中小学提前放学。为配合峰会期间错峰上下班,北京市公共汽车早高峰由6时30分调整为6时,晚高峰由17时调整为16时,首末车时间不变,并保证95%以上的

出租车投入运营。

  措施7、少开私家车

  10月26日,180家车友会、民间环保组织、大学生环保社团和媒体响应市政府的号召,启动了“绿色出行、奔向奥运、少开一天车”的活动。他们向广大市民和车友们提出倡议,在11月2日、3日峰会期间的两个工作日不开车,4日、5日峰会期间两个休息日少开车。41万余位私家车主实现承诺。

[上一页] [1] [2]

  相关专题: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