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福建病毒”引发东南亚禽流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7日07:43 中安在线-安徽商报

  据新华社电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陈化兰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研究所国家流感中心主任、研究员舒跃龙5日接受记者采访,就美国一刊物刊登的《中国出现H5N1禽流感变异病毒并出现流行》一文中不实言论发表看法。

  记者问:最近,《中国出现H5N1禽流感变异病毒并出现流行》文中称发现“福建病毒”,请问是否确实?

  陈化兰:我已注意到这篇文章。文章作者称,2005年3月首次在福建分离到H5N1禽流感变异病毒“福建病毒”,并称该病毒已经取代先前在华南不同地区流行的毒株,在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湖南等6个省区的家禽中出现,并成为引发香港、老挝、马来西亚、泰国等地新一波疫情暴发的流行毒株。这个观点和结论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事实上,文章中所谓的“福建病毒”并非新的变异株。这些病毒的基因序列与我国2004年初禽流感暴发时在湖南等地分离到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基因高度同源(99%以上)。这些病毒在基因型上比较稳定,它们在抗原性上没有发生重大改变。

  记者问:文章称,由于中国大范围使用禽流感疫苗免疫,导致病毒变异,使疫苗保护力下降。你作为中国禽流感疫苗的发明者,你怎么看?

  陈化兰:我们实验室对国内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分离的禽流感代表毒株都进行过攻毒保护试验。现行使用疫苗的免疫效果都非常确实。另外,农业部门每年组织的300万~400万份样品的抗体检测表明,免疫抗体水平符合国际标准。从我国现行使用疫苗防控禽流感的效果来看,也证明现行疫苗是有效的。

  从文章中看到,作者用76份来自中国南方一些活禽市场、免疫状况不清楚的鸡血清样品进行实验,发现这些血清对所谓的“福建病毒”的中和反应效果比其他H5N1病毒差,由此得出现行使用疫苗对所谓的“福建病毒”保护性差的结论。采用这种方法评价疫苗效果,是不科学的。无论研究材料还是实验方法均存在明显的缺陷。更有意思的是,文章中描述的实验结果实际上并不支持他所得出的所谓“由于中国大范围使用禽流感疫苗免疫,导致病毒变异,使疫苗保护力下降”的结论。因为即使是这些随机采集血清,对所谓的“福建病毒”同样具有较高的中和价。记者问:文章称,我国南方有5个人感染病例是由“福建病毒”引起的,实际情况是这样吗?

  舒跃龙:2005年10月至今,中国内地共发现20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确诊病例,其中,2005年7例,2006年13例,均为散发病例。病例涉及中国的12个省、区、市,分布以南方地区为主(其中南方18例,北方2例)。发病时间多处于冬春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通过对全部病例中分离到的16株H5N1禽流感病毒进行基因序列分析表明,从南方病例中分离到的15株禽流感病毒属于同一组别,不存在其中5人是由所谓新的变异毒株引起的。而从北方病例(新疆病例)中分离到的1株禽流感病毒与青海候鸟、辽宁黑山家禽中分离到的病毒均为同一组病毒。从南方分离到的病毒与从北方分离到的病毒相比较存在较大差异,与越南、泰国等国从人禽流感病例中分离的病毒同样存在较大差异。在中国内地分离到的16株禽流感病毒中,所有基因片段均为禽源,并不具备有效人传人的生物学基础。

  记者问:文章说“福建病毒”已在东南亚引起第三次流感大流行,你怎么看?

  陈化兰:我注意到文章多处称,“福建病毒”已在东南亚引起第三波禽流感大范围流行,而文章本身的研究数据并不支持这一论断。就像该文章作者曾在2年前就断言所谓“基因Z型病毒”可能导致世界范围的大流行。从实际情况看,这些断言和“预测”都是一些比较主观、随意的猜测。对重大动物疫病,特别是禽流感发展态势的预测,往往对社会和群众的心里会产生较大影响。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科学家,对未来疫病发生发展态势的预测,都应持科学和谨慎的态度,应建立在大量的科学研究和真实可靠数据的基础上。虽然作者两年前的“基因Z型病毒”论在媒体上得到了广泛的炒作,但学术界并没有给予足够的认同。正如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位项目官员曾说:“基因Z型病毒”论让人很迷惑,因为2004年禽流感暴发时,东南亚很多国家,包括中国,分离到的病毒并非都是所谓的“基因Z型病毒”!同时我也注意到,该文章中一位参与研究的专家对媒体表示,无资料显示文章中所称病毒具有更高的致病性或更强的毒性,也不表示这种病毒比其他类型更有机会引发禽流感大流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