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用创新与和谐描绘未来——国际企业巨子对上海发展寄予厚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7日08:29 东方网-文汇报

  本报记者述评(记者陈惟)昨天,当参加第18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的国际高参们乘坐的专机从浦东机场凌空而起时,他们带走的是对这座东方大都市不变的信念:世界需要上海,世界相信上海。

  黄浦江上的清风吹拂着“盛融国际号”上众多国际集团CEO们的脸庞,丝丝细语,会心交流;浦东香格里拉酒店大宴会厅中,上海市市长韩正和他的同事们与国际企业家们直面
切磋,言辞恳切。其间,出现频率最高的是三个词:未来、创新、和谐。

  1万亿人民币的GDP,世界关注着上海未来的走向。

  韩正市长告诉参加会议的海内外关心上海的朋友:上海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全面落实和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上海将更加注重质量、结构和效益。

  4万家“外字号”企业,1000亿美元的外资“存量”,世界关心着上海今后的外资政策会不会变。

  韩正推心置腹地说,上海扩大开放的方针不改变,决心不动摇,力度不减弱。上海要进一步鼓励外资参与上海的“四个中心”建设,参与上海城市创新体系的建设,特别是鼓励外资研发机构入驻上海。机遇,千载难逢!

  一切都在证实:站在历史关口的上海,目光如炬,心胸坦荡,步履稳健!

  创新,是上海面向未来发展不可或缺的灵魂。世界,对上海这座中国改革开放前沿的城市寄予厚望。

  英国国家科技艺术基金会高级研究员李德彼特说,上海的成功对于远在千里之外的人们息息相关,因为上海是亚洲各大城市发展的重要典范:开放、国际化、可持续并且有创新能力。之所以说上海具有创新能力,不仅因为它为创新型公司提供了基地,也不仅因为它能创造新技术,而是因为它能创造让人们和谐生活的新方式,创造城市生活新方式。亚洲城市将书写新世纪的城市历史,上海是“这部书”的主角之一。

  瑞士罗氏集团董事长胡沫从国际视野解读创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日益挑战着国际性区域(大城市)能否适应或改进其经济竞争力,在这场区域间的竞争中,上海处在一个很好的位置上。创新是一种与制度体系紧密相联,与资本积累、尤其是人力资本积累相关,且与知识的发展与运用紧密结合的过程。他建议,上海应当组建创新委员会。

  加拿大庞巴迪公司董事会主席布多昂说:郑和利用磁性罗盘带领着他的船队,为中国创立了世界航海先锋的声誉,之后杨利伟在2003年驾驭着“神舟五号”飞船遨游太空。这些都证明了中国人的激情,对于成功的渴望以及无与伦比的创造能力。今天,中国正走在和平发展的道路上,它将再次引领整个世界进入一个繁荣和创新的新纪元。

  上海人用行动践行创新之路:科教兴市的“36条”加速上海科技创新进程;聚焦张江,集聚创新能量;建立19个创意产业区,延伸创新的市场空间;还有扩展教育事业、科技研发,包括185家外资研发中心落户上海,无不显示了上海铿锵有力的创新步伐。

  创新,也同样需要探索、冒险的精神。记者拦住第一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的主席格林伯格,问这位80岁的美国老头,您认为上海人有“冒险精神”吗?老头神秘地眨眨眼,肯定地回答:有!

  行动往往胜过宏论。就在第18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开幕前后的48小时内,国际企业家用自己的行动证实他们已经融入了上海的创新大潮:瑞士诺华在张江建生物医学研发中心,美国通用汽车在上海展示雪佛兰氢燃料电池车,普华永道CEO则宣布投资1亿美元在中国培育一流专业人才。

  世界凝眸上海,世界不会观望等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