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求是》-《小康》杂志专题 > 正文

广西党委书记刘奇葆:掌舵广西迈新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8日14:07 《小康》杂志

  “我认为自己已经是一个广西人,我热爱广西这个神奇美丽而充满希望的地方,我将一如既往地把自己的热情、才智奉献给广西人民。”

  ★采写/《小康》记者 张志

  2006年6月29日,南国绿城经过一场雨水的冲刷显得格外清爽。当天上午,中共广西
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在南宁召开全区领导干部会议,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李智勇受中央领导同志的委派,宣布了中央关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主要领导同志职务调整的决定——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刘奇葆出任自治区党委书记。

  在刘奇葆履新的就职讲话中,他坦言,这些年来,经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广西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广西当前发展的任务仍然很重,发展的压力仍然很大。我们需要继续艰难爬坡,打好基础,加快发展。他号召全区领导干部埋头苦干,团结奋进,为建设一个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广西继续付出艰苦的努力。

  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正是刘奇葆“掌舵”广西的施政宣言。

  成长在长江边

  宿松是安徽文明古老县份之一。早在汉高祖四年,就设松兹侯国,有了行政建制。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始称宿松县,一直沿用至今。

  刘奇葆,1953年1月出生在安徽省宿松县靠近长江北岸的一个村子里,距离长江两三公里的洲头乡金坝村。据金坝村党支部书记石卫东介绍,刘家姐弟四人,刘奇葆排行老二,至今刘奇葆80岁的母亲和一个姐姐仍然生活在这个村子里。

  中学毕业后的刘奇葆回乡务农,先后担任过生产队指导员、大队党支部委员、团支部书记。因表现突出,刘被送到了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读书。当年刘在安徽师范大学的同学李运明对记者说:“大学的时候,刘是很稳重的,处理事情有思想,有远见。”当时刘在系里是团支部书记。

  大学毕业后,刘奇葆进入安徽省委宣传部工作。“因为常年在外,刘奇葆几年才能回一次家。他的弟弟们也都在外工作,所以家里就由他姐姐照顾”,金坝村党支部书记石卫东说,“每次回来,他都招呼邻居到他家去,十分随和,一点架子都没有。”

  1977年,刘从省委宣传部调入省委办公厅秘书处工作。当时安徽农村改革风起云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广大农村面貌。

  大胆改革给当时的安徽干部以极大的触动。“很明显,刘奇葆受到了改革环境的影响,他还写过一些推动改革的文章。”安徽省的一位干部说。

  火样青春更灿烂

  刘奇葆与广西结缘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1986年,刘奇葆作为领队,带着团中央派往广西做基层农村调研的工作团来到了当时柳州地区的鹿寨县、三江侗族自治县和融水苗族自治县。

  刘奇葆深入调研的两个民族自治县位于湖南、贵州、广西三省毗邻地带,属云贵高原的雪峰山、越城岭和苗岭山脉的延伸地带。当时的融水县和三江县,山区的老百姓生产生活封闭、落后,什么“市场经济”啊、“科学技术”啊,这些概念对于他们来说既陌生又新鲜。

  工作团的到来,打破了大山的宁静。作为当时工作团成员之一的王松鹤回忆道:“我们到的那天就像节日一样。那时还没通电,往往是在大家最集中的场院一坐,就里三层外三层地围满了人,大家瞪大眼睛听我们讲北京的事情。”就是这样,刘奇葆带领着工作团的成员们,用嘴巴向当地的老百姓发布着来自山外的一切新观念。

  那时候的他们都是些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希望用自己的力量来改变这里贫穷落后的面貌。他们走村串巷,走遍了三江、鹿寨的所有乡镇,和当地的老百姓朝夕相处,同吃同住,培养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至今,时任共青团融水县委书记的梁柯林仍十分珍惜地保存着刘奇葆和他们几位苗族青年的合影照片。

  1986年秋末的一天,刘奇葆和一位地方同志步行到鹿寨县最偏远的拉沟乡古寒山。那里正在组织青年团员开辟一片万亩青年林场,条件非常艰苦,住的是临时搭建的工棚,床是拿树枝勉强支起来的,每天要到30多里外的地方去运水、拉米,200多名团员青年就这样吃住在山上。

  面对着艰苦创业的场面,颇有诗兴的刘奇葆即兴作了一首《赠古寒山青年林场》:“百十青年战古寒,垦荒造林不畏难。争得山山添新彩,火样青春更灿烂。”

  2000年9月,刘奇葆在担任了六年国务院副秘书长之后再度来到广西,他被正式调到这里担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这时候,他曾经工作过的侗乡苗寨和林场,茶香已经香飘千里;那片当年种下的小树苗已经长成繁茂的万亩林场。再次踏上广西的热土,他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意气风发的年代,上任才半年,刘奇葆就跑遍了区内几乎所有的贫困山乡。

  绝不能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

  曾任团中央组织部部长,后为希望工程主要负责人的徐永光在接受《中国青基会通讯》记者采访时提到,刘奇葆是希望工程的奠基人,是“合谋者”,在他的支持下希望工程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他说,奇葆同志分管青基会工作,不是只停留在一般性地领导和指导,而是以他对事物的洞察力和政治上的敏锐性为青基会的发展指明方向和寻找正确的战略位置。比如提出希望工程“民办公助”的方针、确立中国青基会在整个共青团工作格局中的地位等。作为中国青基会和希望工程的奠基人,奇葆同志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即使在离开团中央之后,仍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支持希望工程和中国青基会事业的发展。如今中国青基会转型期的一些成功项目,如“三辰影库”、“中国互联网络大赛”,奇葆同志都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都安瑶族自治县是广西有名的贫困县。生活在贫困中的都安人却人穷志高,提出“培养一个大学生,等于多造十亩田”,全县重视教育蔚然成风。都安高中连续15年都有人考上清华、北大等名校。2006年都安高中1355人毕业,上本科线达816人。然而,这些孩子稚嫩的肩上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为贫穷,都安县每年约有200名考上本科以上的考生自动放弃上大学。

  了解到这个情况以后,刘奇葆在一天之内作了两次批示。2006年8月16日,他在反映都安县贫困高中生上大学情况的调查报告上批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严格执行国家扶助贫困生的有关规定,从实际出发,进一步建立和健全贫困生扶助长效机制,帮助各阶段在校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特别是对考取大学的贫困生,有关方面要采取相应措施,保证他们顺利入学,绝不能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

  随后,刘奇葆在有关报道材料上饱含深情地写道:“都安是一个缩影。千百万为祖国和自己的前途奋发读书的孩子们,既是国家的希望,也是他们各自家庭的希望。他们有上学的权利,只要他们具有升学的素质,我们党和政府就不能让他们失学。我们再穷再困难,也要助他们一臂之力,不能让孩子们失去希望。”

  上网体察民情,痛批“摆谱”干部

  刚履新三周的刘奇葆,在面对全区各厅局和各市主要领导讲话时坦露,很多网友的留言给了他很大压力,同时也给了他很大动力。

  2006年7月25日,在广西上半年工作汇报会上,刘奇葆谈到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时说,面对党中央和老百姓的期待,他感到肩上责任很重,心中的弦绷得很紧。他说,看到网上很多网友对他工作变动所表达的意见,很有感触。网友意见中,有两类增大他的压力,一是希望抓住机遇加快广西发展的,二是提了很多建议、开了很多“药方”。例如有的网友提出广西要好好学广东,要真学,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还有的希望认真改变干部作风,这些网友还举了很多具体例子,提供了很多基层情况。

  为了实现广西经济大发展,刘奇葆下基层、进农村、走田埂、住农户,四处考察。6年间,他的足迹遍布广西的城市和农村,厂矿和企业。据广西一位官员介绍,“有一次,他到灵山县平岭村考察,住在一户农家,他白天和农家的主人一起下地劳动,晚上到其他的农户家串门谈心。后来当这些农户得知和他们一起‘拉家常’的人竟然是区党委领导时,都有些不敢相信。”

  刘奇葆说,“领导干部们每进一次农村,感情上就和当地群众贴近一分。干部要成为百姓的贴心人。”

  今年夏季,广西合浦县因为受到几次台风的影响,灾情极为严重。合浦县妇联向自治区有关部门争取到了一定数额的慰问金,用于慰问几个受灾乡镇的困难妇女及单亲儿童。8月18日县政府领导委托县政府办公室一位姓黄的副主任作为代表,参加县妇联组织的慰问活动。在慰问的过程中,因为所到乡镇主要负责人忙于救灾事务,未能出面“高规格接待”,这位黄副主任竟忿忿拂袖登车而去……

  刘奇葆听说这件事后,立即责成自治区党委有关部门派出干部对此事进行调查,并在调查情况报告上作出批示:“对那些面对人民疾苦无动于衷的干部,对那些在群众面前‘摆谱’的干部,应当严肃处理。”

  提出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新构想

  长期以来广西一直处于贫穷落后状态。1994年以前,全国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在广西,一般外省人都不愿意到广西来,更别说是“当官”了。一位从浙江到广西挂职的基层干部戏言:“就像发配边疆,古时候广西属南越荒蛮之地,穷山恶水,是历朝历代充军流放首选之地。”

  2006年6月29日刘奇葆在履新时表示:中央把这份重担放在我的肩上,惟有以勤补拙,尽心尽力,依靠集体,尽职尽责,不辜负中央的重托,不辜负人民的期望。他还深情地表明:我认为自己已经是一个广西人,我热爱广西这个神奇美丽而充满希望的地方,我将一如既往地把自己的热情、才智奉献给广西人民。

  2006年7月20日,在“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上,刘奇葆提出了构建由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大湄公河次区域两个板块和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一个中轴组成的“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大格局的新构想。这个形似英文字母“M”的大格局,其中蕴含了海上经济合作(Marine economic co-operation)、陆地经济合作(Mainland economic co-operation)和湄公河流域合作(MEKONG sabregion co-operation),取第一个字母“M”简称为中国—东盟“M”型区域经济合作战略。这个构想提出来以后,不仅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而且在国内外引起了积极反响。舆论普遍认为,实施中国—东盟“M”型战略,实现了中国-东盟合作的海陆结合,有望促进泛北部湾地区发展成为太平洋西岸新兴的经济增长带。

  刘奇葆说,广西正面临多区域合作的新兴机遇。为推进泛北部湾合作与开发,广西已启动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规划与建设。以港口建设为龙头,以发展沿海工业为重点,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以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城市群为依托,努力将该区域打造成为中国与东盟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

  “北部湾经济区将有可能成为中国沿海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之后的第四增长极。”在论坛上,刘奇葆显露出了他的“雄心”。

  为了推动“一轴两翼”战略的实施,刘奇葆提出,广西要着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把工业化、城镇化作为广西加快发展的主导方向和核心战略,加快形成“干”字型工业布局,突出发展大中城市,集约发展小城镇,努力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新突破。

  言必责实 行必责实 功必责实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必须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在7月25日召开的广西上半年工作汇报会上,刘奇葆强调,领导干部要带头树立“清简务本、行必责实”的工作作风。要多干多数人受益的事,多干群众最急需的事,多干打基础的事,多干有利于发展的事,为政要做到政治清明、作风清新、为官清廉,不搞繁文缛节,不搞文山会海,不搞形式主义。在不久前召开的广西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刘奇葆倡导在全区开展“城乡清洁工程”。他说,城乡环境卫生问题,这事看起来不大,实际事关发展环境和群众利益,也集中反映了我们的工作作风。“一庭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市长如果抓不好城市卫生,你怎么指望他抓好发展”。他要求广大干部群众“要像打扫家庭卫生一样美化我们的城市”,为加快广西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刘奇葆,安徽宿松人,1953年1月生,197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9月参加工作,1993年12月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中学毕业后回乡务农,先后担任过生产队指导员、大队党支部委员、团支部书记。1974年安徽师范大学毕业,曾先后在安徽省委宣传部理论研究室和省委办公厅秘书处工作。历任共青团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副书记、书记、党组书记、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1985年11月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兼机关党委书记,1993年8月任
人民日报
社副总编辑,1994年7月调任国务院副秘书长、机关党组成员、国务院
信息化
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央精神文明办副主任。2000年9月,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党校校长,2006年6月,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是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一些地方、一些部门的领导干部或多或少存在一种毛病,就是作风不扎实、思想不艰苦,习惯于凌空驾虚、高谈阔论,满足于“大概”、“也许”、“差不多”、“说不好”、“过去就是这样”之类的说法。这些作风,涣散斗志,污染空气,误人误事,必须坚决清除。只有实干,才有实效。

  ——刘奇葆

  相关专题:《求是》-《小康》杂志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