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利益共享谋和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9日02:08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报道】 “外江无事,宁静于此”——是谓江宁。正式得名以来的1000多年间,作为长江下游的重要通道和军事战略要地,江宁始终怀着和平、安宁、富足的梦想一路前行。

  如今,江宁全区经济总量每年以20%以上的增幅快速增长,财政收入年均增长的绝对数额在10亿元以上,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领跑者。形势之好,前所未见。

  社会学家一直告诫,区域快速工业化阶段必然伴生着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大量累积。构建和谐社会,既要紧盯效率,又不能忽视公平;构建和谐,既要有心系人民利益的制度建设,也要有公平正义的治理思维。“和谐社会不是没有矛盾,更不是要掩饰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就好比切分蛋糕,需要我们直面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利益冲突,突出公平公正,构筑惠及全体百姓的利益协调机制,让不同利益主体都能分享发展成果,从而达到真正的和谐与共享。”市委常委、江宁区委书记刘捍东说。

  “府前模式”受到市委书记肯定

  经济高速发展的江宁有“两多”,征地拆迁多、外来就业人口多。这两个问题哪个解决不好,都会造成大麻烦。江宁区负责人说,政府作为切分利益蛋糕的“掌刀者”,必须注重公平,有效化解潜在矛盾、协调利益冲突方的立场。

  府前路拆迁就是一个典型个案。市场化拆迁后,拆迁户对补偿款期望值抬高;拆迁公司介入,又可能加大拆迁户的观望心理,造成拆迁举步维艰、影响建设进程。江宁区在府前路拆迁中,并没有把拆迁交给拆迁公司,而是由区一把手任总指挥,部门联动,整体作战。拆迁前,拆迁指挥部经过大量调查摸底,摸透群众的想法、需求、顾虑以及拆迁户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拆迁政策、方案,把矛盾消弭在问题出现之前。300多名机关工作人员包干、包片、包点分工,与拆迁户沟通、交底……

  和谐社会,事在人为。从今年4月25日到6月底,短短2个月内,府前路140亩地块、681户住户全部拆迁,没有一户人员上访,没有一起过激行为,时间只用去原计划的1/4。6月29日,市委书记罗志军对此批示:江宁的(拆迁)经验值得学习推广,事实证明,只要工作到位,就能做到顺利拆迁,受到好评。

  如果说“府前模式”是把潜在矛盾消除在“未萌芽”状态,那么江宁区在全省最早成立的“仲裁院”则把大量矛盾钝化在“冲突前”状态。4月26日,针对区域内劳动纠纷时有发生、摩擦不断的情况,江宁区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劳动争议仲裁院。到11月初,仲裁院已经受理了各类劳动纠纷798起,避免了矛盾的扩大化和尖锐化。

  在化解和钝化人民内部矛盾方面,全区“大调解”工作机制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调解网络功不可没。2005年以来,区调处服务中心和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共排查调处纠纷3981件,调处率达100%,调处成功率为95%,有效地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

  让市长动情的蔬菜大棚

  发展是否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在江宁采访,记者不止一次听到街道财政拿钱建大棚打动群众甚至市长的故事。

  今年6月,全市部署促进低收入纯农户增收措施后,江宁区谷里街道当即拿出1300万元,在向阳、石坝两村新建大棚1500亩。政府每亩地投了8000多元建大棚,年租金仅收320元。而对低收入纯农户,一亩地还要倒贴180元。过去,谷里农户种大田菜,一亩地收入两三千元,而搞大棚种植,一年少说要赚6000多元。对没有劳力的低收入纯农户,街道发动村干部、党员结对帮带,组织季节工到困难户家的大棚种地,工钱则由干部、村里先垫,蔬菜卖了再还。

  种了菜,还要解决销路,街道就在石坝村口建了30亩的蔬菜交易中心。

  发展为民,群众领情。村民老魏说,政府为我们做了这么多事,再不干,就对不起政府,也对不起自己了!

  前不久,市长蒋宏坤考察农业到谷里,当了解到谷里一年财政收入8000万元,可用财力3000万元时,蒋宏坤动情地说,谷里街道在财政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拿出近一半财力搭大棚,为低收入农户致富搭建了一个平台,确实了不起。

  把公共财政的钱最大限度花在公共事务的“刀刃”上,解民需、济民困、助民富,这是江宁干部的高度共识。在统筹城乡发展、填平城乡发展鸿沟上,江宁区从上到下“不惜工本”,力求让全体百姓都能均衡共享发展的“蛋糕”。

  最新统计显示,近3年来,全区累计投入近10亿元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金18.4亿元,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全区农村100%的村、50%的村民小组实现了道路灰色化,农村公交班车通达率达96%,农村区域供水普及率达90%,有线电视、宽带网络实现镇村及村民小组全覆盖。今年1—9月,全区393个重点产业项目有272个项目落户在镇街;镇街财政收入增长45%,高于全区增幅17.3个百分点,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

  征地农民开上了“菲亚特”

  2000年,江宁撤县设区,但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依然存在。全区41万就业人口,农民就占了70%以上,其中大部分属于征地农民,他们能不能吃到、吃好“蛋糕”,始终是江宁区建设和谐社会的头号问题。

  “招不来,坐不住,学不进。”谈到帮助农民技能培训和就业,江宁区劳动局副局长叶从武连用了3个“不”概括:“在今年一次全区企业招聘会上,我亲耳听到一位征地农民说,上什么班,还不如回家卖青菜!小富即安是不少征地农民的心态。”

  50岁出头的冯银保家住方山脚下,3年前因建设需要,他家的地被征,儿子高中毕业后没有工作。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区里按照政策分给他3套住房,总建筑面积比原有住房还要大;老冯年龄大就业难,他对此不积极,总觉得日子还过得下去,用不着找事做。老冯不急政府急,区劳动局给他介绍了几次工作,都没有结果,就安排他在劳动局当了保安,月收入上千元。对老冯的儿子,区劳动部门安排他先上技工学校进行免费培训,毕业后推荐到一家国企做铣工,最近还买了辆菲亚特轿车。谈到生活现状,老冯向记者感叹:“没有政府帮助,哪有我们一家的今天!”

  征地农民有3套房、开菲亚特的背后,是江宁区持之以恒安置农民就业、创造就业机会的努力。截至目前,全区34万农村劳动力实现区内就业转移28.4万人,农民人均收入的69.7%来自非农产业。

  一枝独秀不是春。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江宁区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健全完善社会公共管理与服务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在教育服务上,启动实施了“多校联动”、“一镇一校”、“三新一亮”、“十百千万素质提升”等一系列教育工程,城乡教育面貌发生深刻改变。

  大力开展“先进文化进农村”活动,3年来累计向农村赠送科普书籍30万册,送电影下乡6000场,送戏下乡200场,农民受益面达40%。

  在卫生服务上,截止到今年9月,全区共有近80万人次的参保农民享受到7300多万元的医疗费用补偿,受益面高达78.8%,有41人享受到了6万元的最高补偿额。

  在体育服务上,初步形成覆盖全区的全民健身网络,全区共有各类体育场地近千个,全区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体育人口约占总人口的50%。

  社会事业均衡发展,利益共享谋和谐,江宁渐入佳境。(编辑暴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