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浓浓书香溢邹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9日08:39 大众网-大众日报

  邹平书香沁人心脾。10月底,记者走进邹平,强烈地感受到“营造书香社会,建设和谐文化”的浓厚氛围。

  该县2002年起连续5年举办读书文化节,并以此为契机,做到月月有活动、处处有亮点、好戏连成串、活动不断线,极大地促进了全县和谐文化建设。

  “养牛大嫂”上清华

  寇玉芳,人称“养牛大嫂”,地地道道的农民,当地民营企业山东芳绿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1991年,她生下小女儿后因奶水不足,就给孩子订了一份牛奶。从此她就与奶牛结下不解之缘,先是倾其所有买了一家小型奶牛场,后将其改建为芳绿乳业有限公司,现已成为全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然而,伴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寇大嫂越来越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今年10月,她听说清华大学举办MBA学习班,立即带领5名中层管理人员去北京报了名。

  如今在邹平县,像寇大嫂一样喜欢读书学习的人比比皆是。特别是一些经济界人士,更是将读书学习作为一种乐趣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武器。记者在长山镇采访时,遇到邹平东方实业公司总经理马立国和一家制药企业长山试验厂厂长韩学君,正准备启程到北大听课。只有初中文凭的韩学君与我们谈起自己刚学的组织行为学、博弈论等眉飞色舞,他说,“这已是我们俩北大求学生涯的第三个年头了。无论是对管理企业,还是参加社会活动,都大有益处。”据介绍,在邹平县,像韩学君、马立国这样穿行在邹平和北京之间的“企业家学生”,光北大和清华至少还有9个。

  废品堆里“拣”出个图书室

  码头镇田家村农民毕务祥,长期以回收废旧书报为生。但就是这样一位毫不起眼的农民,从自己8年时间走村串乡收集的60多吨废旧书报中,挑选出9000多册图书,建起了一个乡村图书室,免费供乡亲们阅读。

  像毕务祥一样自办乡村图书室的农民,在邹平县也不在少数。长山镇东王村农民裴信华,自办的图书室有图书3万册,每年免费借阅图书2万人次。对于这些做法,县委、县政府及时因势利导,并鼓励大胆创新。县新华书店与企业、镇、村联合,先后投资800万元建起了32个“流动图书室”,把图书送到群众家门口。在西王集团“流动图书室”,每天借阅的职工、农民有四五百人。正在办理借阅手续的女青年崔丽娜说:“花30元办个借书证,能读上万册书,太好了。”

  捐一份书香,留一分真情。今年10月17日,邹平县开展了以“知识改变命运,书籍助力新农村”为主题的爱心图书捐赠活动,不到10天时间,全县社会各界捐赠图书8万多册,在30个示范村和部分农民工聚集地建起“爱心图书室”。

  老农出版三本歌词集

  高新街道办事处新大村66岁的巩建华老汉,高小毕业后就一直在村务农,只要一放下锄头,他就拿起纸笔搞歌词创作,渐渐成为当地颇有名气的“农民词作家”。至今他已在全国上百家报刊发表歌词等600多首,其中60余首在全国及省征词、征歌活动中获奖,10余首谱曲后在中央电视台和省电台、电视台播出。今年10月,他的新歌词集《喜字歌》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这是老汉推出的第3本歌词集。

  写邹平,说邹平,唱邹平,演邹平,如今已成为该县建设和谐文化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全县80%的大中型企业、镇办有自己的厂歌、镇办歌,有的还做成了彩铃。

  近几年来,该县拨出专款,为全县120个文艺活动队配备了高档音响器材,并启动了“新文化、新农村、新农民”激情广场大家乐活动;全县经常参与活动的基层业余文艺演出队伍410支,参加人数3200多人,全县16个镇办和46%的村有了文化广场,80%的村建立了文化大院。长山镇南街村老年创作表演队,至今已创作表演了《幸福歌》、《小两口拜年》、《八荣八耻歌》等40多首(个)脍炙人口、惹人喜爱的歌曲、小品等。

  为了进一步丰富农民文化生活,邹平县今年还投资100万元,购买了20多台新型电影放映设备,免费为全县每个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