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走出“中心” 服务家门 免费办技能培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9日09:28 黑龙江日报

  范国军 记者 徐大勇

  本报讯近年来,牡丹江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推出人性化帮扶措施,他们走进社区、简化手续、亲情服务,拉近了与特困职工的距离,让他们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急需的帮助,让困难职工时时感到回“家”的温馨。

  针对部分困难职工害怕来到帮扶中心得不到帮扶,而且认为寻求帮扶丢人,生活上再困难也尽力维持的实际,牡丹江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要求工作人员用唠家常的方式进行询问,从困难职工实际需求出发给予帮扶。同时,从“大帮扶”的理念出发,采取延伸触角,走出“中心”服务家门的方法,到困难职工集中的住宅区和城乡结合部现场服务,让困难职工不出家门就能得到帮扶救助。今年以来,他们还先后在兴隆二社区、桦橡社区等7个城乡结合部建立了困难职工帮扶分站。

  困难职工张瑞荣身患癌症,妻子和儿子也都有病,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帮扶中心通过社区居委会了解情况后,马上送去了救济金和生活物资,张瑞荣激动地说:“没想到下岗失业后,工会组织还想着我,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给我送来了温暖。”

  为了帮扶更多的困难职工脱贫,牡丹江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采取开发式扶贫措施,免费为困难职工开办各种实用技能培训班,并推荐就业。帮扶中心常年开设电脑打字、家政服务、物业管理、月嫂等十余种实用技能培训班,免费向下岗失业人员传授技术。在培训中,他们还把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和岗前培训班紧密结合起来,采取订单式培训,即在拿到用工单位委托招聘合同后,再组织下岗职工进行培训。此外,还把《劳动法》、《工会法》等与职工权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每班必须讲授的课程,让下岗失业人员充分了解自身所享有的权利。培训结业后,及时与用工单位实现对接,并督促用工单位与下岗失业人员签订劳动用工合同;同时,帮扶中心还代表职工与用工单位签订集体合同,使下岗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实现双保障。

  为了让困难职工有回家的感觉,牡丹江市帮扶中心推出了联系卡制度,所有特困职工都能得到一张联系卡,上面有联系电话和帮扶内容,帮扶中心工作人员定期与其联系沟通,实现了“帮扶一次送几程”的长效帮扶模式。今年以来,牡丹江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共接待各类求助1107人次,发放物品总价值28.4万元;接待求职人员9150人次,介绍安置1113名下岗职工重新就业;举办了15期技能培训班,培训下岗职工730名。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