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玄奘路特稿:为难专家的印度史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9日18:17 洛阳日报 | |||||||||
本报记者寇兴耀巴基斯坦白沙瓦讯 考察队走到阿富汗、巴基斯坦,需要说说印度的历史。 中国、印度、巴比伦、埃及,是世界四大古文明发源地。说起研究历史,中国的历史学家最为幸福,其一,中华文字一脉相承,由生僻的甲骨文、篆书到通俗的隶书、楷书,传承有序,规律分明;想当个古文字学家有章可循,只要循着“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扯得远点说,在洛阳搞历史研究或学习古代史,就是加倍的幸福了。你只要散步到北邙,看那高高低低的古代陵冢,寻一个过去,就站到了某朝某代某位帝王将相的身边,与他老人家沟通了。你往南边洛水西岸看,地处偃师二里头的夏都斟寻(寻阝:读xun)偃师县城西的商都西亳,瀍河下游的西周成周城,涧水两岸的东周王城,白马寺东边的东周城周城,东周成周城基础上扩建的汉魏都城,现在洛阳城区处的隋唐东都城……这些都是中国重要朝代的京城,神州大地的帝王们品味着清甜的洛河水,率领着华夏大地的臣民们描写着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历史华章。 身居洛阳,就站在华夏文明的重要源头,可以结合着遗址真实地目睹认识中国历史的脉胳,这是种提纲挈领般的便利和优势。于是我想:洛阳的学生高考想考个好的历史成绩,不难;学历史考古的大学毕业生分到洛阳工作,出不了成果,难。 印度的历史学家们就没有这种幸运。印度上古时期列国割据,各城邦部落各自独立,形不成有力的抵卸外来侵略的力量,于是,强势外族走马灯似地杀来建朝换代,造成了分多合少的印度古代史。这些朝代民族不同,文化迥异,不注意记载以前的历史,于是古代印度史就像穿旧的毛衣,留下太多断头,谜团,让现代历史学家们挠头。 古印度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孟加拉国在内的整个印度洋大陆。时间是距今5000年到公元6世纪之间。 在19世纪初,学者们认为印度的历史是从公元前15世纪的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开始的。英国开始殖民战争时,东印度公司军队里出了个逃兵叫詹姆斯·刘易斯。这位老兄对镇压印度人没兴趣,却热衷冒险的漂泊生活。他漫游印度时,在如今的旁遮普地区发现了古城的废墟。后来,考古学家据此对印度河流域系统挖掘,发现了古城哈拉巴。哈拉巴文明时,已有了精心设计的城市,高处建着城堡,有宽大的房屋,应归统治者所有;低处是居民区,布局整齐,有统一的排水管道。出土有印章、石像、黄金饰品。 公元前1800年前后,哈拉巴文化突然消失了。有说是外族入侵造成,遗址上有不少被杀戮者的遗骨;有说是因为生态有了变化,城里有大量淤泥;有说是外星人的核动力飞船不慎在当地上空爆炸了,因为遗址上有烧熔的石块和过火的痕迹。唉呀呀,史学家们发愁去吧。 公元前2000年左右,欧洲中部和东南部的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来到里海东部、东北部的大草原,形成雅利安人。后来,一支建立了伊朗帝国,一支于前1200年靠骏马利剑占领了印度河流域,接着向恒河流域渗透,入至印度。为了抢夺财产,雅利安人各部落也经常开打,当时最强的是婆罗多部落。印度人认为自己就是婆罗多族的后代,印度国名印地语的发音就是“婆罗多”。这个时期留下了宗教文献《吠陀》,史称“吠陀时代”。 接着,分裂成十六个国家混战的列国时代。由于佛教兴起,又称佛陀时代。打打杀杀中,摩揭陀国强盛了,公元前4世纪,统一了恒阿流域和部分中印度。 这时,波斯帝国的军队杀来了。马其顿王国兴起,年轻的亚历山大挥师吞并波斯,又占了印度西北部。幸好,马其顿士兵厌战,三年后就撤走了。趁着这个军事上的虚空,反抗马其顿的勇士旃陀罗笈强大起来,攻下摩揭陀国首府华氏城,于公元322年建立了孔雀王朝。这是首次统一了印度河-恒河流域的大帝国,并和西方的希腊人塞琉古王国建立友好关系,使南亚次大陆留下了首次确切的记年。 孔雀王朝的第三个国王阿育王,几乎统一了全印度,和爷爷一起成为印度人心中的伟大帝王。这似乎相当于中国的秦皇汉武。但阿育王年轻时凶狠残暴,建的监狱竟用沸水锅煮人;征服羯陵伽国时杀10万民众,放逐15万。后来他为自己的暴虐忏悔,皈依佛教,取消地牢,释放俘虏,广建佛塔,尊佛教为国教。阿育王去世不久,国家衰落,逐步瓦解为几个小国,又受到大夏人、塞种人、大月氏人不断入侵。 4世纪,恒河流域出现了强大的笈多帝国。我国东晋高僧法显去印度求经时就是笈多二世超日王时期。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繁荣,笈多帝国分裂了。恒河中游出现了小范围短暂统一的戒日王帝国。戒日王热情四溢地接待唐僧玄奘,谱写下中印友好交流佳话。 又是分裂。接着是穆斯林的胜利,多次征服浪潮,公元1206年突厥人建立了德里苏丹国,1526年换上了成吉思汗后裔巴布尔创建的莫卧儿帝国。接着又是分裂,直到西方殖民者的到来,最后被英国人打着贸易的幌子吞下。 正是由于外族的不断侵入占领、繁衍生息,古印度领域内才产生了民族众多、语言丰富、文化缤纷的特点。单就宗教而言,古印度兴盛起佛教后,寺院林立,成就辉煌,但随着印度佛教自身的衰亡、伊斯兰教的到来,留在我们面前的,仅仅是些佛教的废墟和后起的伊斯兰建筑,让我们发思古之幽情,感叹世事沧桑。 7日上午,我们就参观了两处这类佛教废墟。 一处是座城市。白沙瓦东北40公里处,导游指给我们看的古城恰萨达,即意思为“莲花城市”的地方,只有坟地、庄稼和村舍。 导游介绍,英国考古人员上世纪在此地考古挖掘,再结合玄奘《大唐西域记》的记载,确定这里就是健陀罗国的第一个都城(如图)。现在白沙瓦博物馆里的许多佛像石雕就是从这里出土。玄奘记载这里“谷稼殷盛,花果繁茂。多甘蔗出石蜜”。沿途所见,甘蔗仍多得如中原的青纱帐,但玄奘笔下的寺院,却毫无踪影。 一处是寺庙,由于建在偏僻山区高高的山嘴上,得以留存下众多断壁残垣,向偶尔寻来的游客诉说出身的高贵。寺依山上升,在英国考古局1947年的简要原样修补和标示下,我们看出了僧房、塔院、讲经堂甚至建成地下室的冥思室,想象到它的辉煌。这些建筑全部取材于山上的叶岩,一片片叠墙成室成塔,汇集成宏大的建筑群,这绝非一般工作量,然而,玄奘没有记载过它,它在文字中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只有当地方言称其为"它斯八斯"。音译,我不忍心将"斯"音敲成排在电脑字库前面的"死"字. 这些耗去信徒多少时日和心血的杰作,又为何变成空室断墙,甚或痕迹不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