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官员:只要出于公心敢于欠债也是政绩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3日11:14 南风窗 | |||||||||
敢于欠债也是政绩 铜梁县的“还债”事迹通过媒体的广泛报道,迅速在全中国引起关注。2005年中,全国人大、财政部调查组分别来到重庆市铜梁县,就其破解县乡债务问题进行调研。与此同时,河南省一个学习考察团也来到铜梁县。
《重庆晚报》在2005年初曾经有过这样的评论:“铜梁翻天覆地的变化发生在最近若干年,变化的代价是负债,负债的代价是民怨。” 马平说:“铜梁还债最重要的收获是找回了政府信用。”通过调研,他发现各乡镇的前任干部留下了大量的债务,现任乡干部们成天躲债,债主们找上门来讨债,就连负责招商引资的干部也无奈地躲了起来,人们不再相信政府。 他认为,为了取信于民,为了开展工作,新官一定要理旧事,要想办法把以前所拖欠的债务还清,要让群众重新相信政府。 按照马平的工作思路,铜梁县通过建立偿债目标责任制、降低行政成本以及对乡镇下放财政、上收事权等,构筑了一套还债体系,到2005年初4年时间里还债近5亿元人民币,预计剩余的4亿元政府债务(含滚动累计、合理新增的部分),到2009年能全部还清。他表示,以前乡镇负债过重,从经济学概念上来看,早就应该破产了,更谈不上信用;由于政府欠债长期不还,铜梁县更是远近闻名的“信用高风险地区”,许多外来投资者都绕着走,使本来就十分薄弱的乡镇财力雪上加霜。 在马平“ 还债也是政绩”的执政理念呼声越来越高的同时,人们也忍不住会思考:那么,是谁欠下了这么多债,让马平能够如此获得政绩和关注呢? 铜梁县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员对记者说:“其实我们都有过这样的思考,马平书记如此高调地‘还债’,不知道有没有考虑过前任书记的感受,这样会不会在两位书记间产生一种微妙的政治矛盾呢?所以对于马平书记‘出事’的这件事情,目前基本没有人敢公开身份说话,希望外面的人理解我们。” 所谓的“欠债人”,即为马平的前任,原铜梁县委书记、现重庆市主城区之一江北区委书记史大平。铜梁县一名官员认为:“不要认为欠债的官员就是有问题的官员,要看是什么原因欠债,铜梁县如果当时不欠点债,很难有后来的大发展和大转变,这与党中央号召的科学发展观并不矛盾。”他表示,作为一级党委政府,只要方向对、有信心,欠债做事情未尝不可,如果都害怕欠债,那么肯定什么事情都做不了,具体点讲银行的贷款业务就很难生存了。 重庆市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员则认为:无论是“欠债”的史大平书记,还是“还债”的马平书记,都是经过上级党组织考察和任命的干部,他们的工作方向和内容上都应该有一种延续性,这样才能体现党和国家的政策是稳定的。他说:“无论是‘欠债’还是‘还债’,都是他们的职责所在,是分内工作,只要都是按照程序做事情,都不应该简单以是或非来区分。如果一定要‘论功行赏’,我认为只要是出于公心在工作,不仅仅积极还债是政绩,敢于欠债同样也是政绩。” 他表示,史大平书记不仅仅在铜梁县做了许多大手笔的工作,2000年11月调任江北区委书记后同样工作得有声有色,最为明显的就是重庆市观音桥地区的变化,近几年已经成为仅次于“解放碑”和“三峡广场”的又一个热闹的商业、休闲区。 这名重庆市官员强调,之所以自己有这样的评价,并不是想为史大平书记开脱什么,事实上史大平书记能够从郊区铜梁县委书记调任主城区之一江北区委书记,理论上足以说明他在铜梁县的工作是得到上级党委认可的,“相反令人遗憾的是马平书记,不但工作没有完成,而且可能成为耻辱的阶下囚,让许多曾经很欣赏和尊重他执政理念的人大跌眼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