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猎杀野生动物调查:暴利链向内地延伸(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5日11:02 国际先驱导报 | |||||||||||
中国食客们在熟悉了国内“珍禽异兽”的味道之后,又对国门之外的珍稀动物产生了胃口,以跨境猎杀野生动物为核心的产业链条正在形成 国际先驱导报驻南宁记者何丰伦、戴劲松、王骏勇报道 “都是冰冻的,有没有新鲜的货色?我们广东老板习惯吃鲜货。”
在乔装成顾客的《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面前,被宰杀的毒蛇过山风、冰冻的穿山甲、冰冻的马熊熊掌在案板上齐刷刷地排列着。 这是广西南宁市的一家野味餐馆,老板明显不想错过这个生意,一听“广东老板”就像个“真正的买主”:“不太凑巧,今天的货在路上有些小麻烦,估计过两天才能到,你留个电话下来我通知你。我们这里物优价廉,如果到广东去,售价要比这里高出一倍以上。” 每年秋冬季节转换时,中国一些省份都会掀起进补的高潮,这里也不例外。然而,在这背后,一个跨越国境的“灰色”供应链条也高速运转起来——穿山甲、熊掌、蛇……这些“食材”只有到境外才能找到,尽管它们在那里往往是受政府保护的。 令人揪心的“结局” 一旦被捕获,它们的结局大多悲惨。 记者在南宁一家野味馆暗访时看到,厨师带着手套将笼子里的眼镜蛇抓出来后,用力摔在地上,一脚踩住蛇的七寸,一脚顺着蛇身体纵向拉扯。原来还蠕动的蛇身体随即瘫软下来。 3分钟后,厨师才把蛇摆到案板上,用铁钉将蛇头钉住,用锋利的剪刀顺着蛇的身体向下剪开。“应顾客的要求,做一个焦盐蛇皮,不然的话,我们就是直接将蛇身体斩成很多段,下锅熬汤或者做成炸成焦盐。” 在中越边境,记者曾亲眼目睹过用白头叶猴制造成中药材“乌猿骨”的残忍一幕。犯罪分子通过放火烧山的方式,将藏匿在森林中的猴子逼上树枝,用枪将猴子打死后,将猴子肉混入米饭中食用。猴子天灵盖、四肢的皮毛会保留下来,知情人士透露:“之所以保留下来,就是为了让买家看清楚猴子的种类。”猴子骨骼则用火熏烤,制造成所谓“乌猿骨”。“乌猿骨”被认为具有滋补养颜、驱风健骨、强心壮阳、活血之功效。在边境地区,每副售价不过250元,但在南宁市黑市价格每副高达3000元。 随着食客们的口味要求越来越高,“服务水平”自然也得跟得上。 “鲜活肯定要预定的,不预定我们肯定拿不出来。如果是冰冻的货色,口味就远远比不上鲜货了。”这位野味馆的老板特地给记者留下了电话:“最好上午9点到11点来电话,我们准备时间比较充足,那时候我们就能告诉你到底有哪些好货了。” 记者特地追问:“现在查得挺严的,听说我们吃的也一样要遭受处罚,没有什么危险吧。”老板忙拿出“定心丸”:“那些被查到的全部都是没有后台的,我这里你绝对放心,怎么查也不会查到我头上。” 跨境猎杀 食客的胃口不断刺激着新的捕获甚至猎杀。 10月23日,越南中部广南省警方截获一辆从胡志明市向北行驶的大客车,他们发现车上有许多装满野生动物的袋子和笼子。警方随后拘留了这辆客车的车主,没收了这些野生动物。警方负责人陈庭重说,警方查获的这批野生动物包括蛇、乌龟和巨蜥,至少有344公斤。是广南省迄今查获的数量最大的偷运野生动物案件。 世界自然基金会广南省办事处的巴内·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贩卖野生动物的生意是对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的最大威胁,“这项交易基本上可以把一直到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甚至更远地区的动物一扫而光,而这些动物全都被贩卖到了越南北部和中国南方。” 其实越南许多动物物种受到立法保护,不过,这些法律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一些在越南本地被“消费掉了”,还有一些自越南内地贩运到中越边境地区。 “以跨境猎杀野生动物为核心的产业链条正在形成。”常年在中越边境上从事商品贸易往来的越南商人阮氏宏群告诉《国际先驱导报》。 上世纪90年代初,偷猎者主要是在中国境内广西、越南的原始森林里捕杀野生动物。2001年以来,随着中国境内野生动物数量锐减,犯罪分子开始在越南从事猎杀,在中国内地销售。 熟悉跨境猎杀野生动物现状的森林公安向记者透露:“其实查获的仅仅是冰山一角,按照我们的估计,每年能够查获的还不到实际走私贩卖的1/10。” 接力式贩运:暴利链向内地延伸 “从这几年发生的跨境野生动物走私情况来看,野生动物走私的目的地正在从广西、广东向福建、山东、辽宁、湖北等地延伸。”常年在一线工作的柳铁公安处办案人员玉石坚告诉记者。 公安机关办案人员透露,随着跨境高速公路全线贯通、铁路和零担货运提速的交通网络日益发展,过去主要是中越边境上点对点、村屯之间的小额野生动物贸易,正在向集团化、规模化方式演变,犯罪分子开始利用跨国旅游专列、跨国长途快巴等方式,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跨境野生动物贩卖。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公安提供的材料显示,犯罪分子为了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往往采取“接力式”贩运的方式,即通过中越边境上的凭祥、宁明、东兴、那坡等关口,通过摩托车分散进入中国境内,在上述地区近郊相对集中处,改为用微型车运输,进入防城港、钦州等市区后,通过零担班车、货运班车、长途快巴等方式,运往广西首府南宁近郊一带集中。然后在近郊改为用冷藏车等车型向广东、湖南、湖北等地发送。 防城港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涉外大队队长余勇强说:“接力式贩运的链条最长可以到达青岛、大连,短途的在广西南宁、玉林、梧州都有销售,几乎每到一个地方都有相应的销售网点,越往北价格越高。” 以穿山甲为例,中越边境黑市价格为每公斤300~400元人民币,运到南宁价格就升高到800~1000元/公斤,广东东莞、汕头深圳和山东青岛、大连等地价格高达3000元/公斤,如果进入酒店等最终消费场所,出现在菜单上的价格甚至高达6000~10000元/公斤。暴利诱惑下不法分子趋之若鹜。 据记者了解,目前走私进入国内的野生动物制品主要流向三个地方:一是餐饮消费市场。其次,就是中药黑市。此外,从破获的走私案中发现一些野生动物并不是被烹食或做药用,而被做成标本,成为一些人家中的装饰。 打击野生动物走私之困 法律、技术和信息交流这“三大障碍”亟待突破,跨国协作迫在眉睫 国际先驱导报驻南宁记者何丰伦、戴劲松、王骏勇报道 跨国协作的法律、技术和信息交流难题,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联手打击非法野生动物走私的主要障碍。在接受记者中,众多边境一线公安和检验检疫部门纷纷表示,要真正实现对野生动物走私行为的有效打击,必须尽快突破这三大障碍。 一是尽快建立良好的国内和国际打击野生动物法律联动体制,以破解野生动物打击面临的困境。 由于缺少相关法律依据,查获非法捕捉的野生境外物种迟迟无法及时处置。通常情况下,罚没来的活体动物如果是蛇、猫头鹰、鸟类等本地品种,身体健康,又具备放生条件的,林业部门会立即放生。但如果野生动物是境外物种,涉及放生后是否适应本地生态环境,会不会造成外来物种入侵,是否破坏本地生态平衡等问题,需要专家组的全面调研后才能作决定。于是,这类野生动物大多成了地方野生动物保护站里的“常住人口”,一住就是好几年。 二是尽快建立野生动物认证体制,缩短认证野生动物尤其是珍稀物种的时间,提高打击效率。 缺乏对查获的野生动物认证是打击犯罪分子面临的最大难题。2003年,南宁海关缉私局查获了涉及29幅乌猿骨的特大野生动物走私案,但由于这批野生动物已经被制成骨骼,只能通过DNA认证确定属于哪一个级别的野生动物,而国内野生动物DNA认证机构屈指可数,认证经费昂贵。因此,案件一拖再拖,直到最近才进入司法程序。广西多年的经验表明,野生动物认证完全可以通过检验检疫的跨境协调来实现。 三是针对中越边境线长的问题进行,强化边海防管理,实行固定岗哨与流动巡逻相结合的模式,提高针对野生动物走私的打击力度。 四是是赋予检验检疫执法监督权力。目前的执法监管管理真空在于:海关缉私部门比较关注走私额度较大的进出口商品,对属于小量走私的野生动物关注度较少,而检验检疫则在这方面积累比较丰富的经验,能够比较迅速快捷地解决这一问题,但检验检疫却缺少相关的执法权力。 五是改变野生动物“强身健体”的落后观念。不少民间偏方、中药材方剂里面将野生动物视为最佳的补品,如用白头叶猴制成的“乌猿骨”就被视为能够滋阴壮阳的“灵药”。但众多中医专家认为,这种做法并不科学,野生动物入药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必须符合人体的个性差异,胡乱服用反而得不偿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