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康:把所学所悟全教给学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6日16:54 环球人物 | |||||||||
岁月的流逝已让她逐渐淡忘了过去的坎坷与辉煌;唯一不变的,是她对京剧的那一份痴情 本刊记者 张 佳 从《沙家浜》、《杜鹃山》到《平原作战》,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京剧样板戏演员
在不少人眼中,李维康好似一棵“常青树”——因为天赋极佳,12岁登台便崭露头角;考入中国戏曲学校后,即成为尖子学员;毕业后进入名角云集的中国京剧院,出演《平原作战》中的“小英”,让人们领略了她的风采;上世纪80年代,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风靡神州,她出演剧中人物韵梅,其京剧之外的演技令人惊叹;而京剧《蝶恋花》、《恩仇恋》、《秦香莲》等一出出新老剧目,更是被她演绎得红遍全国。 如今,李维康因为身体原因,不能演整出的大戏,但折子戏和选段仍唱得十分精彩。随着岁月的流逝,她已淡忘了过去的坎坷与辉煌。唯一不变的,是她对京剧的那一份痴情。 身上找不到大腕的“派头” 中秋节这天,在北京的一套普通公寓楼里,记者走进了李维康的家。当时,她正在接听电话:“你们决定就好了,你们说吧,我无所谓的。” 见记者进来,李维康很快结束了通话,一边说“怠慢”,一边告诉记者自己遇到了多年都适应不了的“老麻烦”:“一家单位,想让我露个脸,但一谈钱,我就不知道说什么了。他们能邀请我,我就很高兴了,出场费他们看着给就行。可对方倒非得让我说个数。张口问人家要钱,这一辈子我恐怕都开不了口。” 从言语到举止,记者都很难从李维康身上找到一点大腕的“派头”。在现实生活中,李维康也从未把自己当成大腕来看。“工作上向高标准看齐,生活上向低标准看齐”,这是李维康爱说的一句话,因为在京剧这条路上所吃的苦,早已让她懂得了知足。 舞台下,李维康希望自己只是一位为人妻、为人母的普通人 ;生活中的她,随和可亲,感性中还带着些许天真;有时经过立交桥,看到坐在地上歇息的民工,她还会情不自禁地湿润双眼。 “这京剧,一唱就是一辈子,这条路,太苦了啊!”年近六旬的李维康,脸上的皱纹虽然毫不留情地暗示了青春已逝,但跟记者面对面聊天的她,还是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 12岁就进中南海演戏 1947年,北京,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家庭诞生了一个哭声嘹亮的漂亮女孩,起名李维康。 有的人天生就是吃京剧这碗饭的,李维康就是这类人。11岁时,她考入中国戏曲学校。一进校,她天生的好嗓子和漂亮的扮相,就引起了老师的关注,很快就成为重点培养对象。 在戏校,李维康遇到了她终生难忘的伯乐——史若虚校长。有一件小事让她记忆犹新。一天,史若虚把她叫到办公室,刚坐下,就问她“屋子里有什么变化”。李维康仔细把屋子看了几遍,也没看出来。史若虚就让她出去,再进来,前后三出三进,李维康还是看不出屋子里到底有什么变化,紧张得有些不知所措。最后,史若虚说:“去看看门把手。”李维康这才恍然发现门把手已被调换。史若虚语重心长地对李维康说:“要想演好戏,要想当一个好的京剧演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留心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演员要有生活记忆,要会观察生活,你要记住了!” 由于悟性好,再加上勤奋刻苦,李维康进戏校的第二年就登台演出了。《二进宫》是她出演的第一场戏。这出戏后来演进了中南海。 在李维康的记忆中,当年在中南海看她演戏的那些人,既是大人物,也是和蔼可亲的爷爷,她和他们并没有遥远的距离感。 为“磨炼意志”重走长征路 1965年,中国京剧院排练《平原游击队》(后改为《平原作战》),还在戏校读书的李维康出演剧中人物翠萍(后改为“小英”)。对于这段经历,她印象并不深刻:“有机会演‘小英’这个角色我很高兴。但是,由于当时年龄还小,演什么样的角色没有太多的选择,而且由于在戏里不是主要演员,戏份也比较少,自由创作的空间小。虽然大家最后都挺喜欢这个角色,但是我对自己在这出戏里的表现不是太满意。” 尽管在《平原作战》中出演的是一个小角色,但毕竟是和中国京剧院的许多名角联袂演出,年纪轻轻的李维康因此更加引人关注。 然而,好景不长。很快,“文革”开始了,李维康因为是业务尖子而成为被批斗的对象。而且,因为当时“思想单纯,上进心强”,她自己也一度认为“身上有某些资产阶级苗头”。于是,她组织一个小分队,沿着当年红军的长征路徒步行走,为的是“亲身体验当年红军长征的艰难和苦楚,以磨练自己的意志,消灭资产阶级苗头”。 从学校出发,李维康一行人背着包,每天要走40多里路。因为走路太多,大家脚底几乎每天都会磨出血泡。李维康为此还想出一个专门挑破血泡的“好办法”:用针穿着一根头发穿过血泡,头发留在里面,血泡里的血就会顺着头发流出,这样就不用挤血泡了,只是比较疼而已。 李维康和一行人风餐露宿走了一个多月。忽然有一天,她接到通知,因为排戏需要,她被调入中国京剧院。 “我就是为京剧而生的” “文革”结束后,传统戏一下子热了起来,大家都忙着排演传统剧目。李维康正好有段空闲时间,出于对电视艺术的好奇,她玩票性质地参演了电视剧《四世同堂》。谁也没有想到,“无心插柳”的玩票,竟使她知名度大增,还获得了第四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女主角”的大奖。此后,找她拍电影、拍电视剧的电话和邀请络绎不绝。 但李维康都一一推掉这些送上门来的赚钱机会。在她心目中,只有京剧才是她的事业,没有什么可以代替京剧。为了发扬京剧艺术,她和丈夫耿其昌带着剧团到全国各地演出,一演就是十几年,从未间断。李维康也因此走遍和唱遍了大半个中国。由于超负荷劳累,她的身体被彻底拖垮了,不得不休整了一两年时间,才算好转起来。 李维康这几年把重心转移到教书育人上。她现在还有一个身份——中国戏曲学院特聘教授。能够回到母校,去发掘和培养好苗子和接班人,对她来说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她很喜欢跟学生们在一起的感觉,看到他们就像看到了京剧未来的希望。 去年,中国京剧院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重新排演《平原作战》。李维康和其他一些当年的老艺术家们,不辞辛苦地承担了指导年轻演员的工作。对于后继之人,李维康这样评价:“我相信新一批年轻人精湛的技艺和饱满的创作热情,一定会受到观众的欢迎。”事实上,重新排演的《平原作战》,已经得到了观众的充分认可。 说起未来,李维康坦言:“怎样做一位好老师,把这辈子所学所悟全教给学生,培养几个尖子出来,是我最大的愿望,除此之外,别无他求。无论过去唱京剧还是现在教京剧,我就是为京剧而生的,我的世界里不能没有京剧。” (编辑:刘畅 美编:苑立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