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取社会文明的经典画面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7日17:15 观察与思考 | |||||||||
—赴印席、土耳其和韩国招商考察有感 -暨军民 今年4月,我去了印度、土耳其及韩国招商考察。偶有闲瑕之时,也对三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有了一些感受。 特别是在和谐社会建设方面,虽然三个国家的社会和谐程
印度·信仰的力量 有人认为,与其说印度是一个国家,不如说是由三个不同的世界组成的社会。第一个世界是“西方的世界”。印度的 星级宾馆、大学、政府机构是英语的社会,新德里的政府区和使馆区俨然是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的城市。第二个世界是古老的世 界。新德里附近有很多莫卧儿王朝以及更早的王朝留下来的古迹,经过岁月的冲刷,充分显示出历史的沉重。第三个世界是贫 穷的世界。就是说印度的城市建设、基础设施非常薄弱,国民生活水平不高,有的地方非常贫困,呈现出一个落后的发展中国 家的面貌。 作为第一次跨入印度这个带有神秘色彩国度的考察者或旅行者,其印象最深的,还是两个方面: 一是城市“脏乱差”。德里的大街上,脚踏车、人力车、机器三轮车混杂在一起,拥挤不堪,有时还有牛悠游自得地 在大街上行走。据导游讲,在印度教里,牛是神圣的。碰到黄牛时,人与车都要绕开避之,不可与它争道。 而新德里大街的路面上也总是垃圾遍地,随地“方便”者也处处可见,街头栏杆上更是积满了黑色的灰尘,也不知多 少年没有清洗过。不少地方还有刺鼻的臭气包围。新德里的建筑也非常陈旧落后。大街的两侧,鲜有现代化的建筑,更不要说 是高耸入云的现代建筑群。据说新德里最高的楼是盖于30年前的一幢20层高的大楼,但现在已经很破旧了。后来听印度奥 的斯公司的人介绍,印度每年的电梯需求量大概在12000台,甚至还不到我国年需求总量的1/10,这也就不难理解了 。 同样,在新德里,即使是最繁华的商业中心,我们也很难感受到一点现代大都市的气息—道路两侧竟全充斥着一些毫 无规则的帐篷式的贫民窟。国家的首都如此,其他城市脏乱差的程度更严重。同样,印度的公路状况也令人不敢恭维。比如从 德里到阿格拉仅有230公里的车程,但却要开5个多小时。据了解,印度这么大一个国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条像样的高 速公路。 二是农村的贫困。印度土地实行私有制。为了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印度独立后就开始了“土地改革”,并公布 了名目繁多的法令,但大多并未认真执行,所以成效不大。印度的土地占有状况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土地所有权仍集中在少 数人手里,封建和半封建的经济成分占有优势。据印度官方抽样调查,占农户总数1.3%的最富的大农拥有14%的土地, 23%的农户是佃农与半自耕农的混合,而占总数50%的最穷的小农只拥有1%的土地。不仅如此,—些小农和“边际农” (耕种土地不足半公顷)还不断丧失其土地而不得不加入无地农民的队伍。目前,无地农占全国人口的35%。在考察中我们 还了解到,在目前印度的10亿多人口中,70%在农村,其中有近3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3亿人是文盲。同时,在印度 农村还有70%的家庭没有厕所,也没有通电。 凡此种种,都让我们深深地疑惑:基础设施如此陈旧、公共服务如此滞后、贫富差距如此悬殊,可究竟是什么让印度 社会还能保持一种比较稳定的状态,同时又是什么原因制造了这种局面?而随后的一次偶遇,终于让我们解开了心中的迷团, 并有了比较现实且生动的体会。 由于吃饭的地方与我们入住的宾馆距离很远,而接我们的车子还没有到,晚饭后我们不得不站在路边等车。环境的脏 乱、人员的混乱,让我们不少同志有些紧张和不安。而就在我们旁边,有一颗枝繁叶茂的菩提树,树下供奉着一尊佛像,前面 摆放着一些贡品,旁边点缀着点点烛光。一个衣衫褴缕又瘦小的男孩十分虔诚地跪拜在神像面前。看到我们在树下抽烟,他马 上过来制止,继而蜷缩在树下。看他的样子一定是那种长期流落街头、无人照料的小孩。但他的神情却十分平静,亦十分安于 现状,并且严守着菩提树下的那块圣地,绝不让抽烟等亵渎神灵等行为的发生。此情此景,让我们一行人顿悟宗教信仰的力量 。 由此我想,印度社会的稳定,可能在很大程度上也与宗教有关。到印度,你会感悟到其浓浓的宗教氛围。印度是一个 有深远历史情韵的古国,信奉宗教有印度教、伊斯兰教、佛教、耆那教、基督教和天主教等等。因为《西游记》的缘故,我们 很多人以为印度多为信佛教的,其实不然,90%以上的教徒信奉的都是印度教,信奉佛教的人不到1%。宗教似乎成了印度 社会的“粘合剂”,它使人们虔诚,同时也让人们在不同的生活状态下可以和谐相处。 所以,有人说印度人修庙宇的积极性比修路还高,因为印度人认为,路是通向财富的,并不重要;而庙是通向神的, 更重要。印度的大城市许多房子都很破旧,但印度教寺庙却巍峨雄伟。 正由于长期形成的“出世”的民族文化,印度人的宗教情感才深厚地影响着这个国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甚至印度 的历史都是通过宗教经典、神话或诗歌来记叙的,虚构和想象成份居多。正由于此,1500年前唐代高僧玄奘的《大唐西域 记》,在发掘印度历史方面居功至伟。对现实,宗教让印度的人们无怨无悔,更多地企盼来生,从而也导致了现实的变革和奋 进动力不足。甘地夫人曾说:“印度是多种多样的,尽管有时惹人气恼,但它仍愿一如既往,我行我素。这就是印度:全面地 接受生活,无论是善,是恶。”正因为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印度这么大的一个国家会完全被殖民化,为什么印度国 父甘地的非暴力、不抵抗的独立运动会有那么多人支持,为什么印度的经济社会会呈现出一种特殊的“和谐”。 这种特殊的“和谐”来源于人们的宗教信仰。当然,这种信仰并不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但信仰的力量却必须引起我们 的高度重视。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必须高度重视理想信仰教育,切实加强和谐文化建设。 土耳其·历史与现实的和谐 土耳其横跨欧亚两大洲,是世界上惟一一个同时拥有西方和东方文化、种族、历史的神秘国度。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 ,能像土耳其一样,在一万多年的历史中,汇聚过如此众多的文明。当13个不同种族、民族走马灯似地涌向这里,建立起自 己的帝国时代,土耳其就在这种血与火的交替中沉淀形成。虽然土耳其的历史厚重而斑驳,但土耳其人却很好地处理了历史和 现实、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众多古代遗址和文物自然和谐地散布于土耳其各地,显示着各自的文化特点。 一是注重原生态。对于相对偏远的各类古代遗址和文物,土耳其人更多的是让它们以一种原生态的形式出现。如因《 荷马史诗》而名闻世界的特洛伊古城,是公元前16世纪前后为古希腊人所建。虽然现在呈现给世人的是萧瑟的遗址、裸露于 地表的残存墙垣、石柱和深埋于地下的星星点点的历史痕迹,但却能够给人们带来无限的遐思。 再如位于伊兹密尔附近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以弗所希腊古城遗址,依然是以一幅遗址的面貌出现,没有增加任何 修饰和修复,但却给了我们更大的冲击和更多的敬佩。 这是一座濒临爱琴海、建于公元前1000年以前的商业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平坦而宽阔的大理石街道两旁,整齐 有序地排列着高大而挺拔的石柱、雕刻精美并带有宏伟大门的坚实的高大防御城墙、一些即使在今天也不落伍的市政建设以及 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残垣断壁—兼作音乐厅的议会会场、市政厅、公共图书馆、大剧场、竞技场、国家专卖市场、自由市场、 旅馆等,还有随处可见的精美绝轮的浮雕。特别是依山而建的大剧院气势恢宏,足以容纳25000人,声音效果极佳。古城 还有较为完备的城市供水系统和污水收集系统。据推测,这里最繁荣的时候曾经居住有25万人口,无怪乎一座铭文上把它称 为“亚洲第一个最大的城市”。三千年前的城市,能有功能如此完善、布局如此科学的城市规划,能有如此美妙华丽的建筑, 能有如此完备的地下管网系统,令人无法不为之惊叹,倾倒!从特洛伊到以弗所,造城的动力已经从战争的需要向商业需要转 变,城市的选址也逐步从山顶往海边、港口迁移,城市建筑更从注重战争需要向提供公共服务转变。的确,以弗所的公共设施 建设、供水和污水系统建设在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关注。 二是注重城市文脉的传承和发展。“人的一生有两样东西不会忘记,那就是母亲的面孔和城市的面孔。”土耳其著名 诗人纳齐姆·希克梅特有这样一句名言。如土耳其最大的城市—伊斯坦布尔,这座古城,身世复杂,在历史上曾有三个在不同 文化背景下的名字:拜占庭、君士坦丁堡及伊斯坦布尔。在这里,历史与现实、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得到了较好地处理。它既是 受拜占庭文化影响的新都会,又是散溢古雅气氛的老城,这里的建筑一方面承袭着东方影响与罗马传统,另一方面革新前卫的 建筑意念也层出不穷。伊斯坦布尔依山、傍水、跨海而建,由于伊斯兰教文化的原因,多数城市建筑的顶部都保持了圆顶风格 ,清真寺则更是这个城市的心灵寄托。据统计,全市约有450座清真寺,2000多座宣礼塔,一个个直指苍穹,不由得让 人感到一派压倒性的庄严与肃穆。 由于傍水、跨海的缘故,伊斯坦布尔又让我们深深地为她的自然景观所陶醉。分割同时也被包围在这个城市的欧洲和 亚洲部分之间的,是马尔马拉海。海面的平静出乎我们的意料,水光潋滟,波澜不惊,以至海边有许多水母在飘逸起舞,水面 与海边道路的距离也就是二三十厘米。海水澄彻透底,一片醉人的蓝,白色的海鸥轻盈飞翔,两岸木屋别墅与现代化饭馆相融 甚洽,典雅的欧洲式居住区与小渔村相映成趣。在这座古城,历史十分自然、毫不突兀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浓浓的现代气息依 然扑面而来,历史和现代在这里得到了不着痕迹的糅合,过去与现在、绚丽与豪华、朴素与纯美鲜明地浑然一体。 在土耳其的日子,感觉像在历史和现实中穿梭。土耳其是目前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无论是目前残 存的公元前十几世纪建造的特洛伊古城遗址、公元前六世纪建造的阿索斯卫城、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以弗所古城,还是 曾经作为奥斯曼帝国和东罗马帝国的首都,长达1600多年的伊斯坦布尔随处可见的历史文化古迹,特别是至今依然威然耸 立的老皇宫、圣索菲亚大教堂、蓝色清真寺等等,都在无声地向世人宣告,在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1500年之间,这里 曾经是世界文明的中心。 古迹不可以复制,重建起来也是假古董。古建筑作为人类文化传承的坐标,一旦遭到人为破坏,割断的将是本民族的 历史脉络,损伤的将是城市的文化肌理。土耳其人正是通过这种原生态的保护方式(有的仅是围绕这些遗址再造一个公园), 较好地处理了历史与现实地关系,真实地延续着本民族的历史脉络,成功地保护着城市的文化肌理。这也启示我们,城市的历 史风貌和文化传承是一个城市的生命和特色所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车轮并不必然地要碾碎昨日的辉煌,只要妥善处 理,历史与现实、继续与发展、传承与更新就能够和谐共生。 三是注重充分发挥历史的价值。如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与金角湾及马尔马拉海的交会点上的托普卡帕宫殿,这是从1 5世纪到19世纪的奥斯曼帝国的中心。当年苏丹们接受觐见,治理国政,就是在这迷宫般的豪华至极的宫殿里。这里曾经见 证了土耳其历史的辉煌。 我们去参观的时候,恰逢许多中学生有组织地参观,并主动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一了解,才知道老皇宫是土耳其的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展示灿烂辉煌的历史成就,增进中学生对本国的自豪和热爱。 再如埃及香料市场和大巴扎。这两个市场建成都有很长的时间了,埃及香料市场更是有500多年了。两个市场的风 格差不多,正大门进去都是一道深长的拱廊,从拱廊顶部天窗里透进的光线有一种奇异的软调,拱廊两侧都是一眼望不到头的 商家店铺,经营着土产、金银饰器、皮具、衣物、工艺品等商品。廊道里人群熙熙攘攘,人声嘈杂。尽管如此,整个市场的环 境非常整洁,地上基本上看不到垃圾。历史与现实、继续与发展、旅游与购物在这里得到十分和谐的统一。 在土耳其考察途中,我们也看到沿途的农村,农居都比较整齐、村貌都比较整洁,即便是路边的公共厕所,也大多比 较干净。在感受土耳其历史与现实、城市与乡村、继续与发展的和谐共生的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土耳其的一些无奈。比如说 城郊结合部的脏乱差问题,无论是在土耳其的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还是在第三大城市伊兹密尔,城郊结合部的房子大多是 私人建造的民房,由于土地都是私有的,为了充分利用自己的那一小块土地,大家都尽可能把空间占足,一幢挨着一幢,有的 甚至是墙贴着墙,格局凌乱、建筑陈旧,在一些依山而建的地方,那种景致更是难看。据当地人讲,由于土地私有制的关系, 对这些地方进行规划、改造往往都难以进行。与他们相比,我们的“城中村”改造,不仅脏乱差的程度没有那么厉害,而且有 土地国有制这样的先天制度优势,再加上政府让利于民的众多配套优惠政策,大干快上就是我们惟一要做的事情。 韩国·“国”和“家”的和谐 一走出汉城(现在统一叫“首尔”)机场,现代化的城市、整洁优美的环境、热情洋溢的面孔、清新舒适的空气,和 谐的感觉油然而生。 首尔是韩国第一大城市,拥有近1030万人口,大约是全国总人口的1/4。汉城虽然作为这个国家的首都虽然已 有600多年的历史,但从城市建筑的情况来看,这个城市还是比较年轻的,城市风格也和我们国内东南沿海一带许多现代化 的大城市基本相似。 汉城的整洁有序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道路两旁的绿化给人感觉异常清爽,大街路面也非常干净,基本上看 不到垃圾。 同样,马路两旁的建筑立面也窗明墙净,特别是一些公共商业设施的门面,更是一尘不染。在乐天百货商场参观的时 候,尽管不锈钢的门面看上去已经很干净了,但是我们仍然看到有一名专业保洁人员在仔细地擦拭门面。即使是在最容易出问 题的公共厕所,无论是在闹市区,还是在比较偏远的地方,也都打扫得非常干净。专业市场也是保洁和秩序管理难度最大的地 方,但我们参观考察的汉城的东大门市场,虽然人流、物流量很大,可环境却非常整治有序,商场化的经营方式也非常值得我 们学习。 他们对资源的充分利用也同样值得推崇。比如我们的过街通道仅仅是一个交通设施而已,但他们却很好地把交通与商 业功能揉合了在一起,而且使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乐天百货商场旁边的一个过街通道,同时也是一个地下商场。与一般的 过街通道相比,它的空间要大得多,里面布满了商店和各类特色产品专卖店,都是窗明几净、灯火通明,两者的结合即有效地 扩大了商业资源,又改善了过街通道的环境,一举两得。 韩国的和谐,更触动我们的是深深植根于人们心灵深处的文化心理,给我们感受最深的有两个方面:一是爱国意识强 ,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国货意识。从机场到市区在川流不息的各类车辆中,大都是“现代”,间或有些“大宇”。韩国人使用的 手机,也大都是本国三星公司和LG(乐喜金星)公司生产的新品牌,世界名牌手机诺基亚在韩国市场只占4%,名列末位。 据说这与全国对“身土不二”消费理念的大力宣传有关。 接待我们的SK集团的小朴告诉我们,“身土不二”虽是标准的汉字,但不是汉语成语,它是韩语借用的汉字,发的 是韩文语音,直译成汉语就是“韩国土地上生长的东西,最适合韩国人的身体”,意思是韩国人应当吃韩国的农畜产品。“身 土不二”最初是韩国民间组织“农协”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提出的口号,其目的是号召国民消费本国的农产品。后来扩而广之 ,在对待其它商品上,也要求做到“身土不二”。经过各种媒体几十年持之以恒的灌输,它在国民思想中深深地扎下了根。近 年来更流传日盛,现已发展成为强烈的国货意识。而今,在韩国消费本国产品被视为“爱家乡、爱民族、不忘本”,消费外国 产品,往往被看作“素质低”或“不爱国”。韩国人的这种“身土不二”的精神的确让人十分钦佩,同时也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 二是注重仁爱礼仪,尊重他人。在韩国,人们都十分崇尚儒家文化,奉行孝道、敬重祖先、尊重长者、忠于朋友、注 重家族,而且也非常讲血缘关系、亲戚关系和地域关系,这与我国的文化心理内在是相通的。我们在访问韩国SK集团时就有 亲身体验到了这一点,他们接待时的热情与豪爽,他们的真诚、义气与豪放,甚至喝酒时的贪杯,都让我们有宾至如归之感。 同样,面对目前我国“韩流”的强劲,相信也许更多是因为两国文化相近、相亲的缘故吧。 三是中国投资热。由于投资不尽成功,再加上亚洲金融风暴的打击,韩国企业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对华投资步入低 潮。但近几年来,投资中国的热潮又开始习卷韩国企业界。 据统计,到去年底,中国已经成为韩国企业第一大投资目的地。而据韩国全国经济人联合会最新调查,60%的韩资 企业对在华经营情况表示满意,意图把中国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海外投资的首选地。“北京现代”是韩国对华投资取得丰硕成果 的典型代表之一,三星、LG在中国市场也有很突出的表现。基于这一形势,近几年中国各地也在韩国掀起一股招商引资潮。 这是因为,韩国的大企业通过近几十年的积累,其竞争力已经得到了很大提升,韩国惊人的经济奇迹主要就是因为这些庞大的 企业财团,排名前30名的财团总值超过整个国民生产总值的50%。而且,这些企业对华投资的意愿也在不断增强,其在技 术转让上也不是特别保守,引进这些企业对优化提升一个城市的工业科技含量和产业结构都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本文作者系中共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委书记、江干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