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拍红楼“金梦”指日可待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8日06:07 财经时报 | |||||||||
重拍红楼“金梦”指日可待 围绕重拍《红楼梦》,短时间已形成一条巨大的产业经济链,从出版、影视、旅游,到各种文化活动、学术会议,以及各级红学研究和出版机构,都足以证明《红楼梦》在现代思维的开发下,已变成一纸“金梦”。
“可能在《红楼梦》的世界里,可探求的不只是各界所研究得出的所谓红楼故事或红楼拾遗。”周汝昌的助手,也是他的女儿周伦玲向《财经时报》记者解释。 新版电视剧《红楼梦》的“金梦”在哪儿呢? “现在的电视剧版权收入主要分两块,《红楼梦》这样的古装剧,国内市场每集可以卖到60万到70万元,海外市场则是每集0.7万到1万美元不等。”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剧市场研究专家赵子忠教授说,在国内,一家省级电视台购买一集古装剧现价大约为2万至3万元,30多个电视台加在一起能达到70万元左右,加上市级电视台就更多了;海外愿意购买中国古装剧的主要是东南亚国家和港台地区,韩日市场差异很大,这主要是看电视台的大小,看所在国家大环境怎样,如果赶上中国热,赶上古装剧热,那还有可能卖得更好。 奔赴伦敦、巴黎、纽约、莫斯科、悉尼、首尔等国际城市进行的“红楼海选”,它的意义更多是在宣传上,这无疑是一个不错的策划。 与国际接轨,像许多中国电影“大片”一样在国际市场上销售,那么回报就会增大,全球参与的“红楼海选”也就显得有预见性,而且更有实际价值。那么,新版《红楼梦》在高调“走出去”后,带来的眼球效应与经济回报则指日可待。(10201) 本报记者 刘巍 姚玉莹 《红楼梦》养活多少人 与其说《红楼梦》是一部书,不如说《红楼梦》是一家庞大的企业。它比前些年风头正健的金庸企业、琼瑶工厂还要强劲有力,并且绝对历久弥新 与其说《红楼梦》是一部书,不如说《红楼梦》是一家庞大的企业。它比前些年风头正健的金庸企业、琼瑶工厂还要强劲有力,并且绝对历久弥新。在《红楼梦》这家企业里,从业人员可分为以下几类。 出版社:出版社最喜欢《红楼梦》这种前无古人,后虽有鲁迅、金庸等来者,却依然无法望其项背的大部头了,因为此书,一部就能顶上一万部,可以一本接一本的出,没完没了,以至无穷。哪个出版社要是买下了各种版本的《红楼梦》及其副产品“红学作品”的版权,那可真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印刷厂:有出版自然会有印刷。就连赵薇都敢口出狂言说她救活了印刷厂,那《红楼梦》还不成了印刷厂的再生爹娘? 导演:随便一个导演,如果能导《红楼梦》,甚至是些以此为题材,八竿子扒拉不着的三级片,想不出名都难,虽然想借此名垂青史有点渺茫,不过赚足自己的腰包还是不成问题的。这不,眼瞅着一伙闲人,又开始嚷嚷着要重拍《红楼梦》了,哎,闲着难受,那就折腾吧。 演员:《红楼梦》场面恢宏,人物众多,实力派、偶像派、有名的、没名的都能混上个角色,有口饭吃。当然,关键的是《红楼梦》的戏能红人,趟上了《红楼梦》的水,一辈子不愁饭吃。君不见,1987版的《红楼梦》使多少无名之辈一举成名,尽管这些人大多在此之后便销声匿迹了,却也算是一次性赚了个盆满钵满。 寄生虫:这类人可分成两种,一种是所谓的“红学家”、“曹学家”们,这种寄生虫的特点是不学无术,以《红楼梦》为饭碗,在字缝里掏银子。还有一种是“红楼写家”,多是些挂羊头卖狗肉的“解读”、“揭秘”以及“戏说”、“伪续”等,我本人也属此类。 总而言之一句话,凡是沾上点《红楼梦》的边,或多或少都能捞到些油水,那又何乐而不为呢?(10202)芦哲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