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热评中印握手有望形成喜马拉雅经济圈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5日01:30 环球时报 | |||||||||
本报驻印度特派记者 任 彦 本报记者 钱 峰 本报特约记者 冯家明 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林雪原本报驻韩国特约记者 詹德斌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印度之行,媒体倾注了很高的热情。习惯用怀疑口吻说中国的印度报刊释放出很多期待,印度商界人士更是踌躇满志,称印中经贸额在未来6—7年有望达到1000亿美元。韩国媒体也评论说,13亿人口的中国和11亿人口的印度可望形成一个巨大
印度对中印关系的良好发展期待很高 连日来,印度主流媒体不惜笔墨,全方位报道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印度之行。就在胡锦涛抵达新德里的当天,印度大报《印度斯坦时报》发表了题为《历史性访问开始了》等文章,介绍中印双方高层将就政治、投资、民用核能合作、边界问题等一系列双边关系和重大国际问题进行商谈,寻求更多共识。《印度时报》21日专门开辟了“中国国家主席访印度”的特别报道专栏,详细报道胡主席在印度期间的全部活动。特别对胡锦涛主席21日在新德里海德拉巴宫同印度总理辛格会谈时,对发展两国关系提出的6点建议进行突出报道,认为这将推动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201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400亿美元的新目标让印度商界兴奋不已;而印度年轻人更关注中国政府在未来5年内邀请500名印度青年访华的决定。 印度主流媒体认为,在两国关系正面临着一个从量变到质变战略机遇的关键时期,胡锦涛此访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2005年,中印贸易额达到187亿美元。2006年,双边贸易额有望突破200亿美元大关。尤其是一些印度商界人士都表示,对中印两国来说,更大的相互理解是在政治领域,一旦政治领域的问题解决了,经贸领域将会随之跟进。《印度快报》甚至自豪地表示,值此中国国家主席访问印度之际,中国的印度观察家们对他们的南部邻居的看法也在发生变化,他们更关注也更尊敬印度了。 韩日担心受到排挤 韩国在印度的投资相当大。对于胡锦涛主席的印度之行,韩国十分关注,焦点也集中在中印经贸合作上。韩国《中央日报》21日报道说,胡锦涛此次踏访印度意在巩固两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此次,印度政府用最高礼遇来接待胡锦涛,比如提供国会演说等。在印度,在国会演讲的机会只给那些同印度有着战略利益关系的外国领导人。 韩联社报道说,自两国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来,两国关系得到了显著改善。中印两国宣布今年为“友好年”,从1—10月份,各自派遣90多名高级官员相互访问交流,展现出扩大两国关系的意愿。两国将把领土纷争等问题搁置一旁,通过经贸合作的扩大,摸索出双赢的路子。韩国《世界日报》在一篇评论中说,“龙象握手”将意味着拥有24亿人口和3万亿美元以上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巨大地区经济圈”的出现,而且两国间在产业技术结构方面存在很高的互补性。对此,韩国政府和企业需要紧急寻找对策。 韩国中央大学国际研究生院经济系教授安忠荣在《朝鲜日报》发表时评称,13亿人口的中国和11亿人口的印度可望形成一个巨大的“喜马拉雅经济圈”,这将为加快经济全球化提供契机。韩国要为将在亚洲形成的“喜马拉雅共同市场”带来的挑战做好应对准备。韩联社称,进军印度的韩国企业中,90%成功地在当地扎下了根。以印度人对韩国企业的积极评价为基础,要尽快与印度推进全面的自由贸易协定,思索21世纪韩国的生存战略。 21日的日本《产经新闻》刊登“中国国家主席访问印度,牵制美国,提高影响力”的报道,认为中国领导人访印度,意在牵制美国的同时,也希望借助自己日益成长的经济力量扩大在亚洲的影响力。《日本经济新闻》报道说,“中国国家主席10年来首次访印,推进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虽然印度对中国有戒心,但是中国强调中印同样是发展中的大国,有共同的利害关系,中国的想法是与印度实现世界性规模的战略合作关系。 “印度将停止同中国的竞赛” 美国《纽约时报》报道说,当亚洲两大巨人进一步改善关系时,人们发现,他们间的竞争并不局限于领土争论。因为,印度和中国都在大力发展经济,努力提升他们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扩大在世界范围内的政治影响;因此,他们有时是合作伙伴,有时是竞争者。但除了软件业和亿万富翁的数量方面,中国不及印度外,其他领域印度都显著地落在后面。因此,印度贸易部长说,印度将停止同中国的竞赛,而开始赞赏中国。他说:“我们不是在和中国人竞赛,他们已经赢得了竞赛。” 法新社报道说,印度外交部长很清楚地强调了印中关系的重要性。他告诉印度外交官:“我们如何处理相互关系,对地区和世界和平、安定将有日益巨大的影响。” 当然,不容否认两国关系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历史遗留问题、贸易摩擦和印度限制中国公司竞标等问题。上世纪60年代以后成长起来的一代印度人,他们把历史上对中国的偏见同今天中国的快速发展两幅图画叠加起来,形成了新的“恐华”认识,这为两国如何进一步加强沟通,增信释疑增加了难度和复杂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