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春华精神与湖湘文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1日14:11 法制周报-e法网
春华精神与湖湘文化

生如夏花——李春华先进事迹首场报告会感人至深。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湖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党委书记 知名作家 冯伟林/文

  最初知道李春华是2006年8月的一天晚上。我在岳麓山漫步,《法制周报》总编谷良先生对我说,岳麓山下又出了一个人物,是个大学生,叫李春华。我心想,巍巍岳麓山,这湖湘文化的发源之地,总是人才辈出,风华绝代。这年11月,湖南省党代会期间,湖南卫视“热土潇湘”文艺晚会现场,著名播音员丁建华朗诵了李春华的事迹,如泣如诉,满怀深情。
听着听着,我竟泪水涟涟。时光匆匆,人到中年,我很少有过这样感动了。我深深感到:李春华,一个普普通通的名字,一位平凡的大学生。但他的英雄壮举、崇高志向、学习精神和为人品德,是湖湘文化的骄傲!

  湖湘文化经历了千年积淀,已经内化为湖南人的文化心理本体,其精髓就是“百折不挠”、“经世致用”、“实事求是”、“憨厚敦行”精神。它已影响到湖南人的性格、认知和行为。几乎使湖南人有了共同的心理状态、思想意志和道德标准、价值取向,也有了强大的感性和理性凝聚力。无任过去,还是现在,都是如此。这种凝聚力在曾国藩、左宗棠、谭嗣同、黄兴、毛泽东、刘少奇等著名的湖湘人士身上,得到了绝妙地反映。现在,又在新一代的李春华身上得到了很好地映证。

  李春华的英雄壮举,体现了湖湘文化“百折不挠”的品性。“百折不挠”,是湖湘文化的高贵品格。湖南人民历来就是追求理想而坚忍执著,战胜困难而义无反顾。可以这么说,“百折不挠”是湖湘文化的核心精神。借用“百折不挠”来概括湖南人独特的群体性格,是对湖南人这种中国独无仅有的“霸蛮”、“血性”等特征的提升。湖南人是不怕人之所不敢言、不能言的,他们敢言人之所不敢言、不能言,行人之所不敢行、不能行。他们充满着豪迈、刚毅之气,做起事、说起话来,拼得死命,坚忍不拔,痛快淋漓。这就是湖南人的“霸蛮”之气。比方说,曾国藩一介书生,却领兵出征,屡败屡战,最后打出个“无湘不成军”来:左宗棠抬着棺材进新疆,不向沙俄让寸分;蔡松坡以弱抗强,摔2000子弟兵和10万袁军死战等等,无不是“霸蛮”的精神。“霸蛮”不是霸道,不是野蛮,是坚忍不拔,是果敢坚毅,体现了不怕鬼、不信邪的气概。

  李春华的英雄壮举,实实在在地反映了湖湘文化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风貌!在李春华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这种饱含牺牲精神的“霸蛮”和“血性”的个性!当15 岁的李雪峰和 11 岁的李明不慎滑到水中,拼命地在水中挣扎,惊恐地呼喊着 “ 救命 ” 时,李春华不顾一切地纵身跳进了水中。李明得救了。可他不顾自己的疲倦,毫不犹豫地再次向还在塘中央挣扎的李雪峰游去。李雪峰也得救了。两个孩子得救了,但李春华已经精疲力竭。年仅 22 岁的李春华被无情的池塘水吞噬了……

  也许有人会问:是什么力量使李春华不顾自身的疲倦而跳下池塘去救人?是什么力量让已近虚脱的李春华冒着死亡威胁再次跳入水中?是什么力量支撑李春华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他在那个瞬间的心理变化,我们已无从知道。或许从春华生前的言语中可以找到答案。2006 年 5 月,李春华在向党组织递交的思想汇报中,是这样说的:“青春短暂,生命有限。我要向雷锋学习,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

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只有在为他人和社会谋福利的过程中,才能获得自我价值,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

  是的,李春华在生与死的抉择面前,他显示的是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他展示的是一种“霸蛮”和“血性”的个性!这种“霸蛮”和“血性”的个性,就是湖湘文化中的一种勇于牺牲的“百折不挠”的精神!

  李春华的崇高志向,彰显了湖湘文化“经世致用”的理念。“经世致用”是湖湘文化的精髓之一。 “经世”即“经国济世”,强调要志存高远,心忧天下,求解治国之道;“致用”即“学以致用”,要求积极入世、致力社会实践。综合起来讲,就是要既志向高远、心忧天下、敢为人先,又脚踏实地、身体力行。翻开湖南近代以来的历史,从曾国藩、左宗棠到谭嗣同、黄兴、蔡锷,再到毛泽东、彭德怀等等,都把湖湘文化那种志向高远、心忧天下、敢为人先、脚踏实地、身体力行的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李春华的身上,我们也可以体味到这种“志存高远”、“心忧天下”、“敢为人先”、“脚踏实地”、“身体力行”的精神风貌!李春华深深地懂得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家庭的境况、改变家乡的面貌,必须刻苦读书。李春华曾经说:“ 没有信念,就缺少了人生航线上的航标,人便会迷失方向甚至迷失自我,难以达到理想的彼岸,便不会完全发出自我的光和热,激发出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摘自: 2003 年 9 月 10 日《永远跟党走 —— 我的入党申请》)李春华自上学以来,成绩从未让家人失望过,1990 年进入山田完小的李春华,学习成绩一直稳居班上第一名。他还经常帮助学习上不怎么好的同学。1997 年李春华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车江镇初级中学,这是镇上最好的初中。2000 年李春华考入衡南县唯一的一所省属重点中学——衡南县一中。2003 年李春华以569分的成绩考入湖南师范大学。大学期间,自强不息的春华,主动吸纳了以 “ 仁、爱、精、勤 ” 为内涵的湖南师大精神,充分利用学校搭建的发展平台,在学业、理想信念、素质拓展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欣慰的进步,实现了他人生发展进程中的质的飞跃。李春华把自己的人生奋斗与祖国的命运、党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了起来。他说:“人,作为客体的人,要尽忠职守,报效国家。” (摘自:2005 年 4 月《生命在于奉献——思想汇报之四》)春华对社会问题和社会发展建设很关注,他利用暑假,以青年志愿者的身份回到家乡,围绕 “三农问题” 、 “新农村建设” 进行深入的社会调研,写出了题为《农村耕地抛荒问题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调研报告,深刻地分析了当前农村出现的抛荒问题的现状、分析了原因、提出了对策。李春华还写出了题为《家乡新篇章》的调查报告,从农村教育、农民收入、农村交通三个方面,客观描述了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促进农村发展日新月异的局面,这些报告体现了李春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敏锐的洞察力和扎实的专业基础。在高中的一次班会课上,李春华说道:“ 家乡之所以穷,是因为缺少人才,我有出息了,就回来把家乡建设好,改变家乡的面貌。” 为了这个信念,他报考了湖南师大。他热爱教师这门职业,期待在教师的岗位上创造价值、实现理想,并按照教师职业的素质要求,有针对性的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养,他这样反省自己的大学生活:“我的大学生活已经不多了,而我觉得自己的专业知识还不够扎实,还不能胜任教师一职,我希望能抓紧这剩余的时间再多补充一点能量,以便就业之后能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去干一番不平凡的业绩。”(摘自:2006 年 4 月《思想汇报》)春华对自己实现人生理想充满着信心:“相信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党组织的帮助、教育,我能一步一步地去实践我的理想,做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做一个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祖国的人。”(摘自: 2003 年 9 月 10 日《永远跟党走——我的入党申请》)春华也热忱地呼吁:“党的事业需要更多的中华儿女积极参与,倾尽其力。我衷心地希望我们在党的阳光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都投入到党的事业中来,为共产主义事业添砖加瓦。”(摘自:2003 年 9 月 10 日 《永远跟党走—— 我的入党申请》)

  是的,李春华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在李春华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湖湘文化所体现的“志存高远”、“心忧天下”、“敢为人先”、“脚踏实地”、“身体力行”的精神底蕴!

  李春华的学习精神,展示了湖湘文化“实事求是”的意境。湖湘文化的“实事求是”,既强调一种“务实”精神,又重视“求新”精神。“务实”精神就是一种“死硬作风”的表现,也就是说,不搞取巧,不搞投机,只凭实实在在、扎扎实实地干;“求新”精神就是表现出一种深远开阔、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从屈原的《天问》、王船山的“器变道亦变”、魏源的“技可进乎道”到谭嗣同的兼容古今中西的仁学之道,都显示了这种“求新” 的思想观念。这种“务实”和“求新”精神,在李春华的学习生活中,也得到了真实的写照!

  李春华有一种“务实”的学习干劲。在大学期间,担任了学生干部的李春华事情很多,投入的精力也很多,为了缓解经济压力,还要经常抽时间勤工俭学,即便如此,他一直保持着勤奋踏实的学习精神,自己的学习仍是一丝不苟,刻苦不辍。作为一个从山村贫困家庭走出来的孩子,他的英语底子薄,但他进入大学后对英语的学习一直坚持不懈,书包中始终放着一本破旧的英语词典,有空就拿出来背一背。李春华一直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每周坚持去“英语角”练口语。 李春华从高中到大学的同学李桥华说:“最让我感动的是在寒冷的大冬天,他还能坚持用棉被裹着全身每天看书到凌晨一两点,然后又在天还没亮的时候爬起来去操场跑步。有段时间李春华睡觉时老讲梦话,甚至还能听见他在半夜里背英语单词。”

  李春华在学习上有一股 “求新”钻劲。在校期间,他博览群书,从未懈怠。同寝室的李良说:“有时为了弄清楚一个问题,他可以将图书馆的资料翻遍,直到找到答案为止。”正是由于他这种刻苦认真的学习态度,他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知识面不断提升。调阅李春华大学期间在图书馆的借阅记录。据不完全统计,从 2003 年 11 月到 2006 年 7 月李春华牺牲的这 18 个月(除寒暑假)约 540 天的时间里,李春华从学校图书馆里借的书籍共计为 105 本,平均每个月 6 本,每个学期 17.5 本,这个数目还不包括从同学那里借的书。通过统计,可以发现,李春华看过的书涉及历史、法律、文艺、英语等各个方面。查阅记录的图书馆管理员感叹道:“这位同学借书借的好勤啊,可惜过早地去了。”

  是啊,李春华在学习上,不仅具备了“务实”的本色,而且具有一种“求新”的干劲。他为了毕业后能够当好一个出色的教师,在大学就扎扎实实、脚踏实地地吸收知识的养料。这不正是湖湘文化中“务实”和“求新”精神的表现么?

  李春华的为人品德,昭示了湖湘文化“憨厚敦行”的情操。“憨厚”“敦行”是湖湘人的个性,已内化为湖湘文化的脊髓之一。这种“憨厚”“敦行”的个性在李春华的身上得到了很好地体现!

  淳朴的家风孕育了李春华“憨厚”“敦行”的为人品性。春华的爷爷是一位“乐贫好施、与人为善、在村里颇有威望”的老共产党员,成长于党员家庭的李春华“耳濡目染了许多优秀党员和身边许许多多平凡党员的事迹”(摘自: 2004 年 5 月 26 日《校党校学员结业自我总结》),祖辈的高尚品格和言传身教让春华受到了良好的熏陶。李春华是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儿子。出事前,春华把在学校捡矿泉水瓶子和易拿罐换来的一点钱,特意给患支气管炎咳嗽得特别厉害的父亲买了两瓶止咳糖浆。在家里,唯一值钱的电器是一台 17 寸的电视机,是春华担心父母在家里寂寞,就省吃俭用攒了 400 元钱买了台旧彩电。李春华是一个敬爱老人好后生。村里有一位姓何的孤寡老人,春华体谅老人的苦,多年来一直用心地照顾何奶奶,在病床前为老人家端茶送水、端屎倒尿。 李春华期望家庭是和睦的。伯父曾经因为一些家庭琐事与春华的父亲闹过矛盾,两家关系一直不太好。懂事的李春华总是找机会化解家庭内部的矛盾,多次劝慰父亲:“家里的矛盾是可以化解的,不用太去计较。”李春华懂得知恩思报。在春华的眼里,老师是一个很神圣的职业,他始终感恩教给自己知识、引导自己成长的老师们。春华高中的班主任倪黎明老师回忆道,每逢教师节、中秋节、春节春华都要给老师发短信, 倪老师现在还依旧保留着春华 2006 年春节发给他的短信:“老师工作忙吗?身体情况怎么样?春节来了,不能来看您,要及时返校,只能用短信带去对您的祝福。” 刚开始倪老师还以为春华宽裕起来了自己买手机了,可是,后来发现他每次发信息的手机号码都不一样,这才知道,他是借别的同学的手机给自己发的。 “ 这孩子,真有心啊 !”倪老师如是说。

  的确如此,李春华的一言一行都处处体现了“憨厚”、“敦行”的情操。这种情操,是何等的厚道!何等的朴实!何等的可贵!

  春华秋实,精神不朽。李春华,他离我们而去了!然而他的精神却长存在人们的心中。李春华的人生境界,是一种熠熠生辉的精神!

  李春华的英雄壮举,李春华的崇高志向,李春华的学习精神,李春华的做人品德,将湖湘文化所表现出来的“百折不挠”、“经世致用”、“实事求是”、“憨厚敦行”精神得到了全力彰显,使春化精神与湖湘文化达到了和谐的、完美的统一!

  春化精神与湖湘文化,这两者之间已经构建了深厚的联系。春化精神,是一种高尚品德的象征,是一种先进文化精神的象征!春化精神使湖湘文化的精神内核再次得到具体地展示!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