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考察 杨虎城为何突然回国(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2日07:57 华商网-华商报 | |||||||||||||||
杨虎城在西班牙马德里
杨虎城在美国旧金山受到美国上将欢迎
1937年4月,杨虎城在机场向欢送群众挥手告别 2006年1月19日,杨瀚致信国民党新任主席马英九,要求国民党为祖父杨虎城将军“平反”。2月,马英九将来信转交国民党党史馆馆长邵铭煌,让其查阅资料,认真对待。据了解,马英九想要搞清楚的两个历史问题之一就是:“西安事变”后,杨虎城出国考察,却为什么突然回国? 69年前,西安西郊外机场人山人海,哭声震天。登上机舱口的杨虎城转身,摘掉礼帽向人群挥别。这一天,人群里的王志屏泪流满面。2006年11月22日,回忆起送别杨将军场景时,耳朵有点背的王志屏老人突然声音哽咽,泪眼矇眬。半个多世纪的时光并没有磨灭他心中的那份激动…… 受蒋威胁被迫出国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杨虎城的军政职务全部被免。1937年3月29日夜,蒋介石在杭州宴请杨虎城。“委员长身体好些了吧!”一落座,杨虎城便问候蒋介石。 “腰痛渐渐地好了,不要紧。”蒋介石说,“我对身体上的折磨,向来很能忍耐。”紧接着蒋话锋一转,说道,“我向来对人宽大,没记旧怨,你们全知道的,不必多说,但对部下,过于信任,以致发生这次事故,使各方面受到损失。” 说到这里,蒋介石的语气骤然强硬起来,指桑骂槐地说,“张汉卿常对我说,有他老子,他跟着他老子走,没有他老子了,他跟我走,劝我搞法西斯组织,还说服从领袖,现在他竟如此,你说这是个什么样的人?”蒋介石愈说声音愈高,“他打不住共产党,就向共产党投降,若是打不住日本时,还不是向日本投降吗?”说着,他大发脾气。不动声色的杨虎城心里很明白,蒋介石是在向他发威。 第二天,蒋介石再邀杨虎城谈话。“经过此次事变,你在这样环境中继续任职,感觉有什么不便的地方没有?”讨论完十七路军的安置问题后,蒋介石将矛头直指杨虎城,“在事变中各方面是有对抗情绪的,他们对你的印象,一时转不过来,你继续任职,在感情上会有些不方便。你不如先往欧美参观一个时期,然后回来任职。出国费用由政府负责,启程的时间暂且不定,可以从容准备。”此后的三个月里,蒋介石多次催促杨虎城出国。6月29日,杨虎城一行乘美轮“胡佛总统”号离开上海。而宋子文成了他与蒋介石之间的惟一联络人。 在催逼杨虎城出国的同时,国民党中央党部调查科(CC特务机关)开始谋划暗杀杨虎城。就在他抵达杭州的前几天,特务先后找到褚龙吟(褚的父亲褚小毖在杨虎城坚守西安时,因暗通刘镇华,主张投降而被杨枪毙)和甄芝彦(甄的父亲甄士仁曾抗命图谋作乱,被杨虎城下令枪毙),鼓动他们暗杀杨虎城,以报杀父之仇,结果,被两人回绝。 许多年后,褚龙吟回忆说,陈立夫曾亲见他,表示只要他肯承认杀了杨虎城,事实上不一定要他动手,绝对保障其生命安全。为了遮人耳目,坐5个月牢后,中央会提请政府特赦他,再让他出洋留学。 积极宣传抗日收到恐吓信 7月14日,抵达美国旧金山后,杨虎城在旧金山广播电台发表演讲,提出“所谓中日问题实际上就是国际问题”,“抗日是中国的出路”。7月25日,在与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一些教授座谈中,有人问杨虎城:“中日两国因领土多次发生冲突,中国政府何以不请求国际联盟或海牙国际法庭仲裁,却一定要诉诸武力?” 杨虎城回答,“如果贵国的加利福尼亚州遭到侵占,不知各位的心情怎样?当年华盛顿总统武力抗英,受到贵国人民的热烈拥护。我看不诉诸武力,只靠谈判,恐怕贵国今天不会成为独立自主的共和国吧!”部分教授甚至提出“西安事变扣蒋是否是一种犯上作乱?”杨虎城听罢,义正辞严地说:“如果说我们犯上,那么不知诸位对克伦威尔如何评价?是否要把这段历史重写一下?”经过此番谈话,美国学者对杨虎城的印象彻底改变了。他们很难相信一个只上过两年私塾的军人对历史问题有如此见解,原来“他并非粗人、土匪”。 在美国,杨虎城的抗日宣传经当地媒体的报道,在美国民众间造成很大影响。而国民党当局对此极为不满。据同行的亢心裁回忆,有一天早晨,杨将军走进房间,笑着说:“这是刚送来的信,看一下。”亢心裁接过信,信封上写着中国文字的住址和“杨将军亲启”以及发信人的地点,打开信封,里面有一张白色信纸,中间用钢笔画着一支手枪,枪口还冒着浓烟。 尽管人身安全受到威胁,但杨虎城在欧洲考察时,仍不遗余力宣传抗日,以争取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支持。在西安事变研究会,记者偶然发现一份整理稿,是杨虎城在西班牙参观访问时对结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有感而发的即席演讲,后由他的随从整理的: 西安双十二运动的动机,在配合民众的要求,而力求国内的统一,其结果即为统一的实现。因为在双十二以前,民众在对日抗战方面极感着统一的需要,再经过和平运动的酝酿,就产生了西安双十二运动。它的经过虽有不少的摩擦,但多年来损耗元气的内战已真正停止,它可算是国际和平阵营、和平运动中的一部分。此后国共合作乃因两方面各有相当的让步而成,其重要前提则为对日抗战…… 电召回国失去自由 杨虎城将军的孙女杨延武筹划拍摄了8集文献专题片《杨虎城将军》。她说,要以此来缅怀为民族大义而牺牲的爷爷。几个月时间,摄制组马不停蹄地奔波了数千公里,追随着杨虎城将军的足迹,几乎跑遍半个中国。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在前往美国途中的杨虎城听到消息后,十分震惊,“真没想到,还不到十天,就爆发了抗战,早知道真该晚走几天。”他即刻致电宋子文,询问国内形势。宋子文回电称:“卢沟桥战事停而复作,敌并由关外调来大队,我方已准备作战。”得知这一情况,杨虎城又惊又喜,一番思考后,于7月11日复电请缨回国抗战: 两电均悉。日寇进迫,国将不国,噩耗传来,五中痛愤。弟一革命军人,何忍此时逍遥国外。拟由旧金山返国抗敌,乞转陈委座。 在杨刚刚抵达美国旧金山时,宋子文的电报就到了:“依目前情势,请稍缓返国”。这封电报让杨虎城大失所望。以为宋子文没有理解他的意思,两天后,杨虎城直接致电南京政府,请求准予中止考察,回国抗战。在美国,杨虎城提前结束考察,前往欧洲。杨虎城的秘书米暂沉说,杨虎城去欧洲,一方面是应付南京方面交给他的考察名义;更主要的是要设法突破对他回国的阻拦,争取借道苏联从陆路回国。为此,他先后向苏联驻法使馆、中国驻苏大使馆提出回国申请,结果均遭拒绝。但此时,杨虎城已下定决心回国参战。在查阅相关历史资料时,记者发现了一封电函: ……我们发动双十二事变是为了抗日,现在国内全面抗战已起,如我仍逍遥海外,实无脸面对待中国人民。至于我回国之后,不管蒋介石怎样对待我,我决不追悔,只要问心对得起国人,死何足惜! 10月2日,身在伦敦的杨虎城收到了他原来的部下王炳南从上海发来的法文电报,“请立即返国抗敌”。几乎在同一天,宋子文的电报经日内瓦发往英国: 值兹全国抗战,各方同志均纷纷集合,共赴国难。吾兄虽未奉电召,弟意宜自动返国。如何?盼复。 宋子文比其妹宋美龄更堪称蒋介石之“贤内助”,其与蒋氏一个“红脸”,一个“白脸”。对杨虎城来说,“自动返国”既为自愿又是“抗命”,让其有苦说不出。 此时,何应钦的另一封电报颇耐人寻味。“德驻英大使借口兄在西班牙发表‘左’倾言论,又极力攻击我国,袒护日本,请兄在外言论特别注意。” 在欧洲考察近三个月后,10月29日,法轮“冉·拉保底”号驶离马赛港口,船上的杨虎城异常兴奋。44岁生日这天,抵达香港的杨虎城受到当地各界人士和原十七路军部分将领的欢迎。但同时,他已受到国民党特务监视。两天后,蒋介石的电报送到杨虎城手中,“派戴笠迎接,到南昌相见”。又是两天后的上午,杨虎城乘飞机起飞返回内陆,从此失掉了与外界的联系。1949年9月17日重庆解放前夕,杨虎城将军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本报记者王瑞强 专家观点 民族利益看得高于一切 对于杨虎城将军中止国外考察“突然”回国,历来说法颇多,评价不一,其实历史的逻辑总是以诸多偶然来表现着必然。如按蒋介石的心愿,杨虎城将军最好“自愿”终老他乡或从此销声匿迹,这样对蒋对杨,尤其对“西安事变”和国民党的历史形象都将是个看来不错的结局。然而,襟怀坦荡而博大、睿智而又执拗、把民族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杨虎城,却偏偏不要这种利己而不利民族大义,利蒋而不利“西安事变”深远涵义的结局。正如杨将军对其多年旧属部将倾心所言:“我们发动双十二事变是为了抗日,现在国内全面抗战已起,如我仍逍遥海外,实无脸面对待中国人民。至于我回国之后,不管蒋介石怎样对待我,我决不追悔,只要问心对得起国人,死何足惜!”壮哉斯言,赴死明志! 将回到国内的杨虎城羁押起来,对于蒋介石来说是颇为有利的,既避免了“放虎归山”,又能借此控制在前线对日作战的杨虎城旧部,还能对杨擅自回国的“抗命不遵”以示“公正”处置。而当失去大陆,独裁统治不再时,便无所顾忌了,于是授意杀害了杨虎城将军。其实,杀害杨虎城是迟早的事情,只需一个默许或暗示足矣,何必要留下一纸一字而备后人以为罪证? 今天的国民党已非蒋氏独裁之国民党,顺应时代大潮,遵循民族意愿,直面已往历史,彻底为杨将军平反,此事定能赢得全体中华同胞之欢迎。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处副处长雷学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