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记者手记:老保定一座古城的救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5日01:51 燕赵都市报

  5. 文物、建筑专家反对“插足”

  在国家级文物直隶总督署和省级文物光园之间,搞商业地产开发,果真如开发商宣传的能够实现“涅槃”、“重生”吗?对此,多位保定市知名的文物、建筑、园林等方面的专家提出了异议,有的干脆投书本报,表达自己的看法。

  一位不愿署名的专家告诉记者,9月22日,保定市召开了文化大市建设会议,之后下发了《保定市关于塑造城市文化形象的实施意见》。其中,对古城区的定位就是展示历史文化形象,其中直隶总督署和光园也进行了明确的规划:“整合总督署周边环境,弘扬清代衙署文化。恢复直隶总督西路幕府院、西花厅部分建筑,扩大直隶总督署东、中、西路开放展示范围和展示内容。加快实施治理总督署西部改造建设,修缮开放光园。”

  “以为这次会修总督署西路、修复光园,我激动了好一阵子。没想到却等来了打着“涅槃光园”的旗号开始兴建商业建筑财满街。莲池临裕华路建得极不协调的君悦百货已停业两三年,光园对过的总督署购物广场也多年陷入极度困难状态,占总督署和光园地方兴建商业建筑有何意义?”一位姓侯的老先生气愤地说。

  河北农大园林与旅游学院教师宋起图则认为,

开发商宣传的“灰墙黛瓦”并不能实现与两侧建筑风格的一致。理由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经典布局讲究院落式布局,而该项目的地上部分却是8条开放性的商业街,而南侧紧临裕华路的是两栋大型的多层商业楼。

  “任你建成后如何

装修,能够做到不影响两侧文物特有的古拙、持重的形象吗?当借光园改造上马的财满街的‘宏图’实行以后,光园自身却会变得既无园(花园)又无光(光彩)了!”宋老师从园林的角度这样说道。

  6. 是什么在左右老城的命运?

  关于制约保定市文物保护单位生存的原因,保定市多位建筑、文物方面的专家总结了三点:

  首先是文物建筑保护与现代社会结构的矛盾突出。古城区建筑格局新旧混杂、中西叠加,缺乏统一风貌。既有清末民房,又有民国时期的近代公馆;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筒子楼,还有近几十年来新建的办公楼与宿舍楼。另外,产权复杂导致利益矛盾尖锐。光园就是因为产权复杂,而阻挡了它保护、修复的进程。

  其次,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建设冲突加剧。当前,文化名城保护意识淡薄,有些部门、单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以牺牲环境效益换取局部利益、个人政绩。有些人简单地把城市建设视为建高楼、修大道,导致许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街区和建筑在旧城大拆建中,遭到严重破坏。

  再次,文物保护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保定市文物保管单位的相关负责人曾经告诉记者,目前保定市每年的文保经费只有50万元,这些钱连修复一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都不够。

  近20年来,保定市区一片又一片的新建筑拔地而起,而在种种形象工程进行的同时,一片又一片的文化遗迹正在这块土地上渐渐消失、湮没。这一过程中,一批著名建筑学家、文物专家多次上书呼吁,要求尽可能多地保留老城区的历史风貌、文化遗迹。虽然“好事者”的抢救和抗争的努力一直在进行,最后大都以失败告终。在这场保护文化者和追求利益者的较量中,“利益”总是最后的胜利者。

  7. 文物保护者的建议与希望

  “为裕华路进行准确定性”,是广大倡导文物保护者的共同观点。

  河北农大园林与旅游学院教师宋起图认为,应将裕华路钟楼以西直到永华路口的两侧区域划成保定市的“历史文化一条街”。这一区域里错落分布着钟楼、天主教堂、古莲花池、总督署、光园等建筑,是保定的无价宝。在这条街里,应该讲历史、讲文化、讲社会效益,讲名城效益,这个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应属于国有,统一规划。光园是这条历史长廊中的亮点之一,应该尽量恢复当年的辉煌,绝不能进行商业开发。

  宋老师还说,在这条历史文化街上,除了以上的重点文物建筑外,应主要安排有一定吸引力的高文化附加值的项目,如展览馆、科技馆、名吃店、民俗馆等,商业购物中心应放在外围。只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直接经济效益不一定比千方百计挤占文物中心地盘要差。

  大家一致认为,文物是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如果进行市场化运作,伤害的不仅仅是文物自身,还有人们对历史、社会、道德以及价值观的认知……在文物保护开发的资金上,这些文物保护者一直认为,条件不够,宁可推迟,绝不能盲目上马,造成既定事实,因为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实在经不起来回折腾了。

  其实,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普通的老保定,他们要求保护文物的观点与保定市主要领导的观点是一致的。在保定市文化大市建设大会上,市长于群曾经指出,文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动力源泉,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是重要的生产力和发展环境,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会后出台的《保定市关于塑造城市文化形象的实施意见》中对老城区的统一规划,即可看出政府对文物、文化的重视。

  1999年6月,吴良镛、贝聿铭、周干峙、张开济、华揽洪、郑孝燮、罗哲文、阮仪三提出《在急速发展中更要审慎地保护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议中认为:“北京旧城最杰出之处就在于它是一个完整的有计划的整体,因此,对北京旧城的保护也要着眼于整体”,在旧城内仅把一些地区划作历史文化保护区,是“将历史文化保护简单化了”。这些专家的观点,放在保定亦然。

  记者手记

  老保定,一座古城的救赎

  本报记者 胡印斌

  我一直固执地以为,城市是一种有灵性的生命存在。或者说,从其浚池垒城开始,人群的聚集、房屋的依傍、街区的形成……在一点点的添加和丰满中,丰富着城市作为生命体的自在性和独特意韵。

  我们眺望着《清明上河图》中鲜活的大都会开封,闹市的店招、隆起的桥梁,以及氤氲在所有的热闹忙碌中的盛世浮华,都是那样让人感动。这是一座正处于生活状态中的大城,疏密有致的聚集和分散中,呈现出的是生命的灵动和自在。

  我们也感知着当代一些大都市的情状和脉动。这些沉浸在现代化迷幻中的庞然大物,已经不再能够容纳个体生命的自在挥发了。或者说,在当代城市的运行轨迹中,大概不大注意延续那个历经几百上千年才成长起来的文化传统。一次次的向着现代化前进的旧城改造,是一次次破坏城市自在生命的浩劫,也是一次次损耗城市生命信息的渐变过程。

  我们现在所言的保定古城风貌,主要呈现为清风民韵。其代表建筑是直隶总督署、莲池书院、曹锟光园、淮军公所以及曾经大面积存在的老城民居等。这种特色是如此鲜明,以至于达到各个层面很多人的认同。保定应该接续的旧日辉煌,就是它了:在现存重点古迹基础上焕发清风民韵。

  遗憾的是,曾经大面积存在、承载了保定鲜活文化的老城民居,如今大多已经灰飞烟灭。与北京胡同格局很接近的保定胡同,也遭遇了北京胡同一样的命运,甚至,其消失的速度更快、程度更彻底。

  我曾经跟随一位当地画家,走访过保定那些被毁灭了的老街区。当然,更多的是从这位富有文化责任感的先生抢拍下的照片中,领略老保定老房子的神韵。画家说,老房子拆得很快,只能抢着拍些照片下来。我们的城市改造,甚至都不给画家留下从容挥墨的时间。

  现在,这个古城好不容易保留下来的若干处“点状”老建筑,承载了不堪承载的光大清风民韵的历史使命。在很多冠冕堂皇的话语中,它们的作用无形中被放大了。想想看,仅凭“标本化”存在的一些建筑,如何能够完整地弘扬一座城市曾经那样辉煌的生命信息?

  即便这样,现代化的无形斧锯也没有放过这些已经被挤压得很窘迫了的老建筑。本体建筑的被侵占、周边环境的被破坏,使得这里已经成为商业力量肆意奔驰的秀场。而且,这样的商业秀还毫不意外地打着传承文化、弘扬传统的店招。

  类似总督署西路这样的商业开发,也不是第一次了,此前的古莲花池北三景区域已遭商业建筑挤占。这样的事情为什么能够一再发生?如此频频开发、频频破坏文化环境的行为为什么得不到制止?古城保定什么时候才能得到真正的救赎?

  我们并不是绝对反对城市的新旧交替,我们更没有对城市商业繁荣抱有绝对的敌视,恰恰相反,《清明上河图》中宋城开封最大的魅力正在于其无比繁荣的城市生活。我们只是希望,接续一个城市绵延千载的生命信息,让今天的人们通达地生活着。

  当然,从城市的历史演进来看,古建筑以及周边风貌的存废,确实也是接续或断裂城市传统的重大难题。我们已经拆掉了这个城市大部分的固体存在、我们正在建造一个崭新的存在,新与旧之间,我们不应该进退失据。

  从这个意义上讲,保定总督署、光园周边环境遭破坏事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蓝本。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