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因替农民工维权当选平民英雄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5日17:45 瞭望东方周刊 | |||||||||
杨桂英当选“平民英雄” 2005年12月30日起,杨桂英以向承坤的名义,收到两被告赔偿款265810元,包工头张晓斌赔偿款3万元。张晓斌还欠下赔偿款12万多元。 2003年12月4日,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邀请了杭州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二院如何治疗
2006年9月26日,《人民法院报》以《法律有情天地宽---记杭州市中级法院的审判工作》,作为对困难群体司法关怀的典型案例进行了报道。 报道称:“一个无权无势的残疾民工,在法院的帮助下打赢了官司,拿到了大部分赔偿款,向承坤投书新闻媒体表达感激之情。中央电视台《道德与法制》栏目对此案进行了专门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杭州中院抓住这一时机,对审理这一案件的合议庭通报表扬,同时要求全体法官‘公正审理案件,深入细致地做好当事人的思想工作,注重对困难群体的司法保护,做到法、理、情的有机统一’。” 对杨桂英为农民工向承坤维权事迹的报道,最早见于《钱江晚报》。2006年2月上旬,以情感报道见长的《知音》杂志以《杭州妈妈--杨桂英》为题进行了报道。6月12日,中央电视台“共同关注”栏目以《力量悬殊的较量》为题进行了报道。 在这些报道中,杨桂英的“事迹”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在很多律师都认为向承坤没有和事主及包工头签订劳动合同,以致很难维护权利的情况下,杨桂英坚持不懈,经过长达三年的努力,终于为向承坤讨回公道,并支付了“打官司费”;在向承坤受伤后,为挽救其生命,杨桂英支付了大笔的“医疗费”、“护理费”、“营养费”等费用,并将为儿子结婚所准备的红木家具变卖;在为向承坤讨回公道的过程中,杨桂英还遭到了来自包工头和业主单位的恐吓、报复,但她不为所动,直到取得胜利。 在媒体的关注下,杨桂英为农民工向承坤维权的事迹不但在杭州广为流传,而且在向的老家重庆也颇受关注,杨桂英被誉为“杭州乃至浙江人的骄傲”。 2006年9月30日,杨桂英因此被评为“第二届杭城十大平民英雄”。 当时媒体对其当选的评价是,“我们怎能不尊敬你,杨桂英阿姨,整整800余天,你奔波你操劳你跑遍医院、法院、律师事务所,为了给一名昏迷不醒的民工讨回说法,你们全家每天都只吃一个菜,冰箱空调三年未曾开启,你是和谐社会的民间楷模。” 当选“平民英雄”后,杨桂英曾到杭州一些学校,为学生讲述其亲身经历。 律师朱惠忠的质疑 事情在2006年11月1日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 向承坤索赔案一审时的援助律师朱惠忠在杭州论坛上发帖---“弥天大谎、惊人骗局---杨桂英真的是向承坤的‘救命恩人’吗?”引发杭州网民的广泛关注。朱惠忠在帖中称,杨桂英至今“扣留”着向承坤的26万赔偿款,并对杨桂英为向承坤一案付出多少提出诸多质疑。 “我是以实名注册ID的网友发帖,并公布了我的律师资格证号。” 朱惠忠对《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说。 朱惠忠道出的事实是:2003年10月30日,杨桂英即向杭州市法律援助中心提出了法律援助申请,该中心批准并指派他作为承办律师。此后,整个诉讼(两次一审、一次二审)都是由杭州市法律援助中心和浙江省法律援助中心所指派的律师承办的;关于杨桂英为向承坤支付的“官司费”、“医疗费”、“营养费”、“护理费”等,总数没有超过5000元,而其他支出却是由他及向文革支付;在为向承坤进行诉讼、维护合法权利的过程中,不存在什么来自业主或包工头的恐吓,难题是在对向承坤进行司法鉴定、难以确定被告及第一次诉讼中业主单位拒不应诉。 朱惠忠据此认为,杨桂英完全是一个由谎言制造出来的“平民英雄”。朱惠忠说,杨桂英不是一个诚实的人,在向承坤这件事上,杨也做了一些工作,如找援助律师,到医院看望向,但一旦碰到棘手的事时,杨就开始退缩,从央视的报道来看,杨基本上是在说谎。 “央视‘共同关注’栏目今年6月初到杭州采访时,我就开始质疑杨桂英的所作所为,贱卖红木家具及支付二院5000元医药费之事完全是子虚乌有。中央电视台的记者电话采访了我两次,我都说出了事情的真相,但出乎意料的是播出来的节目并没有对我的采访。”朱惠忠对《瞭望东方周刊》说,杨桂英在9月当选杭州“十大平民英雄”候选人时,他也在杭州网发过质疑的帖子,但当时并没有引起网友的注意。 是什么原因导致朱惠忠、杨桂英两个原本站在同一个立场上为农民工向承坤维权的人反目?朱惠忠的说法是:“今年10月25日,向承贵夫妇(向承坤在杭打工的堂兄)找到我,向我泣诉向承坤已于今年8月死亡,而杨桂英至今未将已拿到的26万赔偿款交给向承坤父母。本人深为震惊,自以为向承坤获赔后,能以此赔偿款疗病、养家,不料竟在此后命丧黄泉。故发此帖,以真正为死者向承坤‘讨回公道’。” 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朱惠忠表示,“声讨帖”中出现了一些过激的言词,诸如“人可以无耻,总不会无耻到这种地步吧!”“杨桂英,你还是人吗?”等,接受了一位网友的建议后,在发帖后的第4天对原帖进行了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