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百万大学生支持深圳申办大运会专题 > 正文

北京申奥陈述专家海闻:申大不能光靠官员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8日09:44 南方都市报

  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申办2008奥运会时的陈述专家海闻日前在北大办公室接受了记者采访。对于深圳申办大运会,海闻表示:深圳前景很好,但不可掉以轻心。

  记者(以下称记):您参加了北京第二次申奥的工作,与之前的失败相比,你感受最深的变化在哪里?

  海闻(以下称海):最大的差别,就是北京在第二次申奥时具有了明显的国际特色,在全球范围内招徕了一大批在各领域都非常出色的华人。这有一个好处,容易跟国际接轨,让考察官员感受到这是一个国际性的开放城市。比如文化方面有杨澜,我是属于政治、经济这一块。 记:语言优势很重要?

  海:不仅是英语好,这批人有在西方生活和

留学的背景,能够直接给予奥委会委员们一个国际化的印象。后台的准备很重要,但在前台表演的人,这个是要非常到位的。你这个城市是不是国际化的,这是申办中很关键的一步。

  记:具体到深圳申大,您觉得这同样重要?

  海:当然。非常国际化的城市、非常国际化的队伍,申办大运会也应该如此,这要在申办的过程中就体现出来。你的场地是不是很好?这不是最主要的,场地的问题大家都可以做到。

  记:当时作了最充分的准备?

  海:陈述的时间大约有三四十分钟,但在这之前我们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对有可能会被提到的问题,都作了精心的设想和讨论。我这个组负责政治、经济、法律、体制等方面的问题,我们准备的原则是,既不违反中央的精神,也不让奥委会委员们不放心。

  记:后来有涉及到这方面的问题吗?

  海:政治方面的都没有问,但由于有了第一次申办失败,所有人都憋足了劲儿,宁可我们准备了用不上,也不能到时候被问得措手不及。我们这一组的问题,跟运动会不是很直接,但又不可缺少。之前我们作了多次演习,北京市领导也都亲自参加,请了几个申办悉尼奥运的老外作点评。

  记:最后有问题让你措手不及吗?

  海:最后还是出现了一个出人意料的问题,报告中关于通货膨胀前后出现了两个数字,被对方提出来了。这说明他们对我们的陈述报告看得非常认真,同时也非常关注。但作为国家来讲,这会给人很不好的国际形象。

  记:呵呵,您如何来解释?

  海: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尴尬,但我是专家对不对?至少他们不是专家。我告诉他们,我的数字是对的,我们得出这个数字的理由是很权威的,但后面的数字可能是计算方法的问题,本身计算这个就有两个方法,一个是通货膨胀率,另一个是成本指数。最后我告诉他们:我是对的,第二个数字后面的专家会给你作详细的说明。

  记:很惊险。

  海:真的是很惊险。我给出了让他们信服的解释,又没有把话说死,算侥幸过关了。

  记:如果您当时没有解释清楚,会造成一些麻烦吗?

  海:说到底,当时的国际大趋势都还是希望北京能够拿到奥运主办权,这是人心所归。我觉得现在的深圳也是这样,但申办进入到关键时刻,还是要注意在小的细节上不要出纰漏,小细节会成为成败的致命点。

  记:如果深圳的申办工作需要您的帮助,您会很乐意吗?

  海:当然,当然会很乐意,我会觉得很光荣。像参加申奥一样,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们都相当于志愿者,手头的工作全都放下了。

  记:您怎么看深圳申大成功的可能性?

  海:深圳的前景很好,具备天时地利人和,就看准备工作是不是充分细致。

  记:您有什么建议吗?

  海:申办工作如果都是官员来做,不见得是好事。我记得北京申奥成功时,一共17个组的陈述专家,基本上都不是官员。深圳要借鉴这方面的经验,集各界之力做好申办工作。

  记:如果用百分比来说,您觉得深圳申办成功的可能性会是多少?

  海:中国现在主办的大型运动会太多,这会不会让国际上有一种逆反心理?这是我们没办法控制的。从我个人的角度,我希望深圳申办成功,深圳目前的形势也很好,但决不能掉以轻心。

  海闻:浙江杭州人,1952年8月出生,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经济学博士,经济学教授,西方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深圳商学院院长,北京大学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2001年,国际奥委会评估队对北京申奥考察时,海闻是主题1“国家、地区及候选城市特点”的陈述专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