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5年保护期结束 中国银行业今起全面向外资开放(2)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1日01:00 国际在线

  石油 外资进入油市或可减轻“油荒”

  根据中国加入WTO的承诺,今日起,中国将全面放开成品油市场,外资不但可从事成品油的零售,还可以延生到成品油的批发。业内认为,外资的加入,将增加中国成品油供应主体,困扰中国市场的“油荒”可能得到一定的缓解,但是中石油中石化主导地位无法动摇。

  两大巨头地位难撼动

  现在中国油品市场上的两大竞争主体是中石油和中石化,按资源分布各自控制了一部分市场的主导权,在市场上既竞争又合作,成品油全面放开之后,已进入或即将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石油巨头无疑无法不介入该市场,竞争对手将增多,给国内石油企业带来更大的压力。据专家介绍,目前,包括BP、壳牌、美孚等外资巨头在中国已在润滑油、成品油零售这块占据了不小的市场份额,但是,目前所有外资巨头的加油站业务,成品油的供应是依靠中石油、中石化两巨头,一方面,外资可更快切入市场,但另一方面,对中资企业的依赖也是显而易见的。

  据悉,目前几大外资公司也在积极调研,希望尽快参与成品油批发业务。中油BP新闻发言人表示,目前正在密切关注中国有关WTO配套政策,也在尝试拓展一些新的机会,他表示,批发市场有更多的参与者之后,将有更新的活力,加油站获得油源的方式将更灵活。

  来自中石油的一位专家则认为,供应主体的增加,不会动摇到目前中石油和中石化的主导地位。他说,“实际上,这几年两大公司已准备好了,在油源方面,政策上规定,中国的炼油厂不能外资独资的,而且中方必须控股;在零售领域,中石油和中石化已占领了最好的加油站,外资收购的成本将逐渐增大。”

  油价放开“油荒”即解

  广东省油气商会油品部部长姚达明表示,成品油批发的放开,供应主体增加,相应的,对市场的供应总量也会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将有利于成品油市场的供应。据悉,最近一两年,全国各地的成品油市场时不时出现一定程度的紧缺,广东去年甚至出现少见的“油荒”,业内人士认为,放开市场对于缓解“油荒”是非常有好处的。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外资大规模的进入,有可能出现供大于求的市场基本格局,由于供需矛盾决定价格,在市场总体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公司联手控制价格的能力将越来越失去效力。

  但是,来自中石油的专家却表示,尽管供应主体增多,但是以此推断供应总量增加是过于乐观,因为目前中国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的价格差距明显,只要中国的成品油的油源价格不跟国际接轨,进口价格和销售价格倒挂,有成品油进口、批发资格的外资企业依然不愿意向国内供应,还是依靠中石油中石化供应,结果吃亏的还是两大公司,只有油源价格放开,供需矛盾才会真正解决。(信息时报 何雪峰)

[上一页] [1] [2]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