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铸鼎得到领导肯定和支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1日01:39 燕赵都市报

  ■铸鼎得到领导肯定和支持

  铸造“告别田赋鼎”被王三妮和家里人看作是他们事业和生活上的一件大事。

  老王告诉记者,灵寿是贫困县,2004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免征农业税了。“我想,我是制作青铜工艺品的,知道鼎有记载国家大事的功用,我可以制作一个鼎来纪念这个对我们
农民来说意义重大的事件。”

  “儿子儿媳本来是要用赚来的钱买个汽车。我们这儿离石家庄远,送货往返一趟得花200来块,很不方便,买个车也必要。可我想,趁国家刚刚颁布免征农业税的法令,制作个鼎意义更大,车可以以后买。儿子听话,儿媳孝顺,老伴也听我的,我在家说话一言九鼎。”

  2005年秋天,忙完地里活儿,厂里的活儿也不多,他开始进行铸鼎前期准备工作。他首先专程赶到省城,向认识的一些老领导老专家请教。“我支持你,你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做下去,不管哪天把鼎铸出来,落款那儿的时间也得注明免征农业税的确切时间。”

  得到这样的回答后,老王又向县委县政府寻求指导。县长和有关部门给予了他支持和鼓励,并帮助他润色了“告别田赋”铭文。

  老王铸鼎的决心更坚定了。随后,购置原料、制造模具、翻新火炉等具体工作全面展开。今年9月29日,铸鼎工作终于“功德圆满”。

  ■成为“关注热点”前后

  “告别田赋鼎”铸成之后不久,正赶上灵寿县要在

石家庄举办“魅力灵寿”展览。

  “10月25日,县里来车把鼎拉到了石家庄。让我感到骄傲的是,在展览上,市长看到了我铸的鼎,很感兴趣。”老王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似乎仍抑制不住激动之情。

  在展览会上,老王有机会和市长一起合影。更让他想不到的是,中央电视台一个正在拍关于历朝田赋制度纪录片的节目组注意上了他,“他们拍了5集,看到我铸的鼎后,也高兴地说,用这个鼎当田赋终结的象征真是再合适不过”。

  11月初的一天,这个节目组找到老王。“上午10点就来了,拍到下午3点才走。”

  这也是老王被新闻记者采访、关注的开始。12月5日,老王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同时,也接受了新华社等媒体的采访,此时的老王已经不怵成为一个“关注热点”。

  记者问老王:“现在你铸成了鼎,乡亲们是怎么看这件事情的?”老王还没回答,一位精神矍铄的70多岁的老汉走进来。这位老汉自我介绍说叫吴敬,出版过

长篇小说,是位农民作家,“对这个问题我有发言权!我是行唐的,今年71岁了,听说这个事情后仰慕三妮为人,特意骑摩托车好几十里找到这里,不只为了看鼎,主要是为了看铸鼎的人。三妮是个有境界的人,不单单考虑金钱的问题,他以一个农民的身份来做这个事情,我觉得很有价值。把我这样70多岁的老汉都吸引了来,你说他做得好不好?”

  王三妮告诉记者,这两天,像吴敬老汉这样特地赶来探望的人很多,他们“就是想看看王三妮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们说“这个鼎铸出了全国9亿农民的心声”。

  “如果有合适的机构收藏这个鼎,我当然愿意了。”老王对记者说,“这家机构最好是河北和北京这一带的,政治中心周边吧。如果没有,我就在家放着,当传家宝,让儿孙也知道我们农民是什么时候不交皇粮国税的,这种记载的方式,郑重。”

  记者问:“现在有人对你铸鼎的动机表示怀疑,认为是作秀,你是为青铜工艺品厂打广告,你怎么看这样的议论?”

  “随便别人怎么说。”老王很直率:“我铸这个鼎就是为表达对国家惠农政策的感激。如果这么做对我的厂有帮助,那当然更好。”

  ■一个农村知识分子,一群城市文化人

  记者发现,尽管只是高小毕业,但王三妮在村里更像个知识分子。

  一个有心农村知识分子,因为所从事的行当的原因,得以有机会结识省内省外不少文化名人。

  在青廉村王三妮的家中,记者看到,堂屋里挂着戏剧家吴祖光儿子吴欢的横幅,旁边一间屋里还挂着一幅小说家老舍儿子舒乙的字。老王告诉记者,吴祖光夫人、著名评剧艺术家新凤霞去世时,他写了一副联:新派风流垂千古,凤鸣岐山传万年;横批:霞光普照。老王说,“这副联得到了吴祖光先生的赞赏。”

  另外一间还挂着黄绮和熊基权的字幅。老王给记者介绍这些字的来历,神采奕奕。指着“中山青铜工艺品厂”招牌,老王说:“灵寿是古中山国故地,我们取了中山青铜工艺品厂这名字,这字还是老舍夫人、著名画家胡絜青的手笔呢。”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