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安徽阜阳太和雇残乞讨帮调查:靠乞儿血泪钱发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1日13:10 国际在线

  一 寻访上海新长安旅馆

  12月3日,世界残疾人日这天,记者赶到了上海市闸北区,寻找一间叫“新长安”的旅馆。这间在当地不起眼的低档旅馆在千里之外的阜阳太和县宫集镇几个村庄中却拥有着相当的知名度。

  经过多方寻找,记者终于在上海市天目西路的一间深巷中找到了这家打着“XX中学校办”牌子的新长安旅馆。住进旅馆后,记者看到这是一间由几排平房和一幢两层小楼组成的四合院。据服务员介绍,这间旅馆由幼儿园改造而成,已经营多年,住客来自天南地北,都是到大上海来打工、做小生意的。

  在与服务员的闲谈中,记者了解到,一群来自安徽太和县的农民是这里多年来最稳定的住客,而他们在上海干的工作却并不为周围人所知,颇为神秘。有一位来自东北的生意人这样告诉记者,“他们整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闲了在旅馆的院子里打打牌,要么就去上上网,不知道他们是干什么工作的!”另一位住客也感到很是费解,“这些安徽人不知道怎么赚钱的,在这住着虽然便宜,也要七八百一个月啊!”据了解,这所旅馆的房费大约是30元一天,如果是常年包房的住客,就只收25元一天。一旁的服务员插话道:“他们安徽人会赚钱啊,天天坐在家里也能收到钱!”但是当记者追问这钱到底是怎么赚的时,她却避而不答并掉头走开了。

  二 一个残疾姑娘的“工作”

  记者经过两天的打探,发现这里住着有五六位安徽太和人,他们中的一个甚至在旅馆前台打工,可见与这所旅馆的渊源颇深,但是他们真的能“坐在家里收钱”吗?他们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呢?

  12月5日清晨5时,天色灰暗,这座繁忙的大都市已经有早起的人在准备着一天的工作了。5时30分左右的天目西路上,一个腿有残疾的姑娘背着书包在艰难地行走。她花了近20分钟,中途休息了两次,走完了由新长安旅馆巷口到公交车站这段正常人只需5分钟的路程。当她吃力地登上公交车时,已经满头大汗。

  公交车6点40分左右在彭浦新村站停了下来,记者尾随这个残疾姑娘下了车,在路旁,她买了一杯豆浆,然后吃力地越过斑马线,来到一处十字路口。这时,已经有不少同样背着书包的学生向她背后不远处的公交站牌汇集。而她则在路口旁停了下来,打开了书包,从里面取出一个轮胎皮制作的简易坐垫和一个铁罐,再费力地坐了下来。坐在地上的这个姑娘先是脱下布鞋、捋起左腿的单裤,然后用一支粉笔在地上写着一首字句对仗的长文———“残女泪”。

  不过一个小时后,她靠着手中的一支半截粉笔和一寸寸的挪动写成了一篇几百字的长文,内容是诉说一个自幼失去双亲的残疾儿童的悲惨遭遇。在她书写的过程中,不断有路人向姑娘身旁的铁罐中投入硬币和小额纸币,也有的只是在一旁驻足观看。

  时间过去了大约三个小时,一辆闸北区的慈善救助车将这个姑娘带走了,而据不远处的一位交通协警介绍,这个姑娘其实经常来这里乞讨,也经常被救助,而除她之外还有一个残疾男青年也经常来此处乞讨,两人用的手段都很相似。

  三 “带乡”成了条致富捷径

  当日15时左右,记者在新长安旅馆的院子中再一次见到了这位残疾姑娘。旅馆服务员悄悄地向记者介绍:“她是被一个安徽太和人雇来讨钱的。”其实,在阜阳太和宫集镇的农村里,人们都把带这类孩子称作“带乡(又叫带香)”,雇主称为“乡(香)主”,受雇者叫乡(香)。新长安旅馆之所以在千里之外的宫集农村颇为知名,正是因为从几年前开始,这里就常年住着从宫集到上海来的乡和乡主。

  今年9月,记者曾实地走访阜阳太和县宫集农村,对这里存在的“带乡”问题进行调查。

  在崎岖的乡间土路上,“那个村富啊,在我们这片都算最富裕的,都是带乡带出来的。”摩托车司机向记者这样介绍了目的地———宫小村。当摩托车一路颠簸进了村子时,记者发现,路旁到处是一幢幢二层小楼,有的屋顶还装上了太阳能热水器。一些人家门口还立着两个威武的石狮子,似乎在炫耀着家庭的富裕。

  十几年前,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该村的一个残疾人因为乞讨而致富,这让该村的村民们找到了在他们看来是摆脱贫穷的一条捷径———带乡。这个几千人的村子只有三个残疾人,一些正常人因为很难讨到钱,于是想到找一个残疾小孩代为乞讨,而他们坐收渔利的办法。

  寻乡———最初的欺骗

  记者到上海探访之前就到太和县宫集镇做了调查,今年9月份,记者接到本报读者报料:太和县宫集镇一些村民靠雇佣残疾小孩乞讨赚钱,之后记者到该镇做了调查。据了解,大约从1993年开始,阜阳市太和县宫集镇宫小村的村民陆续开始在邻村、邻县甚至邻省物色年龄尚小、智力比较正常的残疾儿童,并将他们带到全国各地乞讨。那些被雇佣去乞讨的儿童叫“乡”,雇佣者叫“乡主”,寻找带出乞讨的过程叫“带乡”。乡主们带乡时,使用的手段都带有一定的欺骗性。

  有些乡主们对孩子的父母说,是带这些孩子到南方的寺庙门口看摊子卖香火,或者说带到残疾人的福利工厂工作。这其中,家住河南省宁陵县柳河镇的残疾小孩朱磊(化名)至今仍未从受骗的愤怒和被迫乞讨的羞辱中走出。

  七年前,朱磊被太和县宫集镇的王某某以到合肥一家玩具厂打工为幌子骗走,在外地做了一个月的乞丐。朱磊告诉记者,那一个月的时间里,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到了上海、南京等几个大城市,但是他并不高兴,因为他是去做乞丐。“我恨死王某某了”。说到这里,朱磊十分激动,身体在不停地颤抖,眼睛里泪光闪烁。

  “那个时候王某某来我们家的时候,我还小,不懂事。他就告诉我的父母,让我跟着他一起去合肥一家玩具厂打工,一个月500元。更重要的是,他一再强调,在合肥也可以继续读书”。既能上学读书,又能够打工赚钱减轻家里负担,这对于一个家境并不殷实,孩子又有残疾的农村家庭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诱惑。

  朱磊淳朴的双亲答应了王某某,并且立刻带着朱磊跟到王某某家里,他们看到王家条件不错,对他们也很客气。但朱磊父母走后,王某某就立刻换了一副面目。“原来打工、上学都是假的,真正的目的是让我乞讨赚钱。”朱磊说,“跟我在一起的还有两个孩子,一个叫段某,一个叫占某,年龄跟我差不多大,也都是从河南被他们用同样的手段骗到宫集的。”

  1

 [1] [2]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