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西安事变“释蒋”是张学良深思熟虑之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2日08:47 新华网 | |||||||||
新华网西安12月12日电 (记者谢方芳冯国) 今年12月12日,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70周年纪念日。70年前张学良、杨虎城在发动西安事变后不到半月就释放蒋介石,引起后来学界的颇多猜测。近日有学者表示,西安事变“释蒋”其实是张杨二人特别是张学良的深思熟虑之举。 长期致力于西安事变研究的西北大学历史系教授李云峰说:“张学良毅然决然地于
1936年12月25日下午,在蒋介石以“口头承诺”方式答应了抗日等六项条件并下令中央军停战撤兵后,张学良亲自送蒋介石抵达洛阳,次日返回南京。对于张学良如此举动的个中原因学术界长期以来众说纷纭,甚至有观点认为力主“释蒋”的张学良过于轻率、卤莽,是政治上幼稚的表现。 李云峰说:“这些看法并没有错误,但是对于真正原因的探究不应忽视西安事变的初衷和目的——劝蒋、逼蒋联共抗日以及国共两党关系这个最根本的问题。当时国共关系到底因为西安事变走到了哪一步,很多人并不清楚。而张学良由于亲自参与和目睹了一系列国共高层秘密会谈,对于整个形势有着不同于一般人的判断。” 李云峰表示,从不久前披露的宋子文日记中,可以看出周恩来分别与两宋以及蒋介石直接晤谈,双方基本立场业已明朗,也都表示出和解态度并相互做出抗日承诺。对这一切了然与心的张学良来说,他所肩负的劝蒋、逼蒋联共抗日的使命已经完成,西安事变的初衷已经达到。李云峰说:“张学良认为蒋介石这种‘中国式’的妥协已经足够,如果再纠缠签字之类的保证不仅毫无意义,而且会破坏和谈气氛,甚至引起内战这样的不良后果。可以说,这种‘隐情’才是张学良急于放蒋、送蒋的根本原因。” 对此略持异议的辽宁大学历史系教授周毅说:“具体地讲,就是博古后来到达西安,带来了中共中央关于释蒋必须签字的指示,同时东北军、西北军150多名少壮军官给宋子文的信也提出了同样的要求。在此情况下,张学良恐生意外,又恐让周恩来为难,遂决定25日下午亲自送蒋返京。” 李云峰说:“随着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恢复了主动权和主导权的蒋介石,尽管罔顾对张、杨的个人承诺,但却在涉及国策问题的抉择上又不能不接受西安兵谏的教训,遂逐步兑现其抗日等承诺,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得以形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