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收益缺乏约束机制 奢华消费催生反垄断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8日11:12 人民网 (来源:法制早报)

  “我们老总的办公室装修花了20万!清一色的高档办公设备,宽敞豪华的单独卫生间和休息间。”北京某央企一位会计提起老板的办公室,一脸羡慕。

  近年来,一些央企老总的“大方”,及其员工的高收入、高福利,始终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专家认为,垄断背景下央企巨额利润结余全部由自己支配,以及科学分配体系、监管机制的缺失,导致某些央企职务消费过高、收入增长过快,与普通行业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央企“大手笔”令人咋舌

  2006年8月22日,南航正式推出第四套空姐制服,近6000名空姐统一换新装。据透露,每位空姐的整套“ 行头”造价近万元人民币。新装采用法国著名服装设计师的设计方案,都是高级进口面料,且饰品和配件也都采用了世界知名品牌。此次6000名空姐换装,粗略计算花费将达6000万元人民币。而同月上旬,据南航发布的半年公报,今年上半年南航亏损总额达8.35亿元。

  央企内部高层高薪、高职务消费以及员工高收入高福利,同样遭到社会的质疑。据业内人士保守估计,一些央企负责人年薪平均是职工的13.5倍,如果加上职务消费、公款消费、无偿配备的轿车等消费部分,是一个巨大的“黑洞”!

  某些央企不但超额发工资,还超额置办职工福利。“单位不是没钱发,而是愁于找不到名目。”在某央企工作的一位朋友曾在聚会上趁着酒兴发表了一番“即席演说”,令在座的人大开眼界:“我们单位员工每月都有报销任务,即1500元的超市购物和1000元的汽车油票,完成任务就等于报销了2500元。超市小票好弄,但油票对于没开车的员工来说,就不是那么好办了。所以领导经常批评,说连钱都不会花,你还有什么本事?每月白给你2500元你就使劲造,实在没地方花,就想法找朋友找熟人弄些票凑数。”

  不少央企本系统的工作人员还享受某种行业的特权,如铁路职工的免费乘车,电信业职工的免费电话,以至于南方某城市的地铁公司也要为其职工家属免票。

  央企收益缺乏约束机制

  某些央企何以处处显示出如此“大方”?有专家坦言,关键在于央企独享国有资本收益,缺乏约束机制,“只比薪水,不比水平”的观念盛行。

  按照现行的政策,央企的税后利润归其所有。这就是说,所有央企名义上归全民所有,但公众并不享有收益权,央企赚再多的钱,在很大程度上只能成为 “家庭盛宴”。“一些央企奢侈之风盛行,主要是当前国有资产管理缺乏必要的监控手段。”有关专家说,“这些央企亏了要国家补,赚了自己用,老总的收入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甚至上千万元。”

  “不少央企靠拥有国有资产和对国家权力的垄断,不仅占据着国家的土地、资产、机器和装备,而且占据国家对产品经营的垄断权、定价权、进口权以及巨额利润的分配权。”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李成言教授认为,“由于监管制度的长期缺失,一些央企负责人的职务消费项目杂乱、支出随意、管理失控,还存在‘暗箱操作’的问题。”

  某自来水厂因不断亏损准备提高水价,可是,该水厂的“老总”却领着20万元的年薪。高工资、高福利加上公款吃喝、出国旅游、公车私用等等统统计入成本,这样成本自然就往上蹿了。于是,亏损—提价—再亏损—再提价,某些垄断企业就这样进入一个可怕的“旋涡”。

  “有的央企负责人‘薪酬向上攀,贡献向下比’”,北京一位

公务员认为,不应该“只比薪水,不比水平”,以外国企业、非公有企业作参照系,变着法子制定自己的“高薪”政策,却不看人家的经济效益、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理念。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