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3种存档方式有利弊 就业待遇遭歧视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6日03:35 北京晨报 | |||||||||
明年495万大学生毕业,这个让人咋舌的数据所带来的是更加严峻的就业压力。记者调查发现,一部分无法在毕业当年就业的学生面临着共同的难题:毕业后档案究竟应该放到哪里?虽然按照国家相关政策,他们有三种选择,但实际上,无法享受应届毕业生的同等待遇、无法定级转正、无法缴纳养老保险……种种问题却难以回避。 记者调查
三种存档方式各有利弊 记者从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了解到,目前国家对于毕业未就业的大学生的档案,一般采取三种方法: 把档案转至生源地,由所在地级市的人事局接收。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准备在生源地范围内就业的毕业生和暂时不想就业的毕业生。其优点是在生源地就业后办理手续简单方便,而缺点则是两年内如离开生源地就业,需重新办理改派手续。 把档案留在学校。2002年国家下发文件,允许毕业时尚未落实单位的毕业生户口、档案留校两年。待落实工作单位后,将户籍和档案迁至工作单位所在地,申请档案留校超过两年仍未落实工作的,学校将其档案和户口迁回生源地,学校不再为其发放就业报到证。这种方式适合有就业愿望但尚未就业的毕业生,其优点是学校诚信度较高,代为保管户口关系和档案不收取额外费用。其缺点是毕业生档案留校只是延长了择业期,与学校没有人事隶属关系,涉及人事关系的证明都不能出具。 把档案转至就业代理或人才交流中心。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准备考研、创业、灵活就业的毕业生,其优点是易于毕业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但其缺点则是由于毕业生与指导中心交流相对少,容易造成信息不畅。 现身说法 转回生源地:档案回原籍折腾了一年 讲述人:关露 通信公司程序维护工作人员 瓶颈:档案回迁手续烦琐 2005年:三方协议三种说法 2005年毕业的关露是湖南长沙人,毕业时在北京找到一份工作,但单位不能解决户口,至于她的档案和户口该怎么办,学校、公司人力资源和长沙人才交流中心给出了三个截然不同的说法。学校就业中心让她先回长沙找个公司签三方协议,将户口直接转回长沙,档案随户口回原籍后才能领到报到证,证明干部身份。而公司人力资源主任则让她将户口档案转回长沙,直接和长沙人才交流中心签三方协议,再由公司开接收函将她的档案调回来,放在北京人才交流中心。至于长沙人才交流中心的答复是:“不能和我们直接签三方协议,要先找个公司签,我们才能盖章。最后是在北京的公司签三方协议,由公司替你直接留档案,户口可以转回长沙。” 2006年: 档案回去易回来难 被不同说法搅得晕头转向的关露最后没有选择这家公司,而是留在北京继续找工作,户口和档案被迁回长沙。1年后,关露在北京找到一家新公司,对方让她把档案取回来,这个要求让关露折腾了近一年。“手续太烦琐了,光盖章就盖了几十个,还要从学校、人才中心开证明,抽空就得长沙、北京两头跑,重回学校办改派手续、到新单位领取证明材料和档调函,跑派出所办户口、为盖章的先后就得计算好一阵子。” 学校代管:工作已三年档案没工龄 讲述人:陈欣兴 北京某公关公司工作人员 瓶颈:高校只管档案不管填写工作履历 2004年:毕业一年难定工资标准 2003年,22岁的陈欣兴从北京一所民办高校毕业,没找到合适的工作,由于国家当时出台了“未就业毕业生档案由学校代管两年”的规定,他便把档案留在学校。2004年,陈欣兴应聘到一家行业报,试用期一满,人事部让他办存档手续,一看却犯了难:由于陈欣兴的档案一直放在学校,毕业后的履历一片空白。按照相关规定,应届毕业生从持《就业报到证》到聘用单位上班开始,有为期一年的见习期,见习期满后,用人单位才能到人才档案公共管理服务中心为其办理转正定级手续,转正后即具有全民所有制干部身份,其定级工资按事业单位工资标准确定。由于档案上的工作履历无迹可循,即使辛辛苦苦地干一年,没有工龄、没有“三险”、没有定级,新单位也没法给他定工资标准,只能按刚毕业的大学生处理,每月工资800元,考查1年之后才能申请转正定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