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时报年终特稿之:个性化生存与聚众欢宴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30日15:11 财经时报 | |||||||||
吴小曼 接近2006年底,一部展现500年来,9个大国相继崛起的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激起众多人的兴趣和讨论。这其实与中国经济崛起和它日益凸显的国际影响力分不开。自2005年伊始,“大国梦想和文化复兴”就在众多人心中孕育,今年终于借《大国崛起》爆发,却没有在民众中形成显形的力量。
这或许是2006年最显著的特点,诸多大事未形成舆论,即行消退,倒是与个人生活、网络相关的话题在吸引更多的目光,说明网络已经改写了信息的传播方式和路径,那些由精英主导的话语权力开始为网民夺取。 难怪《时代》会把网民评选为年度人物。《时代》周刊说,互联网2.0是一个巨大的社会实验,也许能促成一种新的“国际理解”,不是政治家对政治家,伟大人物对伟大人物,而是公民对公民。 在这种新技术提供的平台下,网络正把这种“聚众效应”发挥到极致,它把网民分散的力量重新组织起来,让网民的意图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影响着诸多抉择。 从韩寒的粉丝围攻白烨就可以看出,网民的作用正在空前膨胀,而由网民发起的“诗歌软件写作”,也把“梨花诗”带到一个尴尬境地。张钰的性录像带曝光,更是得益于“乌合之众”的作用。由网民推动的一起起事件、正在成为精神的欢宴。 有人说,网络正在以一种新的方式消解旧有的权力格局,并对旧的社会秩序发起挑战。昔日的社会精英和商业英雄淡出无不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郭德纲、易中天,这些新成名的草根英雄正在书写着新的商业神话。但他们绝非是时代的精神标杆,而是承载了网民的娱乐化需求和个人审美趣味。而这种趣味是否就意味着新的价值取向? “易中天的《品三国》就不像《大国崛起》从历史的经验中寻找大国坐标,而是从历史细节中去发现个人价值。”从网民的评价中不难看出大众的喜好。 这种对“非严肃”的追求,也反映出大众对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他们已经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获取转向了娱乐,从今年畅销的图书、电影等不难看出,“好看”、“个性化”正在成为压倒一切的力量。 比如选秀、芙蓉姐姐,这种个人欲望的膨胀,导致消费主义盛行,无论是物质消费还是精神消费,都在空前高涨。“限量版”、迪斯尼手机、汽车新产品,这些新的消费品充斥在日常生活中,改变着我们的审美趣味。 而由“个人化”驱动的商品需求,正显示出它的文化诉求和个性特点。从而也推动商品的革新。 他们的相互作用,正把个人主义推向一个高度。在这个人人都想成为主角的时代,网络正聚集起一股新的力量,把一切变为可能。 这种选择的自由,正把生活带到一个五光十色的海洋;而网络,往往又使一切流行时尚即行消失。看似五颜六色的生活,其实正在走向趋同。 2006年,矛盾和悖论似乎总在如影随形,使我们在这一年难以找到一个准确的表述,因为凝聚我们时代的精神特征正变得日益模糊。这一切,是否预示着新的变化和精神重建? [1] [2] [3] [4] [5] [6] [7] [8] [9]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