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30日15:11 财经时报

  大名鼎鼎的陈凯歌三年磨一剑,雄心勃勃高调打造《无极》,却被无名小卒胡戈的一个“馒头”搞得灰头土脸,并由此升级成为文化事件。用制作者胡戈的话说,“用自娱自乐来屏蔽那些不喜欢的娱乐;用解构的方式对权威、严肃、正面的东西进行嘲讽,用无厘头来缓解自己找不到真正娱乐造成的郁闷。”

  网络的草根一族们赶上并参与了这一大潮流,形成了“挺胡”、“挺陈”两派,唇枪
舌剑发表着自己的看法。诸多的社会意见已经在热烈讨论由此产生的法律问题、文艺批评的形式和自由度边界,以及胡戈为典型的“后现代”大众文化对传统精英文化的恶搞和解构。关照这个事件,实际上也就是在关照:在这个飞速变化中的社会,旧有体制上产生的思维方式及社会、文化观念,正在与新一代的观念、思维和价值观念,发生着怎样的冲突与交融。

  红楼梦选秀

  北京电视台携手中影集团等单位强强联手,重拍50集的红楼巨作。蒙牛借“超女”的超级品牌营销方式,北京电视台及投资方欲借“红楼梦中人”全球海选迎头赶超。上亿投资,新版《红楼梦》大有赶超“中国大片”之势,而重拍所形成的商业效益和新版能否超越旧版的争议更是热闹纷呈。

  盛宴般的重拍《红楼梦》启动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更为声势浩大的活动还在后面,那就是红楼梦选秀。梦想,一夜成名,年轻人纷纷在红楼梦选秀中争取自己的机会。

  “重播《红楼梦》及有关节目,‘海选’之前的收视率是2%,宣布重拍后收视率飙升到7%,广告量也跟着增加。”北京电视台总编室副主任、红楼梦选秀项目负责人刘学军表示。

  随着活动的深入,这些学生的想法开始改变,一些知名艺人也放下身架参与其中。

  明星加入海选队伍,引爆了各大媒体报导重拍红楼梦的热情,北京电视台知名度与美誉度不断提升,由此带来的品牌价值,一时还难以用金钱来衡量。

  不管最后《红楼梦》是拍还是不拍,拍得好坏,都已经不是这场活动的主旨;不管参与者的目的是为了对生活和现实的逃避或解脱,还是一种走火入魔的满足感,或是梦想的一条成功的捷径,也都不是这场活动所要和所能够承载的。关键在于这场选秀活动,让受众看到了比电视剧《红楼梦》更好看好玩、也更真实更平民化更充满想像力的一面。这便是大众文化的力量,它以崭新的形式,让媒体与受众一起互动,创造了一个想像的共同体和嘉年华般的游乐场,为单调的电视节目和枯燥的日常生活增加了色彩。

  梨花诗与裸体秀

  从恶搞赵丽华开始,到谩骂苏非舒结束,有关诗人的一切争论,正是娱乐时代集体狂欢的典型特征。诗歌向来就是阳春白雪,甚至长期徘徊在边缘地带。

  眼球即经济。作为本次诗歌朗诵会场地提供方的第三极书局,自今年7月中旬开业以来,尽管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然而,表现却一直不温不火。这对于自称“京城最大书店”的第三极书局而言,无疑是一种尴尬和郁闷。如何迅速提高知名度,就成了当务之急。

  和诗人的合作,弄得好,就是一箭双雕,互赢互惠。只可惜,诗人们招呼不打就开始脱,这让第三极措手不及并且尴尬万分,其借助诗歌提高形象的目的也随风远去。由此可见,文化和商业并非近亲,一旦前者越过底线,就会给后者带来负面影响。

  当然,对于那些以梦为马的诗人们而言,最要紧的恐怕还是写出几首能被时代铭记的好诗,用文本证明自己“有存在的必要”,而不是在公共场抛头露面,激情论战。换句话说,如果诗人耐不住寂寞,满脑子想着成为争论焦点或者大众情人,这无疑是危险并且可悲的。因为最终,流行诗人必将成为流星诗人。

  大国崛起

  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近日播出的12集纪录片《大国崛起》,已然成为一枚重磅炸弹。并继续在缓缓释放着其影响力。首播三日后重播,同名系列丛书首印1万册数日内售罄;《大国崛起》光碟热销,盗版碟路边比比皆是。史料、解说词、专家观点、电脑特技,几乎每一个片中元素,都引起观众莫衷一是的评说和媒体乐此不疲的讨论。

  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促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想了解中国。中国人显然也看到了未来——歌剧、电影大制作、展览展示会、国际级地标建筑,以及古董和现代艺术品在国际市场上梦幻般飙升,这种经济、文化上的影响力使上个世纪初遭遇西方工业技术和资本严重打击的大国自信重新焕发出来。而央视大剧《大国崛起》引发的争议也促使我们思考“大国崛起”的真正内涵。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社会现实,促使国与国之间无论大小更为注重的是其文化影响力,以及构造世界和平过程中担负的责任。

  中俄文化年

  俄中两国虽然文化不同,但在过去的岁月中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俄罗斯年”的举办,为双方各领域的交往提供了机会。这次在“俄罗斯年”举办的过程中,两国将进行一系列的交流活动,其中不仅是大城市,还有许多地区间的交流,其中甚至还包括了俄罗斯的西北地区,这些都是前所未有的。随着中国与俄罗斯共同的利益日益增多,各种交流将会更加密切。

  韩寒白烨之争

  文学评论家白烨在自己博客上的一篇文章《80后的现状与未来》,文章对“80后”这个群体进行了不少点评。认为“从文学的角度来看,‘80后’写作从整体上说还不是文学写作,充其量只能算是文学的‘票友写作’。所谓‘票友’是个借用词,用来说明‘80后’这批写手实际上不能被看作是真正的作家,而主要是文学创作的爱好者”,“‘80后’作者和他们的作品,进入了市场,尚未进入文坛。这是有感于他们中的‘明星作者’很少在文学杂志亮相,文坛对他们只知其名,而不知其人与其文;而他们也似乎满足于已有的成功,并未有走出市场、走向文坛的意向。”等等。

  随后,作为80后最早成名的作家,韩寒一贯姿态就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他对白烨文章里的一些观点毫不客气地在自己的博客上进行了反驳:“作为我本人,非常讨厌以年代划分作者,每个优秀作者都是个性鲜明的人,哪能分类?但是这不是关键,关键是,他(白烨)坚持认为,他认识的那批人,写的东西才算文学,并假装以引导教育的口吻,指引年轻作者。”

  这只是争论的开始,随着陆天明、陆川、高晓松等知名人士和网友的大量加入,让这场争论进入大众视野。

  最后,韩寒以一篇《文坛是个屁》的博文,让白烨无奈退守甚至关闭博客,恰恰显示出两代人的文化价值与行为方式存在莫大的差异。

  80年代怀旧热

  无论对八十年代理想主义精神单方面的、情绪化的夸大,或者是有意无意遗忘它,都不能够对处在这一时期中国人的心灵变化过程,产生完整的认知。在经历了一个急速膨胀的社会经济转型期之后,由个人到整体的文化思考,也许都需要进行一种心理上的调整和认识上的嬗变,这时,八十年代的理想主义精神也就超越出怀旧与感伤的范畴,而由此显示出更多积极的意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