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搜索:
省份: 城市:
法律领域:

山西晚报:她养活着45个孩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8日23:46 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

  发稿日期:2005年8月7日、2006年10月13日、2006年10月20日、2006年10月25日

  本报记者 叶恒

  新闻前缀:黄宏在《25个孩子一个爹》中塑造的那个无私的父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省长治的下岗女工申竟,在现实生活中是45个孤苦孩子的好妈妈,她被评为2005年度的“中国公益事业十大爱心大使”。7月20日,申竟带着38个孩子到天安门观看升国旗,引起媒体广泛关注。7月30日,记者到山西长治市紫坊小学采访。

  紫坊小学校园东北隅有一座小四合院,“长治市申竟救助贫困儿童教育中心”就设在这里。

  小院的门庭上写着“申竟希望班生活区”,里面的一群孩子正围着一个中年妇女一声声喊着“申妈妈”。申妈妈名叫申竟,长治一家涂料厂的厂长,2004年度的“中国基层公益事业十大爱心大使”,2005年度的“中国公益事业十大爱心大使”。

  两年前,这些孩子曾是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45个孩子,35个来自长治市13个县的贫困山区,10个来自贵州。小的8岁,大的15岁。

  想真实地讲述孩子们和申竟的故事,就不得不追寻一段苦难的历史,因为,那是申竟成为爱心大使的灵魂根基,是支撑申竟矢志前行的原动力———

  穷孩子成百万富翁

  1962年,申竟在山西长治出生。父母有8个孩子,她排行老五。作为普通工人的父母,要照顾8个人吃饭,压力可想而知,辛劳过度的父母先后得癌症过世。那年,申竟12岁。从此,她开始带着3个弟妹一起生活。为了吃饭,她不得不经常去菜市场捡白菜叶。

  1978年,父亲单位的领导看到他们的日子过得实在艰难,便照顾17岁的申竟到长治市郊区粮站上班。申竟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她除了白天上班忙活外,还常在夜里学习业务。1995年,申竟下岗了。下岗后她进入朋友开的涂料公司搞市场营销。

  一天上午,她找某企业的经理推销涂料。一听这事,该经理毫不留情把她赶出了办公室,“你给我出去!”中午,申竟怎么也吃不下饭,一直想着这事。同事们都劝她算了,申竟却决定要给这个经理打个电话。不是要推销涂料,而是要告诉对方,他做得不对。下午,她打通了经理的电话,自报家门:“我是上午去推销涂料的那个女的,”刚说到这里,这个经理就说:“我现在有时间,你过来吧!”这让申竟大感意外。她去了,买卖成了。

  2001年申竟和同样下岗的丈夫办起了自己的涂料厂,并很快打开了市场。到2002年,申竟的涂料厂占据了长治周边建筑市场近百分之八十的份额,一年下来盈利上百万,生意如日中天。

  收养贫困失学儿童

  生意红火的申竟,每每想起自己的童年,鼻子便酸酸的。她再一次想到了要收养孩子,帮助贫困失学儿童———

  之所以说是“再一次”,是因为她以前就有过一次收养的经历。2000年,经邻居介绍,她收养了一个柳林县的10岁小女孩小芳。小芳只有父亲,家里很穷,聪明又漂亮,申竟非常喜欢她。但语言不通却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小芳的方言老师听不懂、同学听不懂。小芳哭着要回家,申竟怕小芳哭坏,依依不舍地把她送回了老家。这次收养失败的经历,并没有打消她救助失学儿童的念头。

  申竟12岁的时候,就成了“家长”。她说:“穷人家孩子日子不好过,穷人家孩子难上学,我体会太深了!”2003年“五一”前的一个晚上,申竟在电视中看到一期关于贫困儿童辍学的节目,片中小女孩因贫失学的场景深深刺痛了她———

  2003年“五一”过后,申竟找到长治团市委,正式提出要救助贫困儿童。团市委在对申竟进行了严格的考察后,开始在长治各县市帮助她寻找需要救助的贫困儿童。最终,团市委将35名孩子交给了申竟,申竟则用每年3万元的价钱租下紫坊小学的一个四合院,投资近10万元建起了厨房、浴室、宿舍等设施,配备了5名专职生活老师,把孩子们安顿到了这里。“长治市申竟救助贫困失学儿童教育中心”正式成立。35名孩子分散在四个年级插班学习。 2003年9月1日,孩子们在申竟的救助下开始在紫坊小学上学。

  2004年8月份,中国地区开发促进会的同志告诉申竟,贵州省紫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那里有不少贫困的儿童失学。申竟毫不犹豫地去了贵州省紫云县。见到了在大山洞里生活的村民———,看到那里的孩子们穷得连鞋都不穿。2004年9月份申竟在贵州选了10名孩子带回了山西。

  情注孩子事业受挫

  申竟提出要大量收养贫困失学儿童,爱人、女儿还有员工们都一致反对。他们说,帮助孩子可以给点钱,接到身边,势必牵扯太多精力,影响事业和家庭。但她还是在反对声中办起了“长治市申竟救助贫困失学儿童教育中心”,成了45个孩子的“申妈妈”。

  两年来,她为孩子们投入了50多万元,她的涂料厂则由红火走到了破产的边缘,今年销售额仅有8000元。由于将很大的精力投入到孩子们身上,耽搁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员工纷纷离开了,队伍从100多人锐减到了不足10人,公司业务量大幅下滑。另一方面,涂料厂所销产品的资金也不能及时回笼,严重影响了资金周转。其中不能回收资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些人觉得你的钱可以给不认识的小孩,为什么就不能给他们呢?申竟在收债时,有的欠款老板就嘲讽她说,你就当是资助贫困企业了。

  爱,给了这群孩子,留给家里的自然少了。一天晚上,申竟领着从贵州省紫云县带回的陈飞回了自己的“小家”。女儿不在,她就让陈飞睡了自己女儿的床。当女儿回去找她的时候,她这样回答:“你打地铺!”那一晚,女儿真的打了地铺。陈飞看见申竟女儿的一件衣服挺漂亮,说她挺喜欢。过了几天,趁女儿不在,申竟把这件衣服“偷走”,给了陈飞。申竟说,其实那个时候,她还有钱,给陈飞买件衣服没问题,就是怕买的不一样,陈飞不喜欢!

  6月7日高考那天,很多家长都会陪孩子上考场。但为钱所逼的她这一天却在外地向朋友借钱。由于父亲身体有病,女儿只好自己上了考场。

  天安门前看升国旗

  就在申竟内外交困时,一群充满爱心的人走近了她。

  往年过“六一”,申竟都会给孩子们每人买一件新衣服,可是,今年公司的账上只有200元钱。无奈,申竟拿起了办公桌上的黄页,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开始拨打起了一些企业老总的电话。乔怀忠是长治市旺达汽运公司的经理,接到申竟的电话,他决定去学校看看。了解了申竟救助贫困失学儿童教育中心实际情况后,乔怀忠当即决定给孩子们买衣服,并发动企业员工进行捐款。就这样,孩子们穿着新鞋新衣服过了一个快乐的节日。

  做茶叶生意的刘老板给她捐了1万盒茶叶。她需要把茶叶变成钱来接济生活,但一直没有卖出。情急之下,她找到了团省委书记,请求帮忙。书记当即把电话打到太钢团委。太钢团委说,茶叶不要了,申竟可以留着再卖,他们捐款5000元。

  45个孩子有一个最大的心愿———到首都北京,亲眼看看升国旗。申竟说,虽然她的企业已经效益不好,但她仍然不想让孩子们失望。在两家企业的资助下,孩子们坐着火车到了北京。7月20日早4点多,天刚蒙蒙亮,38个孩子在申竟的带领下齐齐来到天安门广场。庄严的国歌声中,孩子们静气凝神,目睹着鲜红的国旗徐徐升起。5:06,升旗结束,孩子们不再拘束。他们说,天安门真大,比书上画得大,还漂亮。升旗的叔叔真帅,他们的衣服还有扛的枪,真好看。有的孩子问申妈妈:我们能看到

长城吗?我们能看到天坛吗?是啊,申竟也很想带孩子们去看看北京的其他地方和名胜古迹,但坐车需要钱,买门票需要钱,她身上的钱已经不多了。看着快乐的孩子们,她的眼里满是泪水。

  在天安门广场玩了一天。下午3:00申竟和孩子们坐上了返回山西的火车。

  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这个小小的四合院沐浴在夏日煦暖的阳光中,到处都洋溢着家的感觉。

  记者采访申竟,孩子杜玉刚拿着照相机跑进来要记者教他如何照相。这是申妈妈1990年花1000元买下的,如今已送给了孩子们。杜玉刚照相去了,陈飞又进来,缠着申妈妈:“他已经照得剩下不多了,申妈妈我也想照。”“你和你哥哥去说啊,去吧。”申妈妈这么嘱咐着。一会儿,8岁的宋潇进来了,拿着他们在北京的照片与申妈妈一起分享。“你怕申妈妈吗?”记者问。

  “不怕!”小姑娘毫不犹豫。

  院内阴凉处,几个小孩正围着他们的老师嬉闹。老师坐在小凳子上,小孩们靠在她的身上,一个小女孩摸着老师花白的头发,还有几个不知在跟老师说着什么。

  一颗呀滚烫的心把冰雪融化,一双呀关爱的眼把儿女牵挂;

  慈母呀慈母呀我们亲爱的妈妈,您用泪水滋润着每一朵小花;

  一颗呀赤诚的心呵护凋谢的花,你用那美好的心灵写出美的神话,慈母呀慈母呀我们亲爱的妈妈,您用泪水滋润着每一朵小花。

  这首歌的名字叫《慈母情》,是由艺术家谢芳、张目作曲,由一位普通公安干警作词专门为“申竟希望班”创作的。

  申竟说,她现在迫切的愿望是能让孩子们有一个更大的家。有睡的地方,有学习的地方……更重要的是,这个地方要成为孩子们真正的永远的家,等孩子们长大了,要回来的时候,就回这里!“可惜我现在没有钱呀!”说这话的时候,申竟有些无奈。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