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搜索:
省份: 城市:
法律领域:

论文黑市:现状与背景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9日00:04 中国新闻周刊

  海量的论文与狭窄的发表空间是造成论文黑市的表面原因,其背后是学术评价体系的扭曲

  ★ 本刊记者/王刚

  截至目前,全国的高校几乎都有这样的事情:

  一位硕士生,在校学习的两年或三年期间,必须独立在学校认定的核心期刊上发表1篇以上学术论文。

  一位博士生,每年必须独立在学校认定的核心期刊上发表2篇以上学术论文。

  海量论文与发表空间

  根据教育部网站提供的数字,2006年全国高校将有27万硕士生毕业,13万博士生在校,所以他们论文的发表总数将达到53万篇。

  而据高校的业内人士介绍,目前被各高校所认可的核心期刊只有1500家,他们每年可吸纳发表的论文总数量仅为30万篇,这30万篇中的三分之一被用来发表硕、博士生的论文。因此在理论上,硕、博士生在核心期刊发表自己论文的可能性只有5:1。

  那么53万篇的论文总量,最终将通过何种渠道被论文发表市场所消化?在本刊调查时,一位在学术期刊工作的资深人士透露,这其中有2万篇优秀的论文被那些核心期刊合理消化;另有8万篇将通过交纳3000~5000元的版面费或者托人情、走关系在核心期刊发表。

  其余的43万篇则根本上不了正规学术期刊版面,它们只能通过论文黑市得以发表。其中的30%,在这些核心期刊的“增刊”中发表;另外的70%,发表在一些连“增刊”都不是的、非法的、盗版的“核心期刊”中。

  另一方面,高校教授的论文发表需求量又是怎样?

  以西北师范大学为例,该校规定申请教授职称的前提是:1.独立撰写一部15万字以上的学术专著或参与编辑21世纪课程教材和研究生教学用书;2.以第一作者在学校认定的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5篇以上学术论文。

  同样在这所大学内,教职工的年度考核也与其论文的发表数量相挂钩。一位教授每年必须在学校认定的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篇以上。反之,则属于不合格,不予续聘。

  另外,在核心刊物上发表文章不仅成为师生重要的学术评价标准,而且还可获得校方丰厚的物质鼓励。该校规定,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将获得5万元奖金,在国内核心刊物则为5000元。

  根据《现代传媒》主编胡智蜂的粗略估计,一所中等规模的高等院校,教职员工一般在200人左右,以全国300家高等院校计算,全国高校教职员工最少也有6万人。每年这些人的论文发表量将不低于15万篇。

  而核心期刊仅能吸纳其中的10万篇,其余部分将同样通过论文黑市在一些非法的、盗版的“核心期刊”中得以发表。

  如此巨大的发稿量转嫁到学术期刊市场,可以想见后者所面临的压力。

  一家核心期刊的现状与压力

  2006年3月,作为国内核心学术期刊之一的《现代传媒》,完成了最近的一次扩版。它的页码从之前的130页扩增到了168页,发稿量提升了近10万字。

  这份创刊于1979年的新闻传播类核心学术期刊,在其发展的27年间,见证了国内学术评价体系的转变。

  在这份期刊诞生至少10年之后,核心学术期刊的概念,才被引入国内。

  上世纪80年代末,南京大学将SCI论文数作为一种评价体系引入中国大陆,随即逐渐作为标准的学术评价体系在国内成型。

  SCI是“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的缩写,是美国科学家尤金·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在1961年创建的一个科学论文资料数据库,收录发表在较重要的学术期刊上的论文的相互引用情况。发表在被SCI收录的期刊上的论文,在国内被简称为“SCI论文”。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以论文数量等量化指标为要素的学术成果考核评价,在内地高等院校广泛推行。由于改变了此前高校教学、科研管理随意松散的状态,这种考核曾被视为大胆改革的先锋之举。

  1990 年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为首的几家单位,按文献计量学的原理筛选出若干种“核心刊物”,并于1992 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一版) ,由此开始了中国的“核心期刊”历程。

  也就在此时,一大批核心学术期刊脱颖而出,《现代传媒》也完成了第一次扩刊增版。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玉圣向本刊介绍,当初引进核心期刊的初衷有二:一是为图书馆收藏期刊提供“参考”;二是为读者选择、阅读期刊文献提供“门径”。但在随后,国内“核心期刊”的原始功能逐步退化,评价功能渐趋突出。

  随后,大学和一些研究机构的科研和人事管理部门,从便利管理出发,把核心期刊的论文评价的附带功能,作为科研和教师管理的量化手段,只认杂志不认文章,把核心期刊作为数目字管理的利器,作为教师晋升、奖励和津贴的依据。

  用杨玉圣的话说,这是本末倒置。

  在之后的10多年里,核心学术期刊逐渐变了味道,这期间迫于发稿压力,《现代传媒》接连扩版两次。

  但反复扩版的成本压力却给学术期刊的经营造成不小的难题。

  根据本刊调查,现行的大多数学术期刊都在尝试自负盈亏的市场化运行,无论是新闻传播学还是其他学科的学术期刊,近几年在发行上都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在有资料可查的32种新闻专业期刊中,发行数在1万份以下的21种,占到了65.63%,这其中多数发行量都在5000份以下,1000~2000份的也不少。

  由《解放日报》主办的《新闻记者》杂志,在2005年第三期上刊出对这些获得广泛认可的20家核心期刊发稿要求的调查。其结果显示,在这20本新闻传播学术期刊中,近30%明确提出了“付费发文”的要求;另有20%提出“如稿件质量尚可,收一定版面费可登”。

  《现代传媒》主编胡智蜂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也坦言,“大部分期刊的经营都处于亏损状态,利用版面收费来增加收入已经逐渐成为一种默认的潜规则。”

  一面是越来越多量多质低的论文数量,一面是狭窄的发表空间。既要保证学术水平,又要试图自负盈亏,如何平衡各方面的关系?胡智蜂形容这“恰如在走钢丝”。

  而造成这个局面的更大的背景是,学术期刊收录论文数量已经成为衡量一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品质的重要指标。教育管理部门首先把对高校的评估、排行与发表论文的数量挂钩,学校再把论文发表的数量与教授的职称和年度考核挂钩,直至再把研究生必须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作为毕业的硬性指标。这进一步加大了论文发表大军,构成了巨大的买方市场,使得学术期刊的版面成为了稀有之物。

  论文的卖方市场

  巨大的需求,造就了论文黑市的出现,而且使得论文的买卖成了一个中介机构发达、供销两旺巨大市场。

  作为买方,需要论文的研究生和教师们,可以上网去搜寻。记者曾随手在Google上用“论文代理”作为关键词搜索,就出现了146万条信息。比如“连云港论文服务中心”的网站,那里说明:他们与全国30多家写作公司、论文秘书网、近百家期刊社建立合作关系,标出的论文价格每篇600元,并特意说明是“诚信企业”。买主们的另一个途径,是看在学校食堂门口或其他人多处的布告栏上贴出的广告,当然,口口相传也是一个办法。

  据《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代写论文的“枪手”主要是高校师生。根据“枪手”水平确定论文价格。与以往“枪手”独来独往不同,现在“枪手”还成立工作室,实现了专业化、规模化经营。客户们也被分成高端和低端。低端客户以购买毕业论文、课程论文的学生为主,价格一般在2000元至3000元。高端客户则是急于评高级职称的人,论文价格一般在5000元至8000元。

  据《新京报》报道,2005年12月,为克服追求论文发表数量带来的弊端,北京大学正式试点推行了论文代表作制度:中文系教师在聘期内只要发表了一篇有较大影响力的论文,经院系学术委员会认定,在相关的学科领域里属于领先地位,对该学者的科研工作就不再进行量化考核。中文系的研究生也没有了发表论文的数量要求,只要毕业论文作得好,照样能毕业。

  此外,从今年起,中科院研究生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对学生发表论文数量将不再做统一量化要求,而由各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根据本单位学科专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标准。★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