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搜索:
省份: 城市:
法律领域:

河北4年内将撤并300所薄弱普通高中惹争议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9日01:52 燕赵都市报

  ■调查人:本报记者 李敬东

  ■调查时间:2006年12月1日至12月15日

  ■调查地点:衡水和邢台部分地区

  ■调查事件:

  据有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到2010年,我省高中段学龄人口将下降到210万人,比目前减少百余万人。随着人口高峰逐年消退,九年义务教育后的高中阶段教育势必面临新问题。不久前,《中国教育报》和省内多家媒体刊发消息,称“河北省将撤弱扶强均衡发展普通高中,四年内将撤并300所薄弱普高”。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高中阶段教育骤然牵动了社会各界敏感的神经。

  ■“撤并300所高中”一个敏感的提法

  “撤并300所高中”的信息,记者最早是2006年11月底在《中国教育报》上看到的。紧接着,新华社等媒体相继转载。

  报道中称:河北普通高中均衡发展有了新思路,撤弱扶强。到2010年左右,全省将撤并300所薄弱普通高中,基本实现普及高中优质教育。

  随后,为了更全面地解读相关政策,记者首先到省教育厅进行采访。

  “这个信息至少从我们这儿还没有正式发布,但可以肯定‘撤弱扶强’是个客观趋势。这与高中段学龄人口数量的变化有关。”主管高中教育的省教育厅普教处助理调研员李强很感慨,“现在记者的敏感性太高了!其实‘撤并300所高中’到现在还没有最后拍板儿。”

  报道中还提到,我省目前有高中800多所,其中省级示范性高中207所,全省50%以上的普通高中在校生集中在示范性高中接受优质教育。从学校规模看,校均不足1000名在校生的学校有380多所,校均不足300人的有128所。而到2010年,高中段学龄人口将逐年下降到210万人,比目前减少百余万人。

  对于这样的现状描述,省教育厅有关人士没有提出任何异议。但对于“撤并300所高中”的提法,还是觉得“捅得早了点儿”。

  省教育厅新闻宣传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撤并300所高中”的提法是源自于省教育厅对一份省政协提案的答复,但只是一个提法而已,还没有形成最终意见。

  在省教育厅的这份提案答复中,还提到“对于那些规模小、条件差、效益低的薄弱高中校,除少量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业务指导的办法,促进其向优质高中转化外,大多数将会随着高中学龄人口的减少而被撤并。到2008年,70%至80%高中在校生将集中在示范性高中接受优质教育。同时,把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作为工作重点,通过撤并薄弱高中,帮助优质高中做大、做强、做优。”

  同时,我省还制定了标准化高中建设标准,高中将在20轨(一个年级班数)以上,在校生3000人以上,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占地150亩以上,简称“23515”工程。

  对于高中的“撤弱扶强”的理解,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这样表述,在满足受教育人口规模要求的前提下,撤弱扶强旨在实现“优上加优”前提下的教育均衡,让更多受教育者接受优质教育,实现教育公平,而不是以牺牲优质资源为代价的削强扶弱。调整后将突出优势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资源的合理安排和利用,提升办学水平。

  “也许正是由于媒体的关注,无形中加快了撤并高中的步伐。”省教育厅一位工作人员如是说。

  ■“我们已感觉到萎缩的前兆了”

  原临城县维明中学的校门大敞着,没有挂着牌子。

  放眼望去,占地150多亩的校园一片荒凉,操场上的荒草有的地方足有半人高。“这么大的校园一没了学生,就显得更空旷,草也疯长。”李纪锁曾主管该校的后勤工作,2006年12月15日,留守学校的他告诉记者,“今年(指2006年)麦收时,学生们就各奔东西了。”

  学校食堂大厅的屋顶已经没了,里面的主席台上还有“维明中学2006年××××”残缺不全的标语。食堂外面,用来刷碗的一排水龙头已锈迹斑斑。

  “其实我们早就感觉到萎缩的前兆了!”对于学校的“夭折”,作为学校的负责人刘春林有着特别的感受,“学校办不下去,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就是生源和管理问题。”刘春林说,学校学生最多的时候有1300多人,后来逐渐萎缩,到今年(指2006年)解散的时候已不足一半,老师的工资都发不起了。

  维明中学的最后一批学生,一小部分“想方设法”进了县惟一的重点高中临城中学,绝大部分“投靠”到了县职中。

  “因为学生越来越少,老师们走的也越来越多,到最后,有的课都没老师教了,学生和老师们也都心神不定。”现在正在临城中学就读的张赫(化名)告诉记者,他是维明中学的最后一批学生之一,最后那个学期同学们心里一直“长着毛毛草”。

  眼下,临城中学成了全县19万人口惟一一所普高,在校人数是4000多人。记者了解到,这所我省首批省级示范性高中已连续12年在邢台市的县级中学中取得高考冠军。

  临城县教育部门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维明中学“夭折”与临城中学的“强大”不无关系。他给记者打了个比方,“就好像平时人们下饭店,哪家饭店吃饭的人越多,人们就越愿意去扎堆儿。当然与饭菜的质量也有关系,饭店越火人越多,步入了良性循环。不管什么原因,没人去的饭店,自然要倒闭。”

  在衡水采访时,记者也遇到同样的“饭店效应”现象。

  记者从衡水市教育局了解到,衡水共有40所高中,其中衡水中学、武邑中学和冀州中学在校生都超过5000人,而校址设在乡镇的磨头中学(在深州市)和五公中学(在饶阳县),每所学校在校生不过三四百人。

  “对于我们这样的高中最担心的就是生源,尤其是人口高峰期过后的招生问题。”磨头中学校长吕彦宗直言不讳地说。

  ■对于普高生源的另一种“分流冲击”

  枣强县的钱钰(化名)2006年初中一毕业,没有上高中,直接报考了衡水劳动技工学校。

  “因为技校好找工作,我想早点参加工作挣钱。”钱钰说,她家里经济条件不太好,父母没有能力供她上高中再上大学,而且自己也感到高中学习会很吃力,所以做了“明智的选择”。

  而来自景县的小张同学是父母帮他参谋报考了这所技校的,父母准备让他毕业后回到自家的企业“挑大梁”。

  “今年(指2006年)全校毕业772人,可选择的岗位就有3700个,供不应求,每个专业的毕业生都成了‘香饽饽’。有的毕业生提前就被‘预定’出去了,后来‘扑空’招人的企业只能失望而归。”衡水劳动技工学校开发就业处主任王文普说,随着社会对“蓝领技工”需求的增多,与几年前的“四处求人就业”形成鲜明对比,就业形式非常乐观。

  正是就业的乐观,导致招生的火爆。该校学管处主任李亚辉说,2000年他们四处出击最后只能招上来400多人,这几年逐年上升,2006年计划招生1200人,最后招到1427人,学校只能把几间办公室压缩成了教室。

  采访期间,记者看到一份招生海报,广告语是“招生即招工,入学即就业”。这所学校也是衡水的一所职业技校,该校负责招生的时主任告诉记者,2006年学校推出的“校企联合办学”,学生不仅不用交学费,还可以挣到工资。

  衡水铁路电气化学校的招生形势更是喜人,2004年只招1000人,2005年是2000人,2006年是3000人。

  “好就业,就业早,投入少,这是近几年职中就业形势大好的三大原因。”衡水市教育局职成教科主任吉朝利说,目前该市共有职中46所,在校人数达4.5万人。每年毕业的学生分布在全国各地,好多人已经成为业界佼佼者。

  地处闹市区的衡水财贸学校占地面积只有30亩,在校人数高达2560人。该校书记王莉丽告诉记者,学校的就业和招生形势都很好,惟一遗憾是校园面积太小,当下最急迫的任务就是学校的投资扩建问题。

  记者了解到,眼下衡水正在集中规划一个大面积的职业教育园区,到时候当地所有的职教学校都可以搬进去“大展宏图”。

  “我们一直在灌输普高与职高协调发展的理念。”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坚持这一理念是中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专门人才和劳动者素质的社会需求决定的。

  据了解,我省在评估省级、市级示范性高中的过程中,凡是原来是职教中心的学校,不去发展职业教育,而是改办普通高中,一律不予审批。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250,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