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刘江永:东亚形势与中日关系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0日11:53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中国国际问题高级讲坛2006:中国外交与和谐世界 主题:东亚形势与中日关系 主讲人: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授 刘江永 时间:2007年1月4日上午9:00~11:30 地点: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法学楼0201 主持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 金灿荣教授 主持人:各位老师,各位同学,2006年中国国际问题高级讲坛现在开始。首先我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欢迎各位代表的到来。时间已经过了06年,现在已经是新年的第四天了,但是我们还是打着06年的标题,原因是这样,我们整个活动是在06年组织的,另外从时间序列上来讲也是我们安排的第三场活动,所以仍然称之为2006高级论坛。这个活动是我们学院打造的一个交流平台。近年来我们做了三个平台,一个是年中,每年举办一次中国国际问题论坛,和北大、清华、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所的专家学者一起就一个话题集中讨论,明年开始我们会把它逐渐国际化,因为有一些外方的朋友准备介入,这是我们学院的一个平台。再一个平台就是年底,每年年底围绕着中国外交和国际上的一件大事,邀请我们国内一些专家就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们在北京有一点地缘优势,人大是一个老校,我们也有一点儿人缘优势,能把10位专家凑到一起,很不容易,我们想通过这样一个活动把10位专家的精华观点汇集一下。第三个平台,就是我们去年开始打造的“外交政要论坛”,去年我们邀请了李肇星外长和国务院新闻办蔡武主任,不定期做一些讲座,今后我们会继续做下去。通过这三个平台我们一是给学界一个定期交流的机会,再一个,特别是第三个平台——外交政要论坛,主要是给我们学生的,我们学生可以和现在在决策层位置上的朋友有一些沟通,了解他们的信息,通过提问互动这个形式也可以把学生的一些想法带到他们那里去。这是我们现在做的一部分事情。 今天我们非常高兴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06年中国国际问题高级讲坛得以顺利举行。今天我们第一讲是请到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的副所长刘江永教授。他今天主讲的题目是东亚形势与中日关系,会对整个东亚的情况做一些分析,然后会集中到中日关系。我关于这个论坛的来龙去脉就简单介绍到这里,下面我们热情的欢迎江永教授给我们讲座,谢谢! 主讲人:刘江永教授 第一部分:东亚形势 新年伊始,首先利用人大这个宝地给大家拜个年,祝大家新年快乐,事业顺利,家庭幸福!我很荣幸出席中国国际问题高级讲坛,非常感谢人民大学的邀请。因为在座的都是这方面的研究人员,或者是教师,对很多情况是非常清楚的,所以我只是想谈个人观点。主题是东亚形势与中日关系,主要是想从东亚地区宏观形势的发展来看中日关系的演进,下面我谈我个人的观点,有些看法未必正确,仅供大家参考。 我觉得去年以来的东亚形势有这么几个特点: 第一,去年这个地区由于朝鲜试射导弹和核试验,使得朝鲜核问题与朝鲜问题重合,东北亚地区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地区,朝核问题走向也成为2007年东北亚形势的一个看点。今年最新一期新华社《瞭望》周刊评出了2006年的十大国际新闻,第一大新闻就是朝鲜的核试验问题。我认为朝鲜核试验不是偶然的,这些技术、装备的发展肯定经过了一个相当长时期的实践、实验、技术积累和研究投入,这样才能在一个特定的时间选择一个特定的关节点来进行实际的试验。这个试验本身我认为有它的军事考虑,但是更重要的是政治考虑。这就使得朝鲜半岛或者说东北亚地区出现了这样一些不可思议的现象,即“口头的无核化共识”和“行动的有核化进程”之间的矛盾。 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我想有这么几方面:第一,朝鲜越来越有国家安全的危机感,需要通过拥有核遏制力量来对美国进行讨价还价,包括政治、安全、能源、经济四个方面。第二,从美国的角度讲,美国也认为一个拥有核武器的朝鲜是危险的,如果扩散出去就更危险。美国把朝鲜像伊朗一样,列为邪恶轴心。但是,美国的政策缺乏连贯性,在不断摇摆。我最近一次访问日本,有个非常深刻的感觉,在我接触的范围内他们都对美国政策缺乏连贯性感到无奈和失望,都认为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是错误的,美对朝核问题的做法在发生调整和变化。 那么,美国政府对朝政策缺乏连贯性,给朝核问题带来了什么样的结果呢?我们可以通过简要回顾三次朝核危机来总结经验教训。1993年到现在,我认为共发生了三次朝核危机。第一次朝核危机发生时金日成还在世,那个时候美国用卫星侦查到朝鲜有核活动,要求朝鲜冻结核设施。朝鲜开始很强硬,美国当时有两种考虑:一是拿到联合国对朝鲜实行制裁;第二是对朝鲜实施外科手术式打击,甚至可能包括占领平壤,这是克林顿政府时期。但是最后是美国派遣前总统卡特访问朝鲜,跟金日成密谈,最后达成朝美核框架协议,第一次朝核危机就此谢幕。在美朝核框架协议当中,朝鲜承诺冻结核设施,接受国际检查,而美国则承诺如果朝鲜放弃石墨反应堆,美国将提供两座轻水反应堆,另外保证在轻水反应堆于2003年建成之前,美国及其盟国每年向朝鲜提供50万吨重油。应该说美国的这一对朝政策是成功的,当时朝鲜的核设施的确停止了,也置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之下,如果按1994年的核框架协议继续往前走的话,朝核问题也许就不会出现今天这个结果。 但是,布什总统上台以后全面否定了克林顿政府的对朝政策,认为克林顿政府对朝鲜过于宽容。他们拿出巴基斯坦出口给朝鲜的离心机等情报材料,认为朝鲜正在采取浓缩铀的方式在进行核试验。要知道1994年美朝核框架协议的内容中并没有关于浓缩铀的限制,这样美国就认为受到了朝鲜的欺骗,而朝鲜也态度强硬,针锋相对,朝美核框架协议到此结束。美国甚至将朝鲜列为他的核打击目标之一,这就等于自行把整个1994年核框架协议全部推翻。朝鲜也重新启动核设施。这就是第二次朝核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朝核危机愈演愈烈。这种情况下怎么办?过去曾经有个中国、美国、朝鲜、韩国“四方”会谈,其实那个时候中国不太愿意卷进这个漩涡,因为这毕竟是朝鲜和美国之间的事,但是美国要拉着中国,朝鲜也想靠着中国,这就使中国在这一问题上的地位无形中提升了。四方会谈搞到一半的时候日本来劲了,日本要体现它的存在,也想加入,俄罗斯想你日本进来了,我也不能闲着,而且朝鲜的核设施在上世纪50年代就是前苏联提供的。于是,六方会谈就在北京举行了。六方会谈进行五轮之后终于有了结果。什么结果?就是2005年在北京通过了“9﹒19”共同声明。我认为,这一声明缓解了第二次朝核危机,如果能够实行的话,它跟1994年的核框架协议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在“9﹒19”共同声明中,六方一致重申,以和平方式可核查地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是六方会谈的目标。 朝方承诺,放弃一切核武器及现有核计划,早日重返《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回到国际原子能机构保障监督。 美方确认,美国在朝鲜半岛没有核武器,无意以核武器或常规武器攻击或入侵朝鲜。朝方声明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其他各方对此表示尊重,并同意在适当时候讨论向朝鲜提供轻水反应堆问题。 然而,共同声明刚发表,美国就对朝进行金融制裁,结果朝鲜也不履行“9﹒19”共同声明,反而搞了核试验。结果造成第三次核危机。值得注意的是,朝鲜核试验使用的并不是美国担心的浓缩铀方式,而是使用了钚。“玩”了这么一圈儿,等于美国给了朝鲜发展核武的时间,而自己几乎什么也没有得到,朝鲜的核计划却不断发展。最近,一位日本专家指出,布什政府的主要目标是改变朝鲜的金正日政权,但今后两年可能办不到了,而布什政权反而肯定先会被改变掉。这不能不说是美国对朝强硬政策的失败。 对日本来说,除了朝核问题、导弹问题外,还有绑架日本人问题。在麻生太郎外相看来,对日本来说最重要的第一是绑架问题,第二是核问题,第三是导弹问题。这似乎是目前日本政府对外表态的一个口径,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国内政治的需要。安倍2002年随小泉出访朝鲜,在迫使朝鲜承认绑架问题上积累了一定的政治资本,而对朝显示强硬态度有利于安倍争取民意支持。最近日本民调显示,安倍的民意支持率有所下降,所以安倍在关于日本人被绑架问题上面临着骑虎难下的局面。因为,如果他不把绑架问题放在第一的位置上,在六方会谈时,日本一些民众就会担心,这自然会影响他的支持率;如果他过于突出强调绑架问题,有可能与其他各国的政策优先顺序发生矛盾,而一旦朝美达成某种交易,日本便可能被边缘化。整个来看,我认为在新的一年里朝鲜半岛不会风平浪静,问题的解决不会非常顺利。 第二,从东亚整个形势来看,目前来看出现了“南松北紧”的情况。东亚的南边有东盟,北边是东北亚地区,南边相对显得比较稳定一些,或者说形势比较舒缓一些,而北边矛盾较多,发生问题的概率比较高。这个地区整体上跟中国的关系是稳定的,但这并不是说南边没有问题,南边最主要问题之一是一些国家内部不太稳定。去年泰国他信突然倒台了,最近泰国又发生了连环恐怖爆炸事件。东南亚地区作为南亚和东亚之间的一个拐角,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突出,存在着海盗猖獗等各种各样的问题。2007年,我国周边特别是在东亚这一块应该说还有很多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第三,“大国之间无战事,大国关系伙伴化”的格局基本形成,但威胁中国安全的不确定依然存在。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今年会有新发展,因为去年是中国的“俄罗斯”年。今年是俄罗斯的“中国年”,中俄关系还会继续向前发展,中俄两国都会呈现比较好的发展势头。另一方面,中美关系在美国选举年之前总体上双方会求稳定,谋发展,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基调,但是不稳定因素也在增长。目前,东亚地区大国战略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但出现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北约甚至要联手印度的迹象。今年1月,安倍首相首先出访欧洲的重点是访问北约。北约已经从一个保卫成员国安全的组织转向了外向型军事集团,在国际上开始使用北约的军事力量。阿富汗现在有北约的存在,阿富汗跟中国接壤,也就是说北约通过在阿富汗的维和行动,在历史上第一次使北约部队深入到跟中国接壤的国家。在这种情况下,日本首相访问北约,自有其特定意义。美国希望形成欧洲北约和亚洲军事同盟的一个联网。美日军事一体化不断发展,并加紧协商如何应对台海局势。美日一方面要求中国增加透明度,另一方面最近又制定了强化军事保密措施,对军事机密泄密者的惩处加大力度。这些都是和谐中的不和谐因素,值得重视和警惕的。 第四,从整个国际局势来讲,我觉得世道变了,出现了“隐形”的一极。过去我们在讨论国际政治的时候只是从数据上看大国力量格局的变化。但是,我现有深有感触的是,好多事情不是这样的,比如说我们在谈论多极化的时候通常是考虑主权国家或国家集团构成的力量中心。国际关系往往受到几大力量中心构成的国际格局的巨大影响。如今,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信息网络化社会这样一个新的世道,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重大影响的“隐形”一极,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力量中心,而是遍布于世界,集中于中东、中亚地区,以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信仰为基础的国际恐怖主义网络。我认为,关于这一极的出现,在国际关系史上还没有人写,但事实21世纪初已经出现了,这是决定和影响大国之间关系的一个新的国际要素。这种“隐形”的一极是非政府、非国家、非传统的、松散的一极。正因为他是看不见的,所以容易被人们忽视,但却像幽灵般地可以在国际网络上保持跨国联系和影响,并可以用手机遥控炸弹,是真正可以对美国及其盟国的安全造成巨大破坏的力量。一些基地组织将来一旦和极端反美国家联合在一起,才会对美国构成真正的挑战。 第五,如果说是美国促成了这种世界新的多极化出现,这似乎是个很离谱的话题,但也许更接近事实。因为这实质上是美国一极称霸战略和国家安全政策造成的严重异化现象。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朝鲜、伊朗的核问题,没有一个跟美国没关系。一开始,美国对印度拥核是打压的,后来认为印度可以用来牵制中国,美国对印度拥核也就“OK”了。核不扩散体制的破坏必然会导致军事上多极化的出现。在政治上,美国推行所谓大中东的民主化、大中亚的民主化,但由于美国的政策不得人心,结果民选出来的政府却有强烈的反美倾向。冷战后曾出现东欧剧变,而现在就同美国的关系而言则似乎出现了一种“逆东欧剧变现象”:例如,伊朗的内贾德总统和巴勒斯坦的哈马斯政权的出现便是典型;在拉美,与美国唱反调的左翼政权上台也可以说是这种“逆东欧剧变现象”的表现形式之一。在某种意义上,这也可以说是美国推行的全球民主化政策的异化现象。在经济上,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结果之一是把国际油价打上去了,金价随之上扬,而美元地位则相应削弱。我估计,在全球GDP中,与上年相比,2006年欧盟可能上升10%,美国可能下降10%。为什么?都是货币汇率变动捣的乱。欧元刚诞生时,1欧元只能兑换0.98美元,2006年1月为1.22美元,现已升到1.32美元。澳元、英镑对美元升势也一度高得离谱。一年多来,除了日元以外,美元对全球所有主要货币几乎都在贬值。美国的总体实力较前下降,而俄罗斯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出口国和黄金蕴藏大国,经济迅速回升,能源甚至成为俄手中的一张外交牌。从这个意义上讲,普京总统也许真的应该“感谢”布什总统。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