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核不扩散体系深化的危机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1日11:21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核不扩散体系深化的危机 全球格局的第三个特点也与此脱不了干系。这就是去年给全球政治安全带来很大冲击的两场核危机,即伊朗核危机和朝鲜核危机。它们显示,核不扩散体系分崩离析的危险在加剧。 先看伊朗核危机。在伊朗核危机的紧急期间,西方一再发出最后通牒,一再设置时限,但是还是最终拿伊朗没办法。回顾一下,去年国际社会对伊朗多少次最后通牒,不管是以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方式,是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的方式,还是以所谓的六国集团声明的方式。赖斯去年在美国外交政策委员上的一次讲话中承认,伊朗核危机是对美国面临的最大的挑战,而且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出解决这场危机的办法。我觉得赖斯描述的非常准确。问题不是出在军事上。美国在军力上完全能够压倒伊朗,而是政治上和其它方面。伊拉克给了美国太多的教训。美国现在面对的敌人实在不是军事上所能解决的,伊朗就是个典型。伊朗核问题在我看来确如赖斯所说,是对美国所掌控的全球安全和全球政治的一个直接的挑战,一个来自于国家政权的强大抵抗。放眼望去,全球任何国家,除了非国家的基地组织,或者是哈马斯,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全球各地的秘密团体之外,还没有一个国家敢公开跟美国叫板。即便是朝鲜,也还是有软硬两手,还寄希望与美国直接对话,希望从美国那里拿到好果子。但是伊朗不是。伊朗充分认识到美国人现在还不方便对它下手,充其量只能进行军事轰炸。但是伊朗离真正的核武化还有一段距离,它的核设施相当分散,光凭着军事轰炸非但摧毁不了伊朗的核设施,而只会激发伊朗人民和伊斯兰世界更强烈的反美情绪,造成全世界更多的恐怖袭击,给美国的国家安全带来更多的威胁。 此外,伊朗和伊拉克是不一样的。伊拉克是一个世俗化程度很高的国家,相对而言有很多的医生、工程师与知识分子,一度(60-70年代)相当西化。所以美国觉得可以对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在伊拉克建立自由民主政权,作为整个伊斯兰弧带确立一个榜样。而伊朗则不同,伊朗自1979年之后是当今全球在21世纪仅存的神权国家,宗教领袖比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具有更高的权威。美国如果对这样一个国家动用大兵,对现在的美国来说,后果是很难想象的。而如果伊朗被逼急了,则可能也会走极端。什么极端呢?就是退出现有的核不扩散体制,从原先的签字国承诺不扩散到公开的向其他伊斯兰国家或非国家反美组织输出核技术,分享核能力,同时在石油海上通道制造各种麻烦。这对美国来说才是最可怕的!所以,这个僵局仍在持续,冲突基因还在进一步发展,到目前为止还看不出有什么解决的迹象。 跟伊朗核危机相比,去年朝鲜核危机对中国有更严重的含义。如果说伊朗核危机主要是对西方,特别是对美国而言是一种直接威胁,朝鲜核危机对中国而言则更多的是对中国外交的一种大麻烦。在美国人看来,中国如果要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朝核问题上就必须担当起领导的角色。所以现在实际上关于朝核问题,中国可以说不管主动也好,被迫也好,都是处于一种管事人上的角色。中国的周边几个国家,如韩国和日本,都指望中国在朝核问题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这是外界的看法。 而我们自己呢?坦率地讲,意见也不完全一致。去年朝核问题有一个变化,带来中国公众和媒体以及学界的更公开的参与讨论,这是有积极意义的。政府职能部门也好,媒体也好,公众也好,学界也好,大家都关心它,都在就这件事进行讨论。在我看来,这种公开争辩,有助于中朝两国关系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朝着符合新时期特点的正常国家关系转变。我们当然希望是和平解决朝核危机,我们反对任何强力的方式,激进的方式。但解决起来不容易。 现在已经进入2007年了,新的一年里大家可以继续观望这两场核危机的事态发展。我认为这两场核危机会进一步的升华、发酵,而由此导致的大国之间的互动还会增强,对现有的核不扩散体制的冲击也还会继续。实际上,这两场核危机只是冰山的顶尖,是我们所看到的一角,在它下面存在着一个金字塔型的扩散与防扩散的斗争体系。我们为什么说既有的核不扩散体系面临着重大的挑战?除了浮在水面上的朝鲜和伊朗以外,全世界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国家观望和准备,去年有一些重要的迹象证明这个体系正面临更大麻烦。比如说海湾合作组织成员试探性地提出,海合组织也要发展自己的核开发技术。埃及也有类似的宣布。巴西去年7月则宣布这个国家已成功地建立了南美第一个浓缩铀中心。这个中心的建立意味着巴西已成为南美洲第一个拥有核技术或核能力的国家。此外,还有很多的国家都在观望。所以搞不好的话,未来再过十年,二十年,也许更短,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五个核俱乐部的正式成员,三个准核国家以及一大批观望跟进国家的核框架,可能会演变成一个在全球的各个角落,都充斥着核技术与核设施、有几十个核国家的局面。到那时候,我们现在这个九十年代中期建立起来的全球核不扩散体系就成了一个历史回忆和笑柄了。去年一年的事态发展给了我们这么一个重大的警醒。今年这个挑战还会继续,这是冷战结束以后全球安全体系所面临的最大麻烦之一。当然它与现有国际政治的格局与内在矛盾分不开的。 欧洲、拉美政治“向左转” 去年所发生的第四个重大的迹象就是,在全球范围内左派势力和中左翼政权正在快速的崛起和增加,尤其体现在拉美、中东欧以及西欧地区。我们刚才讲到的迹象或特点主要是危机的层面,或者是隐患的方面,而这一特点则很难说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它带有一些趋势性的迹象,目前还很难看清楚。 去年拉美先后举行了十多次国家大选,多数都是由左派当选或是中左派政党胜出。所以有人讲现在的拉美是“一片红”,非常显眼。2006年拉美国际选举的这一现象标志着整个地区的政治正在“向左转”。拉美,传统上是美国的后院,而现在则出现了更多对于美国不满,要摆脱所谓华盛顿共识、摆脱美国势力范围的声音和力量。在欧洲去年也有不下十次选举,不管是议会选举还是总统选举的,其中过半也是中左翼胜出,这个迹象同样具有象征意义。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这些政治思潮,在资本主义或者新自由主义伴随着冷战结束以来十几年的快速扩张之后,曾经一度销声匿迹,被挤压得没有声音甚至无影无踪,而现在则又在顽强地抬头,又在全球政治、全球经济和在反全球化过程中间发出自己的声音。研究全球政治、全球社会运动,我们就会发现这些政治或政治思潮转变的轨迹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实际上带来了全球市民社会声音的加强,带来了对国家现有政权扩大贫富差距以及追随西方少数国家政策的不满,带来了诸如反私有化、反剥削者、反环境污染的斗争倾向。我建议年轻的研究生可以仔细研究一下这些问题和迹象。它们意味着什么?可以有什么不同的解读?与我们传统意识形态讲的东西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这些东西应当说在当下的中国还没有一个很充分的讨论,但非常值得注意和探讨。它是当今国际政治的重大潮流。 金砖四国继续和平崛起 2006年第五个全球格局的重大迹象就是所谓的“金砖四国”或“金砖五国”的继续快速崛起。所谓的金砖四国(golden bric,用国家的英文第一个字母),指的是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最近我看到一些说法叫做金砖五国(golden brics),加上了南非。不管是金砖四国还是五国,含义是什么?可以说,它们是在全球经济和政治的不景气中的景气,是扑朔迷离、曲折行进中的亮点,是发展中世界的希望,是地区经济的领头羊。 中国和印度被称为是全球经济变化的亚洲发动机。俄罗斯这几年的发展可谓是顺风满帆,尤其是能源价格的居高不下给它带来了无穷的财源,所以经济迅速复苏。俄罗斯总统普京正是在这种经济迅速回暖的情况下加强了政治上调整,收回原先的一些诸侯权利,消除一些寡头,强化全国一盘棋和对整个联邦的控制。俄罗斯现在正在朝着一种传统意义上的苏俄大国样式崛起,去年表现得尤为明显。俄罗斯人现在具有很浓厚的“忧患的战略意识”。我觉得这是一个在复苏的北极熊才会有的特殊的味道,这种味道跟在前些年的俄罗斯嗅到的完全不一样。巴西和南非也都是各自地区经济发展的亮点。“金砖四国”的稳固上升态势,或“金砖五国”的崛起,对世界引起了重大的冲击,而且这种冲击又不是一下子能够充分估计的。无论如何,它们的崛起都意味着现有的国际政治力量格局在出现一些静悄悄的转变。也许若干年以后我们会很惊讶的发现,原来所谓的一个简单的一超多强结构逐渐被多中心的全球力量格局所取代,当然会是很长的时间。新力量的崛起会对全球政治带来深刻影响,它会对当前由美国一手主导的全球政治安全架构带来修正和冲击。 现在重点谈谈中国。有人讲05、06年对中国尤其是中国外交来说,是具有史诗般意义。这两年中中国在国际事务上发言权明显增大。单单就去年,中国外交就有一系列重大举措,在一年之内举办三个集团外交,这是前所未有的。上海合作组织的首脑峰会,中国和东盟四国的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在一年内同时举办这么多大型而且高层次的集团外交,在中国是史无前例的。我觉得它发出的信息非常清楚: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分量在加大;中国人在争取话语权;中国经济和中国人民跟这个世界越来越多联系在一起。从另一方面来讲,如果外界称誉中国是金转四国、五国中最亮的一个亮点的话,我们千万不要被这种溢美之词冲昏了头脑。实际上,无论是在全球经济还是全球政治的参与当中,很多方面我们都是处于一个比较粗放式的介入或增长。比如说,中国参与世界经济的量比较大,但多数产品处于世界商品链的低端,我们参与国际组织的数量也比较多,但是真正的动议权和决策权掌握得比较少。中国的量大而且增长快,但质并不高。这一点要明白,不要被进展冲昏了头脑。 尤其值得重视的是,虽然我们的确是金砖四国或金砖五国中最亮的一个点,但是同时这种被关注也带来了一些消极面。我指的是,在继九十年代初期的中国崩溃论,九十年代中期以后的中国威胁论之后,2005年以来,特别是去年,“中国责任论”传播之快,超出了中国人自己的想象。什么叫“中国责任论”?这个说法实际上有相当大的模糊性。它可以被说成具有很好的含义,诸如说,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全世界经济增长中起了一个领导作用,在朝核六方会议上面起到了一个平台作用等等。但另一方面来讲,这后面又带来很多批评性和压力性的色彩。比如它也包含着指责中国对现在全球能源竞争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当前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飞涨多半是中国人造成,中国的经济发展给全球的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中国没有在全球环保上承担应有的责任等等。在相当多的地方,中国给人的形象就像一个怪兽,可畏却未必可亲。有关中国对外形象的问题,我们不能不重视,特别是对很多在座的年轻同志而言,我们将来承担这方面的教学、研究,包括外事工作,就一定要思考一下什么是中国新时期的形象,什么才是中国作为大国应有的风范。我们在讲“和谐世界”这个理念,如何落到实处?这不是一个小问题,不是单单依靠宣传工作能够解决的问题。 大国战略对话与协调在深化 全球政治安全格局当中的最后一点,也是我所认为的从2006来看有积极性的一面是什么?就是世界主要大国之间的协调对话在加强,朝着更加网络化和机制化的方向发展。就中国而言,我们和美国建立了安全对话、经贸对话,日本与欧盟也特别希望能够仿效美国与中国开展对话。中国正在同各个大国建立全面对话关系。不光是中国,俄罗斯也在这样做。我们可以看到,大凡世界大国都在发展这种协调和对话,以达成战略层面的某种程度的默契。 这一迹象具有什么含义呢?即便现在的国际社会充满着众多的不确定,但是这个世界之所以还正在往上走,还能给我们一些希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主要大国之间保持了相对的理性,保持了这样一种战略对话与协作。尽管大国之间有意识形态、社会制度这样那样的差异,但至少达成了某些共识。这个默契还在加深。看看中美关系的发展,大家就能理解了。当初小布什总统刚刚上台时对中国非常不友好,说了很多难听话,而现在呢?他现在反复强调中美关系多么重要,强调中美关系是建交以来最好的时期等等。这绝不意味中美麻烦减少了,更不说明布什真的对中国有好感了,它仅仅表明利益互动的加深带来了磨合的某些切合点。大国之间的互动和协调在纵深,我觉得这是全球政治的一个重要迹象。这就意味着,全球机制除了正式的制度性安排之外,非正式的、不定期的协商,特别是以大国为代表的对话与协作在加深。当然了,这中间也还有很多问题。就以中国和八国集团关系为例,一方面大家在工作层面默契在加强,另一方面,还存在很深刻的差异,包括意识形态的差异,包括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的分歧。这些分歧在短时间内难以弥合,大国之间协作机制的加深是一个长期过程。06年这方面的故事太多了,我就不一一举例了。 以上几点分析,供各位讨论和批评。谢谢!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