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回顾:

成都金堂部分农民大肆毁田挖沙 土壤破坏难恢复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6日02:21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闵捷 《华西都市报》记者 万金龙

  “这些庄稼,怎么老是长不起来呢?”1月8日上午,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赵镇居民廖老三站在自家农田中央,面对枯萎的蔬菜,不停地唉声叹气。

  赵镇的农田,表层是泥土,下面是沙子。廖老三去年悄悄在自家农田采挖了大量的沙子,卖到城里一次就赚了数万元。他找了一些土,回填到农田里,但由于土壤结构已被破坏,庄稼长不好了。

  在赵镇,像廖老三这样挖沙的人为数不少。

  农田处处见深坑

  成都近年来建筑市场兴旺,对沙子需求很大。赵镇离成都市区仅37公里,交通快捷便利,建筑市场一些做沙石生意的老板便来到赵镇,怂恿农民把自家的农田挖开采沙。

  农田挖沙是违法行为,尽管当地有关部门一再治理,可在利益驱动下,不少农民与政府部门展开了“游击战”。

  1月8日上午,记者在知情人士的带领下,驱车穿梭于赵镇赵渡社区一片区(原综合村)田埂边的机耕道上,周边一堆堆高约3~5米的小型“沙山”显得分外醒目。

  “这都是当地居民在自家农田采沙留下的。”由知情人指引,记者在现场看到,该片区千亩左右的农田,多处因为采沙而变得坑坑洼洼。走近一处处的沙堆,便发现旁边有一处处深达3~5米的深坑。

  在赵渡社区,记者在方圆数百亩的范围内数了一下,发现已开采沙子的农田达25处,其中半数是新开挖的。农田之间,记者还发现了破田采沙过后没有回填而形成的“人工池塘”。

  当天上午10时许,在一处新开挖的农田里,记者看见男女老少6人正在挥锄舞锹,汗流浃背地采沙。

  “这算啥子哦,桐梓村那边挖得更凶呢!”知情人随后把记者带到了两三公里外的赵镇桐梓村。

  上午11时许,记者在桐梓村周边发现,方圆上千亩的农田里,采沙情况更为严重。记者所到之处,都引起采沙人的张望,记者走下车后,采沙人便纷纷携带工具,神色慌张地离开。记者加快脚步,采沙人便奔跑起来。

  “看你们的车牌号,是从成都来的吧?是不是国土局的人哦?”一名被记者追上的采沙男子反问。

  记者自称是成都一个建筑工地的经理,急需大量建筑用沙。闲谈许久,该男子才透露:一段时间来,政府部门不时前来驱赶采沙的人们,有时一周来一次,有时三五天来一次,“要是跑不快被逮住了,那是要罚款的哦!少的罚两三百元,多的要五六百元。”

  采沙男子表示,面对罚款,大家只能打“游击战”,大部分人的采沙时间是在早晨或傍晚,“只有胆儿大的人才在中午或下午行动。”

  “沙山”堆到正堂屋

  一名姓曾的采沙男子透露了他的“如意算盘”:这些年庄稼收成不好,秋冬季辛辛苦苦种的疏菜,一亩也赚不了几百元钱,如果把田里的沙子挖出来卖了,至少能赚个五六万元,“等沙石开采完,再想办法回填泥土,田还是原来的田。”他告诉记者,河沙的价格高,比较紧俏,赵镇农田出产的沙子价格相对便宜,因而受到市场青睐。

  记者采访发现,目前成都建筑市场主要使用的是河沙,质量好的河沙价格为每立方米80~90元。赵镇紧邻沱江,古时曾是沱江河床,当地农田里开采的沙子与河沙的沙质相近,价格是每立方米45~55元。

  记者表示想买上千立方米的建筑用沙,曾某表示:“那要进村去收,因为大部分人都把自家田里的沙运进家了。”

  记者随即进入附近村庄,发现不少居民的家门前堆积起“沙山”,有些“沙山”还被覆盖物掩饰了起来,有的“沙山”甚至被堆积在正堂屋或

客厅里。

  据了解,破田采沙的人一般不把沙石堆在田里,堆在田里容易被偷,也容易被前来查处的政府人员没收、处罚。放在家里,还可以辩解为“这是买进来自家用的”。

  按照知情人提供的电话,记者拨通了一名沙石老板的电话,并以赵镇居民名义,表示有从田里挖的50立方米沙子需要出售。

  该老板当即表示:现在成都市区的沙子供不应求,每立方米收购价为50元,供沙量“多多益善”,过些天他们可以派车来拉,如果供沙人直接把沙子送进建筑工地,每立方米可按60元计算。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35,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