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文指控药企勾结药监局落马高官 转帖者被刑拘(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8日10:58 国际在线

  他们这样开发新药

  将由政府定价的“普药”改包装、剂量和用法,加入些无用成分,申报注册

  2007年1月9日,张志坚在海口市龙华区人民法院出庭受审。

  他走进法庭,和旁听的亲属们一一对视,算是打个招呼。

  二哥张志强一直盯着被告人的背影,“志坚变得又黑又瘦,马路上擦肩而过,我都认不出自家兄弟”,他压低声音说。大哥张志刚掏出纸笔偷偷记录庭审的过程,直到被法官严厉制止。这是兄弟三人8个月来第一次见面。

  张志坚2002年从安徽中医学院药学专业毕业后,只身南下海南,先后在三家药品生产企业从事药品研发和新药注册。

  这类工作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讲,张志坚每天做的事情就像是“填空”,通过“剂型”和“名称”的变换与组合,“创造”出药品的价值。

  业内人士介绍说,将按规定由政府定价的“普药”改变包装、剂量和用法,并加入一些无用成分,申报注册成新药,这在药企行业是一个常用的做法。“齐二药”事件和“欣弗”事件中出问题的药物就是这种“新药”。厂家的目的,在于获得企业自主定价的权利。

  根据《中国医药报》今年的报道,全国目前获得GMP证书的药品生产企业共有4446家,每家企业至少有一名像张志坚这样的“新药研发专员”。正是因为他们的工作,中国药品才会出现同一种药能有十几到几十个名字、单价从几毛钱到几十元不等的情况,尽管这些技术人员并不是造成这种混乱局面的根本因素。

  院士钟南山在去年全国两会上对药品问题进行了不客气的谴责。

  他说,一个药品换个“行头”改个名,摇身一变成新药,“身价”就立刻飙升。这些所谓的“新药”不仅坑害了病人,而且还养肥了蛀虫。钟南山转而质问国家药监局的官员,“这些批号都是怎么拿到的?这些问题到底谁来把关?”

  新闻媒体在报道这番言论时,反复引用一个对比——“2004年国家药监局受理了10009种新药申请,而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同期仅受理了148种。”

  作为从业人员,张志坚对行业当中存在的问题了如指掌。但他仍然按部就班工作,为了成家立业,也为了丰衣足食。

  张志坚常常登录几个固定的网站。其中一些医药讨论专区资讯密集、消息快捷,给他的工作带来了很大便利。可张志坚怎么也没有想到,一次论坛转帖的行为让他坐上了被告人的位置。

  “难道你就没有想过这样做的后果?!”面对法官的质问,张志坚仍然坚持自己一贯的解释:“我没有想过,我只是觉得好玩。”

  起诉书为张志坚的行为罗列了一连串后果:张的转帖现身网络后,与海口康力元制药有限公司签署经销合同的5家药品销售公司,陆陆续续遇到了下游客户要求退货的情况。这5家销售公司的负责人一致认为,张发表的转帖是造成下游客户提出终止合同的直接原因。它们转而向上游的海口康力元要求赔偿,海口康力元为此承担了总计达400万元的经济损失。

  总之,影响很恶劣,后果很严重。检察官宣读说:“(张志刚)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以损害商业信誉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张志强在旁听席上紧张计算着数字。“5笔买卖泡汤,总计400万元。别说400万元,就是随便拎出一笔,几十万元也能让我们几兄弟赔个倾家荡产。”张志刚嘀咕说。

  检察官出示了海口康力元和药品销售公司签署的赔偿协议书,以及销售公司负责人提供的证言。这在张志刚听起来总是不对劲,他特别注意到:5家向康力元索赔的销售公司中,只有武汉某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出具了收到赔偿款100万元的收据。

  “这会不会是生产企业和销售公司联手造假呢?”张志强问。

  记者随后致电武汉某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康力元?

  我不认得它。”“我在海口没有什么关系。”对方说完后立刻挂断了电话。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