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炼下的华章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8日16:11 新世纪周刊

  -本刊记者/杨东晓 摄影/庄健

  景德镇1800多年的制瓷历史中,“烧”出来的奇迹不断涌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杰出手工艺品徽章 ”的法蓝瓷,2007年1月14日拉下了它在北京的展出帷幕

  可以溯源到十七世纪的故事

  一位名叫白晋(JoachimBouvet)的法国传教士在1688年来到中国,他和他的一群都有着中国名字 的同事“张诚”、“洪若翰”、“刘应”,给中国皇帝康熙带来了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的国礼,那是30箱装着浑天器等含有 先进科学信息的礼品。

  白晋和张诚入中国皇宫不久就学会了满文,这样他们与康熙的交流更加没有障碍,康熙从此迷上了数学,以至于园明 三园之一的畅春园中还建起了“算学馆”。康熙处理国事之余全部精力投入到数学中去,御医甚至因此而为他的痴迷和健康担 忧。

  喜爱艺术的法国国王、芭蕾舞的创始人路易十四自然也收到不少来自中国帝王的礼物,这其中就包括当时整个世界对 中国的印象--

瓷器。路易十四如此酷爱艺术,他参演过21部芭蕾舞剧,还被御医嘱咐不要为此而病倒。事实上路易十四热 爱所有艺术,因此,在康熙送给他的礼物中,他无法不爱上中国瓷器。

  无疑,这种偏爱很快就影响了整个法国的上流社会。好在法国的陶瓷业在这个时候开始起步了--在路易十四派往中 国的“文化使者”中,还有一位叫“殷弘绪”的传教士。他在景德镇一住就是7年。他对国际文化交流的贡献,是把景德镇的 秘技传给了整个欧洲。

  一眼认出法蓝瓷

  中国瓷器在唐朝时即被国际社会誉为“白金”,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断推进,欧洲制瓷业近代占据了相当显要的 国际地位。因此,只有突破陈法和不断创新才能再一次使中国瓷器在世界范围展现荣耀实现复兴。

  法蓝瓷对于中国几千年传统制瓷工艺的突破是文化创意产业一颗富有灵气的果实。要想在千百种瓷器中一眼认出它来 ,并不是一件难事。

  它在着色上运用釉下彩,色彩层次不仅超越了传统的着色单调,而且使瓷器上最难体现的各种红色更加丰富和饱和, 于是,人们现在看到的栩栩如生的鸟雀花枝呼应摇曳,可以保持上千年色彩不变。

  法蓝瓷的制作成型也完全不再运用传统的手拉胚,而是通过倒角脱模来使所有的植物和动物活灵活现地站立起来。最 通俗地解释这种技法,那就是,法蓝瓷上的画面,都是立体的、浮雕一般站立在瓷器表面上的。

  人们只能感受到而无法用一句话概括的美,则来自于它的内部。普通陶瓷艺术品的烧制温度一般在700℃~800 ℃,法蓝瓷浴火1200℃而诞生,它的体内也不含骨粉,完全采用景德镇瓷土;法蓝瓷专利技术之一的“胚体表面密布短小 倒角陶瓷装饰品制造方法”,成功克服了几千年来翻模法在工艺上的制约。

  所有这些特点,使在东方文化的窑炉里得以冶炼出一件件中西合璧的艺术奇迹,国际制瓷领域又开始了一个新瓷器时 代。

  中外制瓷携手之作

  中国瓷器在中法交流中的握手,一直延续至今,故宫博物院法蓝瓷与法国顶级品牌柏图瓷器、昆庭银器、巴卡拉水晶 合作的“福海腾达”顶级餐具组,再现了东方文化的璀璨与皇家风范。

  事实上,“福海腾达”并不是诞生于2001年的法蓝瓷第一次与古典意象相结合。几年前法蓝瓷就多次与郎士宁“ 合作”过。郎世宁这位生活在中国清代的米兰人,也算是中国清代画家了,他服务过康、雍、乾三位中国皇上。而且是雍乾两 廷的艺术中坚人物。

  雍乾时期,中国宫窑粉彩瓷器上的绘画,多选用这位御用画师的构图布局和主题。法蓝瓷作品“樱桃嬉春”的画意, 选自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品郎世宁《仙萼长春图册》之《樱桃图》,郎氏画作的主体由温润剔透的瓷器重新演绎。而法 蓝瓷不同于中国传统瓷器的特点之一--瓷器表面的浮雕设计,更是融合了东方敦煌飞天与西方新艺术风格的线条,一幅30 0年前的绢本画作,成为一套法蓝瓷立体浮雕作品。

  中国传统陶瓷技艺中画面都是平面的,浮雕手法是法蓝瓷独创的技法,通过倒角脱模技术,画作中的樱桃树和蜡嘴雀 立体地“站”在了瓷器上,郎士宁笔下的十骏犬“走”在了瓷器上,宋徽宗的一对雌雄白鸡也“卧”在了瓷器上。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