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天府”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2日11:42 《小康》杂志

  ★采写/《小康》记者 郭芳 摄影/茧子

  休闲之于成都,是从市民生活中长出来的城市气质,就像空气一样,弥漫在这个城市的每个角落。

  2006年11月23日,北京天气阴冷,报纸上提醒市民提防抑郁症。专家说,阴霾天气容易致人抑郁。

  一个星期之后,记者赶往一个常年与阴霾相伴的城市——成都。但那绝不是一个抑郁的城市,2006年年初的时候,她才刚被评为“全国最有幸福感的城市”。现在,她被《小康》的读者和专家评选为“全国最休闲的城市”。那里的人们正在全力打造一个“休闲之都”。

  阴霾无法谋杀这个城市的休闲和幸福。休闲之于成都,是从市民生活中长出来的城市气质,就像空气一样,弥漫在这个城市的每个角落,所以她的休闲首先是满足市民的,外来旅客在不知不觉中被她所感染,然后成为她的俘虏,以至于丧失了最后的发言权。

  所以,才有了张艺谋那句著名的广告语,“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

  锦里——浓缩的成都

  “锦里”是一条集中展示巴蜀民风民俗和三国蜀汉文化的民俗休闲街,锦里的左侧是比锦里著名的武侯祠。如果说武侯祠是游客到成都的必游之地,那么锦里也因此顺带成了必游之地。

  历史上的锦里曾经是秦汉三国时期成都织锦、售锦最著名的街坊,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是西蜀史上最古老、最具商业气息的街坊,名副其实的“西蜀第一街”。

  为再现昔日的民俗风情,成都武侯祠于2001年夏复建“锦里”,历时三年,打造了现在外地游客熟悉的“成都版清明上河图”。三国、秦汉文化是锦里的魂,明、清时期传统川西古镇的建筑风格是锦里的貌,街道遍砌青石板,青堂瓦舍鳞次栉比,在这条蜿蜒曲折约350余米的商业街上,设计者企图将3000年成都人生活的原貌浓缩其中:传统的茶馆、客栈、酒楼、戏台,地方风味小吃、经营“三国菜”的餐厅、工艺品、土特产,当然还有现代的酒吧和咖啡座。

  游锦里一定要在夜里。夜色之下,都市的现代化逐渐隐去,锦里街上的大红灯笼亮起来,西蜀史上最古老的商业街再现昔日的辉煌。记者在夜幕降临之后踏上青石板小路,与街上游人一起享受着一天中最后的休闲时光,幸运的,还会遇见出来打更的,品三国菜、尝“好吃街”的小吃、旅游购物、休闲娱乐、甚至是纯粹的怀旧……夜色下的繁华锦里,为外地游客了解成都文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窗口。

  茶馆——本质的成都

  但真正的成都文化、成都市民化的休闲不只在锦里,它在成都的每一个角落。譬如传统的茶馆,还有创新的农家乐。

  记者随便在街上采访的10个成都市民中,答案基本类似:成都是生活最好的地方,物价便宜,多的是好吃好耍的玩意儿,生活得安逸、巴适,为什么要离开成都呢?

  泡茶馆、打

麻将、吃火锅、农家乐……成都人的巴适生活让外地人羡慕不已。

  成都人爱喝茶、嗜茶如命,但成都人其实爱的是茶馆。真正的老成都从早到晚,都对茶馆情有独钟。因此,成都的茶馆遍布城乡各个角落,发展至今,成都大大小小的茶馆已有3000多家,从豪华的高档时尚茶楼到质朴简陋、专供市民们休闲的老茶馆,一应俱全,一年四季生意兴隆,全国绝无仅有。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在成都的大街小巷,还是在远郊闹市,那些平民化的老茶馆几乎是无孔不入。“或当街铺面,或巷中陋舍,或河畔凉棚,或树间空地,三五张方桌,十数把竹椅,再加上老虎灶、大铁壶(或大铜壶)、盖碗茶具,也就成了市井小民的一方乐土。”想起了易中天的《读城记》,他在其中对成都茶馆文化的描述可谓入木三分,“三教九流,会聚一堂,不讲等级,勿须礼仪,大家便都很自在:或喝茶聊天,乱摆一气;或读书看报,闭目养神,互不干扰,各得其所。话可以随便说,水可以尽管添,瓜子皮不妨满地乱吐,想骂娘就大骂其‘龟儿子’,岂不快哉.......本来嘛,喝茶,又不是上朝,何必要那么一本正经,行礼如仪?”眼下看到的,没有比这更恰当的描述。

  无拘无束,闲适自在,这正是成都人爱茶馆的原因,但还不是全部原因。成都人爱茶馆,但其实更爱“摆龙门阵”,甚至可以说,到茶馆就是为了“摆龙门阵”。像吃一样,“摆”是成都人生活中的一大享受。

  茶馆里,茶水随时伺候,摆者不累,听者不乏;摆的享受,听的也满足。他们好象有花不完的时间,在茶馆里,一坐就是半天。如果碰巧太阳出来了,那就更巴适了。

  农家乐——田园的成都

  成都人特别容易在太阳下快活并轻闲起来。一年四季有阳光的日子里,成都人都爱户外活动,踏青可谓是成都人最钟爱的传统之一。农家乐因此而起源于成都并因此而盛行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成都人喜花会,所以成都农家乐的花节经济甚是发达,龙泉国际桃花节、新津梨花节、幸福梅林的梅花节......都办得有声有色,也成为宣传成都农家乐很好的名片。但成都人赴花会最主要的目的还不是看和买,真正的用意在于吃和玩。农家乐确实为成都人提供了很多吃和玩的理由。成都的农家乐永远不会让你失望,仅仅是农家川菜已经让你留恋忘返。随便走进一家农家乐,大厨的水准都可以满足你对川菜最美好的想象。

  国家旅游局将2006年全国旅游主题确定为“中国乡村游”,也将“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牌匾授予了成都。成都近郊的郫县农科村是农家乐的发源地,也是近些年成都发展最好的农家乐。1980年代后期,出现第一家农家乐——徐家大院之后,农科村共发展了60多户农家乐,形成了一个一百多公顷壮观的乡村园林景观。

  但现在,农科村遭遇了“劲敌”—来自三圣花乡的“五朵金花”。2006年4月,“五朵金花”被评为国内首个获评4A景区的乡村旅游景点,“五朵金花”正是近两年成都市政府统一规划重点推出的规模化特色新乡村游景点。由原来的五个村根据各自的资源优势改造而成了“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和“荷塘月色”这“五朵金花”。在农家乐中引入文化的内涵和产业化的理念是“五朵金花”最成功的经验,譬如围绕梅花文化的“幸福梅林”、突出菊文化的“东篱菊园”,还有“中国成都当代艺术基地”“荷塘月色”。根据欧美国家农家乐的成功经验,“五朵金花”无论是对文化内涵的强调,还是对产业规模化效应的追求,都是将来农家乐摆脱零散、无序及同质化竞争,走向差异化、规模化发展的趋势。

  休闲——不可复制的成都

  这里年平均气温约摄氏17度,平均降水量约980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没有飓风,也没有大旱和大涝,造就了富庶的“天府之国”,成都人似乎从不曾为衣食烦恼过。另一方面,这里少有战乱的烦扰,人们安居乐业,也就少了苦难的磨洗。于是,祖祖辈辈的成都人早已习惯了享受这种平民化的闲适。而道家文化的熏陶又让自在和逍遥成为了成都人人生的理想,于是更心安理得地追求闲适。

  

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出土的大量精美绝伦的玉器、铜器、陶器,印证了3000多年前成都先民已经有了休闲生活,也印证了自古以来成都就是一个追求快乐的城市。

  因为追求快乐,所以讲究吃喝。目前为止,成都市商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拥有各种档次的川菜馆30000多家,成都的小吃多达300余种。川菜,在中国八大菜系中名列前茅,成都的火锅红遍大江南北。

  2006年,成都与杭州一起被列为国内仅有的两个“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创建试点。现在,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已经成为成都全城上下的一种集体意识和群体行动。2006年前三季度成都旅游总收入297.35亿元,高于 2005年全年旅游总收入的286.75亿元。

  无论是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还是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名扬天下的饮食文化,又或者是丰富壮观的自然资源,几乎都是无法复制的。而尤其无法复制的,是这“天府之国”所孕育的人的休闲气质。

  今后,怎么将如此丰富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如何平衡掌握不同资源的政府部门之间的利益,以及他们与投资主体之间的利益?这将考验政府的能力,同时将考验成都人的智慧。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