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在线访谈: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应如何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9日12:48 首都之窗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晚上好,欢迎您准时登陆我们的直播页面,收看北京市人大常委会门户网站、千龙网以及首都之窗共同推出的北京市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嘉宾访谈特别直播节目。市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今天上午开幕,借这个机会也要向各位网友做一个预告,从今天起的四天时间里,我们三家网站将在每天晚上的19:30与您准时相约,邀请出席会议的北京市人大代表就群众关心的热点话题与您进行在线交流。

  主持人:今天首先光临我们直播间的三位嘉宾分别是来自北京晨拓集团的海淀团廖理纯代表,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朝阳团周华斌代表,还有人民日报记者、朝阳团阎晓明代表。非常感谢三位参与我们的节目。

   主持人:各位网友今天节目的话题就像大家所看到的,就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三位代表进行在线访谈。我们知道,在去年的这个时候,北京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北京市“

十一五”规划。规划提出,北京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目标,是要把北京建成文艺演出、出版发行和版权贸易、影视节目制作和交易、动漫和互联网游戏、文化会展及古玩艺术品交易六大中心。到2010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将达到660亿元。那么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每一位北京市民,也通过媒体的报道,切实的感受到了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红红火火,比如说动漫节上的COSPLAY表演,就是角色扮演,吸引年轻人的参与。

  主持人:还有一个又一个被命名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北京荧屏上有层出不穷的精彩节目,北京人生活当中精彩不断的会展演出,显示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勃勃生机。就在一个月前,千龙网记者去采访的时候也了解到,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北京市第一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授牌,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等10个集聚区入选。可以说,在刚刚过去的一年,文化创意产业这个词语的热度非常之高,受到了来自政府、企业、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关注。

  主持人:今天光临演播室的三位代表分别来自企业界、高校和媒体单位,恰好是和文化创意产业关系比较密集的三个领域。那么我们首先是不是请三位代表分别结合自己的领域,谈一谈各自对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认识?

  廖理纯:有一些时候,在做企业的过程中,也跟国外进行交流,也经常到国外去。当今国际社会上应该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到了如火如荼的地步,我们都知道每年要进口不少的外国大片。如果美国离开好莱坞经济上将会受到影响,美国每年有关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营业额都在几百亿,他们出口的产品到了世界各地。

  廖理纯:同时,在我们旁边的邻居——日本,他们的动画制作非常出色,他们的小孩子往往是在

动画片的教育里长大的。最近我们在北京大家都在看
韩剧
,别看韩国是一个小小的国家,但是没有想到,很多人觉得韩剧很有水平。实际上中国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大国,在这方面如果不在这方面多做努力,跟大国这个身份不相称,更不能跟文化大国这个身份相称。同时,文化创意产业也是我们进一步发展我们经济新的亮点,做好了也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收入,而且这些收入应当说依靠人脑做出来,并不是只依靠机器的投入,这个往往是净收入,利润都很大。

  周华斌:其实文化创意产业的历史也就五六年的时间,最初是英国布莱尔提出来的,搞了一个工作小组,把文化当做产业。这里有一个大的观念变革,过去文化教育事业,把文化当做产业,就跟利润挂钩。随着全世界文化的变化,利润市场也跟着变化,英国进行产业调整的时候提出文化创意产业,实际上翻译过来就是创新型工业。文化有消费性就有娱乐属性,就有利润。把文化当做有利润的产业来做,这个胆子很大。实际做出来,英国刚刚兴起两三年,文化创意产业的就业人数在整个就业人数当中占4.9%,已经有几十到几百亿的英镑的收入。

  周华斌:刚才寥代表说了韩国、日本、新加坡,还包括澳大利亚都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个决策。

  主持人:这些国家已经跟进了。

  周华斌:对。

  周华斌:中国早就提出来娱乐文化,早就进口美国大片,中国的文化还是把它的商品属性开发出来了。我觉得北京在这方面领头羊,上海也是领头羊,这几个大的城市作为领头羊。去年王岐山市长就提出产业规划当中。去年也谈这个,我们当时对这个文化创意产业还不是很熟悉,我们跟王岐山市长对话的时候,他们还说不要盲目定义,先实践一下。像动漫、电子游戏等等。

  周华斌:北京有什么优势呢?要搞文化创意产业有四个优势。一是我们是一个有着千年文化及悠久的历史,其中古文化又是中国文化的代表,这是外国所没有的。二是现代文化,紧密的跟国际接轨,使北京走在国际前列。三是文化人才密集,这一点是别的城市比不了。四是广大消费群体,恐怕也是别的城市不能比的。因此按照我理解的四个优势来说,我觉得北京应该带这个头,也可以解决就业问题。把中国的文化通过北京这个渠道打向国际,不光挣中国人的钱,挣世界的钱,也要把文化打出去。北京有如此多的优势,做这样的决策,我觉得这是有先见之明的。

  阎晓明:前两位嘉宾都讲得非常精彩,我同意他们的观点。我来之前翻资料看到了一句话,说现在在华尔街有一个说法,资本和技术主宰一切的时代已经结束,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我觉得这句话很好,这说明作为全球经济的领头羊国家,经济发展的态势已经比较明确了。谈到文化创意产业定义和概念很多,这个地方就不多说了,怎么定义,在发展过程中间会不断完善。

  阎晓明:我觉得北京定位为文化创意产业这个很有道理,我是搞媒体的,我到上海采访的时候,上海叫创意产业,没有文化两个字,好象更侧重于设计、建筑甚至是纺织业。北京定义为文化创意产业,跟城市的性质非常匹配,北京是我们国家的文化中心,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有雄厚的人才资源,也有雄厚的科技力量。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我觉得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用现代的科技手段来激活传统文化的资源。一方面对经济有非常大的贡献,另一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使得民族文化能够走向世界,增加国家的软势力,这是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中间应该非常重视的一点,这也是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当中在做的事情。

  主持人:刚才听了几位的介绍,包括软势力和文化输出等,我就想到一个现象,从2005年我们国家电视荧屏上出现的选秀现象,像“超女”,以及“家有好男人”和“红楼选秀”,这可以说是很典型的创意产业。一个电视节目能够走出屏幕,走到屏幕之外,跟广大的人群发生接触,直接通过短信投票的方式参与,观众很有满足感,节目本身又能实现收入,这在文化创意产业当中也是比较典型的。

  周华斌:这也算是一种创意。特别是电视台老搞创意,比如《百家讲坛》,还比如说《快乐驿站》用相声的原音配。创意也是一种中性的,社会效果如何还有待大家去评判。

  主持人:我有时候觉得“超女”是可以写进教科书的,不仅可以写进传媒类这样高校的书,也可以写进营销类的书。

  阎晓明:如果细化之外,还有一个理解,就是产业,创意跟源于个人的智慧和技巧,产业是一种社会化的。有的是一种创意,但是未必能形成产业。

  主持人:很多网友也在我们的直播页面上留言,对北京为什么要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柱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像这位署名“哦地明”的网友就在问,北京大力发展创意产业用意何在?仅仅是为了迎合奥运吗?三位嘉宾对创意产业和奥运之间的关系有什么见地?

  周华斌:奥运是非常好的契机。有一位美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专家来看我们的奥运,也做了讲座。说了这么一句,五千年的中国加上宽广的平台,再加上政策,奥运一定能成功,创意一定能成功,人家也看到奥运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奥运是一个契机,但是并不是只搞奥运不搞文化创意产业。没有奥运,北京又搞文化创意产业,有了奥运,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会更快。

  主持人:还有这位“louris”网友,它问“创意产业的未来何在?独立的发展还是最终成为其他行业的附属?”

  廖理纯:我们对文化创意产业前一阵跟几个朋友进行分析,当时也看到政府和社会对这个产业非常支持,我们也想有所介入。但是现在感觉到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是不是要分成三块,一块是内容,二是动漫这种方式,比如现在是不是拥有拍电影的模式,内容就属于剧本,可能就是冯小刚、张艺谋能够拍出像《英雄》这样的大片。还有一点就是传播,文化创意产业到底应该在哪方面介入?经过一段时间的评测,我们感觉这个领域相对来讲,我相信以后可以独立存在。在美国现在就是独立存在,而且在其他国家也是独立存在,这个行业会成为一个朝阳行业。

  周华斌:对外演出公司也是文化产业公司,对外展演展览公司。

  主持人:以前认为是外宣层面的。

  周华斌:可以把国外著名的歌舞团引进来,同时可以把我们好的东西送出去。还有绘画产业,像宋庄也可以说是打造的创意产业村。

  主持人:他们对美术定义不是创作而是生产。

  周华斌:文化也是产业,复制也可以,这可以说是宽泛的产业。

  阎晓明:我觉得文化创意产业简单地说应该是上游产业,所以说它跟别的产业中间的关系不是互相依附的关系,可能文化创意产业可能会激活其他传统的产业,以前每个产业都需要创意,只不过没有讲出来,我觉得有很大发展前途的。

  主持人:千龙网是北京市政府网站,很多网友也是北京的市民,他们对北京的传统和传统文化有深厚的感情,有一位网友问,老北京的传统手工艺品怎么能够创意一下恢复活力?

  周华斌:我觉得要有现代意识,创新和创意意识。比如说戏曲,最近有一个晚会,贵妃醉酒的服饰穿上非常美。拿这个元素进行包装,可能适应青少年。拿出乾隆时期的古玩可能不会有多少人看,如果把瓷器的东西稍微包装一下,就是一种文化,也是可以的。北京传统积淀很厚的东西,适应传统的文化,包装以后也可以很好。

  主持人:其实这个问题还可以透出一点,政府提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可能很多人或者说很多企业也好,机构也好,希望能够借助政策上的好处使本行业在产业化领域中走得更远。刚才这位网友关注的就是北京特别好的传统手工艺,更多地是作为民俗的符号,北京传统文化的符号传承下来。这种发展空间可能不是很大,能不能借助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这个大的环境发展一下?现在有一个问题政府提出文化创意产业,促进整个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不光是政府的事,是不是也需要其他的层面来支持?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