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畅谈推进北京公共交通建设方便群众出行(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9日14:04 首都之窗

  主持人:现在分析一下北京市交通为什么拥堵,这是大家一直在讨论的问题。

  王丽梅:北京市拥堵的根本原因是北京的路网密度严重不足。北京路网密度不足的情况下,主干道和分支线,就是主动脉和微循环又不均衡,这两种情况下就导致北京市大街小巷的车车流密度很高拥向主干道,在出口、入口的地方形成拥堵,在主干道密集的地方形成拥堵,这是根本的原因,也是北京基础设施欠帐很多。

  王丽梅:这几年虽然下了很多功夫,增加公交车道也好,票价下降也好,但是根本问题就要增加路网密度,路网密度得不到解决,无论是地下地上,无论我们采取怎么样的运营组织,这个问题很难得到有效的缓解。因为路上的车流量增长很快,人口增加也快,车的数量增加也快,在快速增容的情况下,路网密度跟不上。现在北京市的路网密度差相当一些发达国家的五分之三。有的国家最多两栋房子有一条路。咱们是很多栋小区很难找到一条路,这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现实。

  主持人:正如这位网友所说的,北京为什么会堵,他说是因为路网发散能力不强。经常看高速路的出口和入口非常拥堵,我不知道两位代表赞不赞成这种说法。

  王丽梅:确实北京道路形成这样的空间布局确确实实有一个历史条件或者叫“先天不足”,我们也不能忽视在这么多年发展道路的过程中,我们还存在一些设计理念超前意识不够,设计水平不够,还有管理也存在很多问题,这就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刚才王代表说了,一个是密度不够,一个是结构不是很合理,这是两方面的问题。这两方面的问题都是硬件上的硬伤。再加上软件又存在非常大的问题,一个是我们的指挥,我们的信号系统是不是安置得很合理,还有出行人员是不是能够完全遵守交通指挥的交通规则,在软件方面,我们也存在比较大的欠缺,这样就加剧了这样一个矛盾。

  王丽梅:所以我想刚才提到的公交优先,我们再次强调仅仅是一个手段,这个手段是吸引出行人去乘坐公交车,但是如果我们在吸引的过程中还可以政府还可以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例如,在这个过程中,对市民加强遵守交通规则的教育,同时也要加快对于不合理的路口,我们的微循环系统可能要尽量加快结构优化、结构调整的步伐。同时,我们还可以建立一些治理交通的设施,使在有限的范围之内使公交优先,也就是使公交相对来说更快捷。

  王丽梅:王代表说的意见也很同意,在整个大系统中,尽管在一部分路段划了公交快速道,但是在整个大系统中去运行,不可能脱离大系统大的环境。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网友提到,有的车可能随着价格的导向,有的车由原来的不拥挤改变拥挤了,我们也特别希望市民应该及时把这些问题反映给交通部门,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可能要以最快的速度去调整运行组织,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工改网线布局。现在公交网线布局也不是特别合理,有一些新建小区可能网线和需求不能匹配,还有一些老的社区,有一些车重复比较多。要想真正实现把出行者吸引到公交上,我们可能要做很多工作,不仅仅是现在所想到的一些措施。

  主持人:正好有一位网友说公交优先要采取很多措施,公交票价改革只是一种,另外还有地下交通系统的完善,交通设施的完善,提高我们的交通意识,规范交通参与者的行为。现在话题还转到公交优先,这里还想问赵老师,你认为公交优先最根本是什么,换句话说,如果你坐公交车,怎么样才能把你从私家车吸引到公交车上?

  赵长兴:公交车一个是要离社区近一些,有一些社区离公交车站很远,这也是很多人反映。还有等车时间长,主要原因都是一个现象,车辆多了也是堵,等车时间长了,能不能让车辆多发一点,原来发5辆车不够,等了很多人,就造成了拥挤,大家就觉得乘车很难,能不能多增加几辆车。但是我也觉得增加车道路也不行了,有的代表说增加路网密度,可能这个矛盾就相对缓解了。对于说在乘车过程中,提高市民的素质,让市民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这是一般常识。关键是行车难的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刚才我听了赵老师发言的时候,两位代表会心一笑,不知道你们对赵老师的想法是怎么想的?

  王丽梅:我同意他的意见,我们谈及交通拥堵的原因,我们谈的是硬件。其实在优化城市交通管理方面也还是有一些事情可以做的,也能够发挥缓解交通拥堵的作用。换句话说,动态交通管理如果做不到位,也加剧交通的拥堵。举一个例子,高速路的出入口设置不合理也可能造成拥堵。现在还有智能化的问题,无论交通流怎么样,都是一样的,就会导致交通拥堵。道路交通发生事故了,交警在处理

交通事故或者在执法的过程中,都可能导致交通拥堵。希望各方都有一个好的心态看这个问题,这样大家就可以提高效率,节省时间,减少人为的拥堵。

  王丽梅:实际上,在优化交通动态管理上应该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比如有一个简单的方式,城市的交通在流向、流量方面都有差异,同样一个车道在早上上班的人从南到北,下班从北到南,如果是智能化的信号灯都从南向北,下班的时候都从北到南,这种现象完全可以缓解拥堵。但是现在做不到这一点,可能还需要有一个过程。

  王丽梅:做一些动态管理工作,尤其提到智能化的水平,不是说在哪个路口有多少人指挥交通就能行,也不是说加大多少处罚的力度就能解决问题。确实有一些人教规意识比较差。我建议所有的开车人,假设北京所有的开车人每天都减少一些并线可能对北京缓解交通拥堵都有帮助。

  主持人:刚才听了张所长出行的关键因素有快捷、廉价、便捷、舒适,请问赵老师,这几因素当中你认为哪个最重要?

  赵长兴:主要是快捷方便。

  主持人:如果排列什么排序?

  赵长兴:首先是方便、快捷、价位是靠后的,舒适就现象的情况来看还有很大差距,在公交汽车上根本看不到。作为我这个年龄,我很有感慨,六七十年代坐车困难,现在还是这样,坐快速公交很有体会,在前门就有这样的情况,基本上都很难有一个好位置。很多人媒体都报道过,但是拥堵现在还是非常多。特别是晚上下班的时候,哪里都走不了,有车要是能痛快上去都比较困难,上车也得站着到家,想想也挺感慨的。

  主持人:赵老师的意见代表很多网友的意见,这位网友说出行的快捷是所有因素里最主要的部分,甚至超过其他因素的总和,比如说地铁舒适吗,快捷吗,便宜吗,为什么地铁拥挤如此程度,还有人趋之若鹜,只因为他们能保证时间。在中非合作论坛期间,很多人放弃私家车,乘坐地铁,但是他们不愿意选择地面公交车,因为太慢了。他认为我们怎么样才能让公交优先落到实处,如果才能让这些人放弃私家车而选择公交优先出行的方式。这两个问题,我们的代表考虑过吗?

  张耘:我再次考虑公交优先只是一个手段,达到的目的是要把人吸引到公交车来,那不是一个方式,除了公交我们给他提供更好,使他能够快捷起来的条件之外,我们还有一个要做的工作就是我们要对于私家车的出行通过经济的手段或者是行政手段,加大运行成本,从而能够让它在经济的选择中倾向选择公交。有吸引他的地方,就是一拉一推,这是一方面。

  张耘:还有从政府来讲,也应该充分考虑到正式中心区城市功能过渡密集,城市功能太多了,有很多历史形成的大的商场,大的医院,大的单位都集中在这个城市,中心区功能太集中了,所以人们在这个区域中的活动,可是现在人们又都住在三、四环,甚至五环,逐渐形成一个比较大的距离,所以加剧了人们的出行需求。如果说,我们政府能够尽快地在他们居住的地方去解决他们的购物、医疗、上学,因为就业的出行不可能马上解决,把这些出行在就近解决,就可能该降低部分出行。这其实仍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要采取多方面措施,包括王代表说的智能化交通要推行起来。

  主持人:王代表你认为怎么把市民吸引到公交车上,另外地面上除了高速路之外,最快的就是BRT,这是真正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这种说法你认为吗?

  王丽梅:他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能这样绝对地看问题。公交优先也好,缓解交通拥堵也好,有赖于北京市建设一个强劲的公交系统。这个系统是由网络构成的。目前来看,我们是有网络,而且也在运行当中,但是不是很尽如人意,关键是拥堵。张代表刚才谈及的这是客观原因,就是要有一个量的原因,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多少人、多少量是能够容的下的,你想什么办法都会带来一些弊端。因为现在就是这个量,你要面对这个现实,这个量还在扩张,就需要更多的智慧把北京公交系统的网络建设得更加强劲。我认为,如果采取增加更多的公交专用道来解决,刚才已经谈到这个话题,可能会适得其反。

  主持人:为什么呢?

  王丽梅:要找到一个度,一个结合点,我优先到这个程度,并不至于导致其他路段更大的拥堵和瘫痪,而公交还能提高速度。如果论证到这个水平,那我们可以继续做。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就应该暂时把这种办法做一个思路的调整,比如北京市整个公交流量的状况,能不能减少现在这么多的需量,北京公共交通有很大需量,就是无效车流。

  主持人:“无效车流”是指什么?

  王丽梅:“无效车流”有两一方面的含义,一个是交通管制造成驾车人要绕行,这个路口不可以右转,直行再调头。另外这个人住在郊区,在城里上班,公共交通的网络选择有限,不能便捷,只能把这个车一直开到单位来。假设在城乡结合部,在客流密集的地方,我们有合适的换乘站,这个人就可以把私家车停在停车场,选择公用交通。像在美国纽约市区繁华路段就有汽车运输总站,这个总站既有公共交通,长途班线,也有大的停车场,这是非常方便的。今天下午刘淇书记到海淀团座谈的时候,我们跟他讨论的就是城市公交优先解决的是什么,我们说更重要是方便,通过服务吸引大家,这个服务就是便捷。

  主持人:利用城市公交就会很便捷了。

  王丽梅:对,关键是便捷。但是北京市的容量能够承载多少车,如果再扩容,只能是更增加交通的拥堵。公交车现在发了5辆,如果发了15辆可能就更走不动了。因此,整个路网的建设是渐进的过程,这是一个现实。对于私家车的问题,我也有一个看法,中国老百姓很希望买一辆车,并不是说汽车给他带来多少便捷,坦率地说现在的车带来的是包袱,一是要付费,要操心,为什么要买?人们在感受驾车的时候对幸福生活的一种追求,要买一辆车,享受驾车的幸福感。如果真的感觉不便捷,现在很多人变成“星期车”,就是这种感觉已经找到,回到现在的生活当中。我们公共交通网络到那个时候对缓解北京交通,保证人们的出行。

  主持人:公交优先最后真正落实从人们的意识上,出行首选公交,而这个意识的行成关键在硬件上的保证。

  王丽梅:举一个例子,在美国有很多金融机构,很多公司,有很多白领,都属于高薪阶层,但是他们到城里都乘坐公交,大家觉得乘坐公交很方便,另外活动起来不会受到很多制约。可能北京市民出行的模式也有待调整。大家觉得只有自己开着一个车才会感觉方便。实际上忍受了很多苦,何必呢?我想不如做回自己,生活怎么样本来就是怎么样,大家与其艰苦地开车,不如选择公交,公交的确洒脱一些,但是公交要提高效率,更便捷,才能这样洒脱。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