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谈社区医疗与双向转诊(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9日14:27 首都之窗

  主持人:我们再来分析一下,有网友说患者对我们社区医疗卫生中心还不认可。比如我们就拿前一段时间的感冒来说,儿童医院等大型医院永远都是人满为患,实际我们媒体也在宣传社区也可以看,但是大家还是愿意去大医院。而我们的社区医院冷冷清清的。为什么我们的社区医院不吸引患者?其实像看感冒的小病都不吸引,能不能分析一下原因?

  高彦彬:儿童病的现象有它自己的背景。儿童医院是给儿童诊疗疾病的,第一北京市居民都是一对夫妻一个孩子,孩子是宝贝,小皇帝,当然不会到社区医院看病。一般的医院都不去,非要到儿童医院去包括孩子的身体健康。一般的病,像成年人感冒也都到大医院看。原因就是对于社区的技术水平不认可,不放心。即使是感冒也不放心。像我们的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社区能够真正比较好的利用中医诊疗技术的,据我们调研不足10%,能看的项目很多,但是能正规用的很少。像开中药的,针灸的、推拿的、按摩的,掌握真正技术的不多。关键还是技术人才的问题。

  主持人:我们也请王委员分析一下,社区医院要想吸引患者去,要想为三级医院进行分流,怎么才能吸引患者去呢?

  王金城:在这方面政府实际上这两年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拨了专款进行社区的硬件建设。这个我们在去年考察当中都已经看到了,不管是城市里面的,还有乡村都有专款专用进行了医疗用房的建设,它有一个要求,作为社区医疗卫生站,最少60平米5间房,这是最起码的。不合格的就要受到批评,就要受到政府的不验收,在政绩上也不能合格。硬件比较容易建设,再买一些基本的常用设备、仪器都好办,其实政府已经基本上到位了。去年有一个1486工程,专款专用,我们考察当中也看到了,有10项真正落实了。问题就在于它的软件,包括人才的建设。所以,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你有了工具,有了场地,没有人去看病,去使用这些条件,那么照样不行。所以刚才说,要使社区的市民承认、认可社区卫生能力,他愿意到这里看病,你就必须把它的技术能力,技术水平提高起来。短期之内要通过三个措施来实现,王歧山市长的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有一句话,叫做试行大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的双向转诊。你特别要注意“试行”两个字,这两个字说得很客观,也很好。之所以试行,就因为我们不能够一下子推开,没有经验。另外也没有那么大的财力,北京市的大型医院有多少家负担多少社区卫生医院,不可能一下铺开。因此试行,我的建议是在落实实现双向转诊工作当中,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够一蹴而就,要进行起码是两个阶段的计划。

  第一阶段,我想起码得三年甚至四年来实现第一批的双向转诊,进行试点,试运行。在第一期的试点试运行当中,政府要分派任务给大型医院,你负责一个或者两个,有能力的可以负责三个社区中心的建设,学术队伍的建设,技术人才的建设。最后让老百姓认可,形成了双向转诊。第一批能够正常运行了,下一批再用一个三到四年的时间,再负责余下的社区卫生中心,还是这些大医院来负责,它的任务更明确了,也有经验了。这样经过一批、两批甚至三批,整个覆盖全北京市,实现全北京市的覆盖各个社区的双向转诊,就应该可以完成了。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所以我特别赞赏这个试行。不是讲科学吗,工作讲科学,市政府的工作也要讲科学,试行还是很到位的。

  主持人:我听出来了王委员的意思,我们最终实现社区服务机构和大医院双向转诊得需要十多年的时间。

  王金城:对。

  主持人:我们再来看网友的问题,有网友提出来请两位嘉宾分析一下在自己平常工作中接触到的,三级医院愿不愿意主动把患者分流到社区医院中呢?可能患者是三级医院很好的渠道,那么它愿不愿意主动分流呢?

  高彦彬:目前北京市没有出现政策,当然三甲医院因为我们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问题不到位,政府的补贴补偿不到位,当然医院的业务量和医院的财政收入是成正比的,患者越多财政收入越好。那么目前在没有这个政策的情况下,一般的三甲医院不会主动地去把患者分流到社区去,不过也不好说,因为技术水平不到。这是两个方面,一个是从经济方面当然患者越多越好。第二,它也不好说到社区看病了,没有这个机制,送去之后三甲医院也不放心。

  主持人:可能三甲医院跟患者说了,你可以分流到社区医院去,可能患者也不愿意。等于是一个恶性循环。还有一个问题是,我们是不是应该确定好的政策。就像医保报销似的,确定定点医院。

  高彦彬:从

医疗保险来看,五个医院并没有集中在协和,老百姓是很理智的。一个是安全,技术过关。另一个是考虑方便。当然,特殊的专科比如脑外壳的问题,肯定还要到天坛去。像心脏病的病人可能到安贞医院,或者阜外医院。一般的病三甲医院都有救治能力,没有问题,他更多是选择旁边的医院。举个例子,我们现在医院有好多患者,因为那个地方有2平方公里差不多,好多都选到我们医院看病,他们看病就是希望安全和方便。假如病人住在离家近的地方,护理也很方便。像这个担心我觉得不必要,不会的。

  主持人:另外,有网友建议,应该确立好的政策,在本辖区内的居民只能转到本辖区的大医院去。我不知道两位委员觉得这个建议可以吗?

  高彦彬:我是赞同这个观点。北京市医疗资源是区级的、市级的、解放军单位的。当然这个转诊我建议在本辖区内在安全的条件下,还是怎么方便患者来转诊。我举个例子,在方庄东方医院是三甲医院,它的二级医院在丰台。就是要就近到三甲医院进行,这样老百姓也高兴。

  主持人:比如东城的就转到东城的。那王委员您对网友的建议怎么看?

  王金城:我觉得他这个建议原则上还是很好的。但是我觉得任何一个政策的制订,任何一个方法的制定还是以人为本。现在我们特别强调以人为本,老百姓方便应该是这个原则。那么现在北京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内外妇儿全有,确实能够承担各个科的诊疗工作。按区域划分,基本上是可行的。但是我想,还是从老百姓的利益出发。有一些特殊的疾病,你不能够限制的太死。他所转诊的三甲医院未必所有的科特别强。比如说,骨科,他患了比较特殊的病,那么在三级甲等医院有骨科,一般的病可以治疗,那么他的病是特殊的,那么可不可以转到好的医院,比如积水潭医院。那么这个自由度也是在社区卫生的掌握、控制和指导之下,总体来说百姓的利益应该是为中心的。所以,既有双向转诊的固定三甲医院,也有一个自由度,选择专科医院的自由度。

  主持人:也就是说大范围是在本辖区之内的三甲医院和社区医院进行转诊,有一些特殊的疾病和情况,可以由患者自行选择相应的专科医院进行治疗。但是这个是由社区医院帮他选择的?

  王金城:对。因为好多双向转诊总体是一个原则性的东西,很多具体的管理方法,具体的政策还要具体化。

  主持人:还有网友说我们社区医院还是医生的问题。社区医院留不住好的医生,而三级医院的医生好象都在忙着对付小病。对于这个怪现象有没有好的解决方法呢?

  高彦彬:这个网友提的意见确实存在。目前社区医院经济收入不是很高,它的社会地位也不是很高。它在医学界里面,说社区卫生机构医生好象不是很厉害。大医院有一些主治医师什么的,那么好多问题就需要一个建立的过程。另外,就目前情况下,将来提高社区人员的待遇,包括职称评定的问题。收入提上去了,我想会吸引人去到社区工作。

  王金城:这个事情现在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现在已经有变化了,这个变化就是说现在很多在职的大医院的医生,包括住院医生、主治医师等等都在报名参加全科医生的考试。这已经说明这些人员考虑到将来的医疗市场或者说医疗状况的发展,很可能在社区会用很多的人才。那么他就有一个工作的空间和工作的选择余地,所以这是在市场经济也好,整体变化当中也好,一种主动的选择。就我周围的同事很多人都在报考,去年、今年都很踊跃。北京市也有一些具体数字,就说明这个问题。另外,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工作不好找,本科生工作也不好找,所以他们也在踊跃地想法考全科医师,在社区找工作。现在社区看不到现在政策落实的情况,那么政府逐渐的会有一些优惠的政策,优惠的条件鼓励他留在社区,为市民服务。将来这个队伍建设,包括他的工资国家有保证,收支两条线,再加上一些激励措施。现在有一个规定就是对社区医疗工作人员有一个激励措施,包括外地的一些记分制,你服务好你的收入就会高,如果服务评分低,那么收获就会低。总体来说,前景还是好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