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想中的王陵墓葬群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1日14:49 三联生活周刊

  据考古人员介绍,以一号汉墓为中心的方圆5平方公里,类似一号汉墓的大型土墩有4对,共8个,这些土墩两两相对,与史料中关于刘庆家族的记载基本符合。

  公元前83年,汉武帝死后4年,刘庆死。西汉先后继承六安王爵的是刘禄、刘定、刘光、刘育。公元10年,刘育被王莽贬为公,次年废为庶人,随后无谥号。连刘庆在内,共5代六安王。另外,汉昭帝还封刘庆的另一个儿子刘霸为松兹侯(今霍邱境内)。姚治中说,西汉皇族标榜“以孝治国”,刘庆是刘氏在六安地界的宗主,在六安国都近郊构筑一处以刘庆为中心的六安王宗族墓园是可能的。经过沧桑2000多年,它可能就是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双墩汉墓群。5代王却只有4对墓,姚治中的解释是,刘育被废,所以少了他和他夫人的墓葬。

  由于双墩一号汉墓北侧的二号汉墓不在发掘范围之内,所以考古人员对于二号墓为“六安王后墓”的推测无法得到确认。

  对此,姚治中有自己的看法。他说:“西汉的宗法关系有自己的特征,妇女地位较后世为高是其中之一。自刘邦死后,吕后临朝,左右国政开始,几乎每代皇帝都在早期有太后临朝的现象,成帝后发展为王氏外戚专权,最终被王莽夺取帝位。西汉这种‘人间现象’是否通过礼制(葬制)表现为墓葬中帝后(或王、后)并列的‘双墩’呢?王、后双墓同等并立,应该是汉墓的特征。”

  由此,另一个疑问产生:皇帝和诸侯王的坟墓都有地上建筑。它的主体是祭祀用的享殿,另外还有护陵建筑。西汉皇帝极其重视护陵,不仅派军队护卫,还委派亲王大臣主持陵园的管理,更迁入许多官宦、富商、百姓。护陵人员加上为之服务与供应者,使陵区成为繁华的“县”,然而,双墩的六安王陵墓区,目前尚未发现地面建筑,当地村民对这片王陵也是闻所未闻。

  考古人员认为,地面建筑应该有遗存,只是尚未投入精力发掘。姚治中对此并不乐观,“西汉时期,这个庞大、显赫的建筑群地处交通要道,很可能在历代战火中遭劫,其破坏可能比墓室被盗更早。王莽末年,先是王州公率众十余万,转战庐江郡境。继之李宪在此称天子,他的余党纵横今霍邱、霍山、六安等地,这是六安王家族墓群的第一劫。东汉末年,这里先是少数民族起义和黄巾起义,继之是军阀混战。从公元208年到279年,吴与魏晋间在这里作战21次,其密度和烈度都是绝无仅有的。以后历次改朝换代,这里都是战场”。

  六安的地理位置似乎注定了它的历史宿命。六安紧邻河南与湖北东部,自春秋到隋统一,历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均在关中或中原,依靠淮河及其支流沟通东南,皖西处于中间枢纽。现今六安市辖区此前发现的墓葬群很好地描绘出六安相应时期的社会文化与历史特征:以六安东西古城为中心向外辐射的春秋、两汉墓葬群、横跨淠河两岸,以1992年发现的六安城西楚墓最引人瞩目。结合在他处和六安先后出土的“六行府之玺”等玉玺,展现出春秋中后期到战国前期,楚文化影响皖西而未完全统融的特征。楚墓中有典型的楚器陶制编钟、编磬以及鹿角鸟形镇墓兽。霍山上元街吴将军墓又有吴文化的代表勾吴剑。稍早,舒城境内还有群舒文化出土的铜器。楚在六安境内设立“行府”,令尹子荡等高级大夫长驻六地,这里是楚向东发展的前进基地,又是吴楚争锋的焦点地区。楚文化,吴越文化,群舒文化在此交集并存。今六安城北九里沟就有一片春秋到西汉墓葬密集地区被当地老百姓称为“天鹅抱蛋”。另外,以寿县城关为中心,辐射周围的晚楚墓葬群,先后发现了朱家集楚幽王墓和城关的蔡侯墓,规格都很高。今六安市黄大街还有个地名叫等驾拐,据说是当年汉武帝巡狩南岳时,刘庆率臣下等候武帝之处。

  姚治中说,西汉前期皖西的几位诸侯王(淮南王英布、刘长、刘安,一位衡山王刘赐)都不得善终,六安市辖区没有代表西汉前期文化的诸侯王墓(霍山长岭庵有座衡山王墓,被盗挖只剩下墓坑,是否为刘赐自杀后埋骨之地已成疑问)。西汉5代六安王从公元前121年到公元11年在位,是汉景帝收回官吏任免权,汉武帝颁布《左官律》、《附益法》后,“食封而不治国”的诸侯王。此前还没有类似诸侯王墓被发现。因此,六安王墓各种文物的出土及其家族墓群的发现,为研究西汉后期诸侯王的社会地位及生活提供了基本依据,也为研究西汉中后期的社会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由于规格和价值的重大,“六安王”古墓群的保护和合武铁路的修建形成了矛盾:是保留铁路建设原路线而让墓葬迁址,还是对墓葬进行原址保护而让铁路改道?

  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袁传勋告诉记者,文物部门和当地政府是希望进行原址保护,因为迁址需要高达几千万元的巨额保护经费,搬迁过程中对墓葬的保存也有一定程度的损害。另外,六安王古墓不仅紧靠合武铁路,距离附近的312国道以及宁西铁路也非常近,彼此相距仅1公里左右。在这个狭长地带里还有其他古墓,即使合武铁路同意改道,也没有多大的回旋空间。国家文物局权威人士则指出,“六安汉王陵园的发现,为六安申报历史文化名城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但是,文物部门要把发掘工作做得更加科学规范,把这一带地下遗存的布局弄清楚,并在此基础上,拿出保护方案”。-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